唐元: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美食产业新优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92 次 更新时间:2023-05-21 19:41

进入专题: 成渝双城经济圈   食品产业  

唐元 (进入专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受邀参加《2023首届中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峰会暨第三届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能有机会回家乡与在座各位专家、企业家共商川渝美食产业发展大计,是我的荣幸,我首先要预祝这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愿川渝美食产业能够借会议东风更上一层楼,迎来大发展的春天。借这次会议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专门为这次论坛准备的一个报告,题目是“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美食产业新优势”,有四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川渝美食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难得机遇

我国有十大菜系,分别是鲁、川、粤、闽、苏、浙、湘、徽、楚菜、京菜,川菜口味比较重、偏辣,广受百姓喜爱,名列各大菜系前列。川菜从品类看,可分为川味菜肴、面点小吃、火锅等。从地域看,可分为蓉派、渝派和盐帮派。川菜种类齐全、菜品丰富,菜肴有宫保鸡丁、灯影牛肉、鱼香肉丝、辣子鸡等,面点小吃有豌杂面、清汤小面等,火锅有较为火辣的重庆火锅、也有较为温和的成都火锅。川菜佐料丰富,最著名的是郫县豆瓣,还有涪陵榨菜也驰名中外。川菜在川渝乃至西南和全国都非常流行,已成百姓离不开的日常餐饮消费,无处不在的川菜馆、重庆小面、重庆火锅等,让川菜闻名遐迩。川菜美食涉及多个行业,跨越一、二、三产业,从原料生产、佐料加工、物流运输、菜品烹饪、市场消费全产业链都已成熟,在满足百姓消费、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支撑川渝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以川菜为核心的成渝都市圈美食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归结起来主要有四大发展机遇。

(一)国家实施国内循环发展战略促进消费发展带来的机遇。国内大循环是相对国际大循环而言的国家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国际大循环战略,也就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沿海开放为主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战略。应该说,国际大循环取得了巨大成绩,创造了“中国奇迹”。外经贸成为经济发展引擎,沿海地区成为先发展区域,成长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世界级都市圈和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沿海超大城市,形成东中西部梯度发展格局,带来了40年GDP的高速增长。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了12000美元,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但我国国际大循环的优势不再、必须调整。一是传统的人口红利优势不再,东南亚等国家更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二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产品的出口优势不再,我们已经没有生态环境空间,不允许继续生产低端产品供发达国家消费;三是国际环境恶化,美欧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歧视性“高关税”政策,同时严格控制向中国转移高端技术。因此,过去依托国外技术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不能再持续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战略。实行这一战略,意味着我国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国内市场。

依靠国内市场意味着,经济发展未来必须更多依靠消费。衣食住行是基本的民生消费,是刚需,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实现内循环为主经济战略,大力发展消费,就必须大力发展美食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川菜就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大发展的好时机,面临难得的大发展机遇。

(二)国家设立成渝双城都市圈发展第四经济增长极带来的机遇。前年10月,中央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造了政策条件,是国家打造第四经济增长极的重大决策。建设成渝都市圈、打造第四经济增长极,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战略任务,表明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将逐步向内地特别是成渝都市圈转移,是国家赋予重庆和成都新的历史使命,是继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后,中央给川渝地区又一重大政策利好。为了打造成渝都市圈,国家一系列配套政策正在逐步到位,比如明确重庆为全国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一,近期又将重庆与上海一样明确为国家金融中心。成渝要建成大都市圈,重庆要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要有能够吸引人流的产业为依托。美食行业产业关联度高、对游客吸引力强、经济带动力强,容易成为消费热点,具备成为消费中心城市的产业依托。最近网上很火的淄博烧烤,吸引了上千万人去打卡消费,成为今年的一大亮点,就是一个佐证。显然,借助国家政策优势,只要措施得当,以成渝川菜美食一定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消费热点,在成渝打造国际消费中心都市圈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三)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我国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近些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将给美食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美团平台,让老百姓享受到随叫随到的餐饮服务,解决了600多万人的就业。数字经济对成渝美食行业无疑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将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四个方面产生影响,加速推进食品产业重构。抓住数字化机遇,成渝食品行业将会产生爆发式增长,反之,就会逐步萎缩,甚至被淘汰。所以数字经济对食品产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要把握大势,拥抱数字化浪潮,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食品产业大发展。

(四)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带来的机遇。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问题,将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各级政府都立足当地特点,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帮助农民致富。农业农村最大的优势就是农产品种植和加工,可以说食品产业是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重庆各个区县正在集中力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美食精品,为食品产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比如,重庆梁平区集中全区之力打造预制菜,目前已经初步规模,在重庆小有名气。

在上述大背景下,成渝食品行业只要顺势而为、把握机遇、拥抱变革、快速跟进,就一定能赢得发展先机,实现华丽转身和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在科技革命大潮下,我国数字经济时代的食品产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以下几个趋势特点:

(一)食品产业连锁化、集约化、品牌化、平台化发展趋势明显。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远不是食品产业的强国,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小散乱差的情况长期存在。我们有十大菜系和数不清的食品品种,却缺乏像美国麦当劳、肯德基那样让老百姓喜爱的食品和遍布全球的连锁店。近年来,我国正在全力补齐短板,加快食品产业连锁化、集约化、品牌化、平台化发展进程。近年来,我国许多农业大县(区)大规模种植生态有机农作物,一县一品开发优质农产品;食品品牌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并购、托管等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通过主板和新三板上市融资等;近年来出现的数智换商产消一体化平台,让老百姓消费变投资,一手带动老百姓消费,一手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一手还帮助实体商店吸引客户,成为加快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平台,值得重视。

(二)食品消费平台主导、定制消费、快捷配送、方便餐饮趋势明显。受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影响,京东、阿里巴巴、抖音等网购平台拉近了生产和消费的距离,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更有美团、饿了吗等一批订餐配送网络平台,大批“骑手”随时待命送餐到家,让老百姓享受到越来越便捷的餐食服务,这种平台主导、定制消费、快捷配送、方便餐饮的懒人消费模式正在成为一大潮流,给餐饮行业带来革命性影响,也解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做出了大贡献。据了解,仅美团平台在全国就有超过600万个骑手,解决了近1000万个家庭的生计问题。

(三)食品沉浸直播式、旅游玩耍式、国潮国货式消费趋势明显。过去,重庆人到南岸南山吃辣子鸡、烧鸡公,到枇杷园吃火锅,不仅是享受美味,更是体验美食文化和热闹场景。现在,借助抖音等网络视频直播,食品产业餐饮、游玩、国潮一体化消费的特征就更加明显,近期火爆的淄博烧烤就是一例,网红通过视频打卡传播淄博烧烤,淄博市委市政府借势大力宣传,引来山东和全国游客蜂拥而至,食客在淄博游玩吃烧烤的同时还欣赏到淄博传统文化,将成为新型餐饮消费的一大趋势。

(四)食品企业高品质、优服务、标准化是永恒的主题。

不管数字经济背景下食品行业如何演变,食品企业对高品质、优服务、标准化的要求不能变,不论是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物流运输公司、地面餐馆到最后一公里配送平台,食品行业企业必须要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素质,时刻做到高品质、优服务、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大公司才能越来越大,小企业才能越来越精、越来越有特色,否则就只会出现大轰大嗡、大起大落,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难以发展成百年老店的品牌企业。

第三,成渝美食产业蓄势待发

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成渝两地顺应大势,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已经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成渝食品品牌企业快速成长。成渝两地高度重视食品行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两地通过加强食品行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争取工信部将成渝两地列为2022年度国家级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成渝两地将“食品品牌产业化,食品产业品牌化”作为推进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抓手,引育名优特新品种,推广区域公用品牌,发展集合品牌形象,促进食品企业不断壮大,影响力不断提高,诞生了诸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国潮新消费品牌企业,为成渝美食工业构建全产业链协同、打造全供应链融通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奠定了基础,为成渝两地食品产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成渝食品产业规模稳步壮大。近年来,成渝两地政府着力加快食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美食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022年,重庆、成都两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万亿,成渝两地消费品工业产值均超千亿,2021年,四川全省食品饮料产业正式跨上万亿级门槛。

(三)成渝食品产业集群优势显现。近年来,成渝两地食品行业发展加速。2022年,重庆火锅全产业链收入超过4000亿元,已初具品牌化、特色化、绿色化、国际化火锅产业集群式发展雏形。而重庆小面门店约8.4万家,全产业链年产值400多亿元,直接带动辣椒、花椒、菜油、榨菜等佐料相关行业发展。成渝两地正在携手打造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特色调味品产业带、美食工业化发展高地、全国休闲功能食品产业带、国内名酒饮茶优势产区等。食品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完善,对成渝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成渝食品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渝食品工业以优势企业为主体,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创平台,逐步推进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创新体系建设。当前,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已经在食品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成渝智能生产基础设施初步建成。2022年,重庆市消费品工业建成32个数字化车间、6个智能工厂和7个绿色工厂。与此同时,随着食品工业与旅游文创、种养殖业、餐饮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渝将发挥食品工业连一带三作用,释放出食品工业创新发展新势能。

第四,对川渝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为成渝美食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川渝美食产业要做大做强做优,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建议把食品产业发展作为解决农业农村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配备强有力工作班子,研究战略规划,制定配套政策,解决重大问题,为食品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议学习淄博做法,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部门领导当好特色产品推介员,利用新媒体手段宣传当地特色食品,欢迎顾客消费。

(二)打造特色方便休闲食品。成渝地区地方风味食品集中,调味品产业发达,具备休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的优势。建议成渝地区推动火锅、冒菜、钵钵鸡等特色川菜,以及小面、拌面、酸辣粉等方便速食产品开发;同时鼓励企业围绕中华传统川菜主食,开发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旅游食品、航空食品、速冻食品、即食食品、营养快餐、减肥食品等品类,满足特定群体消费需求。同时,要着力培育高水平休闲食品产业带。

(三)打造优质预制菜产业生态。预制菜已经成为中国食品领域最火热的细分赛道之一。成渝地区发展预制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发挥原材料成本优势、餐饮企业品牌优势、零售企业分销优势和调味品产业基础优势,建设川菜技艺融合创新中心、火锅底料等特色调味品研发中心及全产业链基地,推广梁平经验,打造差异化的预制菜产品,形成多家预制菜龙头企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促进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

(四)打造功能性大健康食品市场。国潮消费崛起让“国潮养生”受到市场关注,药食同源的中式养生功能性产品成为当下的消费新潮流。成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及中药材种植加工区域,加之拥有休闲文化消费氛围,在打造高品质包装饮用水、精制茶饮、功能食品、养生酒等健康食品和饮料产品及生产基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有望建成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释放功能性大健康食品市场的千亿级增长空间。

(五)打造特色果酒产业高地。近年来,果酒凭借与年轻群体健康、时尚、个性化消费理念的契合,逐渐成为酒饮领域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之一。成渝地区作为全国传统白酒重点产区以及全国水果优势产区之一,相关产业根基深厚,为果酒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建议成渝地区利用比较优势,重点创新发展柚子果酒、青梅果酒、桑葚果酒等品类,加快构建涵盖水果种植观光、果酒酿造销售、衍生产品开发的果酒全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果酒品类国家标准,传递果酒文化魅力,抢抓国内果酒市场机遇,营造果酒消费时尚,引领中国果酒产业技术创新和文化潮流。

总之,面对新机遇、新趋势、新挑战,我认为重庆、成都及四川一定能够发扬川人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精神,抓住机遇、拥抱变革、顽强拼搏,努力开创新时期美食行业发展新局面,让历史悠久的川菜大放异彩。

谢谢大家!

进入 唐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成渝双城经济圈   食品产业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02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