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易》爻辞中涉及“君子”的句子共有16处。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综合运用语言学、文化原型和文本内在结构的研究方法,对《周易》中含有“君子”的爻辞进行了梳理,揭示出“君子”的内涵,并从中抽绎出“敬畏、观察、谦逊、不贪、自强、独行、诚信、变革”等八个方面加以讨论。《周易》爻辞“君子”人格精神内容蕴涵丰富,显现了中国早期文化精髓已达到的历史高度:在对待天人关系方面强调敬畏的态度;在自我道德修养方面提倡自我反省和观察他人的二重方法,讲究谦逊、不贪、自强,并且在困难中保持敢于挑战黑暗、敢于独行的无畏姿态;在对待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要仁爱诚信,而在社会中,则应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周易》爻辞中的“君子”人格精神,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其阐释研究从古至今一直昌盛不衰。《周易》爻辞中涉及“君子”的句子颇多,共有16处。《周易》出现的背景是早期社会的占卜文化,其中的爻辞根据趋吉避凶的原则进行安排,有关“君子”的爻辞在思想道德方面充满着积极正面的指引,作为在中国文化最早层面上丰富的“君子”人格精神遗产,对其后中国文化的两大主干儒家和道家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周易》中涉及“君子”的爻辞部分,虽经众多学者疏义,仍留有不少疑难问题。本文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对《周易》中含有“君子”一词的爻辞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揭示出“君子”的内涵。在考辨过程中,本着以经还经的寻根态度,诠释重要概念“乾”的本义,注重一爻中辞义的前后层次关系,一卦中诸爻的同事对贞和对事同贞的关系以及爻辞中的辞义和卦名、卦辞的关联性质,综合运用语言学、文化原型和文本内在结构的研究方法切入本文讨论的问题。
从《周易》涉及“君子”16条爻辞中,抽绎出构成“君子”人格精神的“敬畏、观察、谦逊、不贪、自强、独行、诚信、变革”等八个方面。通过梳理归纳,原来散见于《周易》诸爻中的“君子”话题及其特点得以完整显现,这样有利于全面把握《周易》所蕴含的正面价值取向,充分认识中国早期文化精髓已达到的历史高度。同时,《周易》爻辞中的“君子”人格精神对于个人成长、社会教育来说也是息息相关的,尤其对时下人们应以何种姿态立身、应以何种理念教育下一代这样的根本问题仍有着积极的参照意义。
一、敬畏
(1)“乾”卦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郑玄曰:“惕,惧也。”①
干宝曰:“君子以之忧深思远,朝夕匪懈,仰忧佳会之不序,俯惧义和之不逮,反复天道,谋始反终,故曰‘终日乾乾’。”②
朱熹曰:“然性体刚健,有能乾乾惕厉之象”,“言能忧惧如是,则虽处危地而无咎也。”③
今按:有关“乾”字的本义,前人关注不够。“乾”字的本义当为“祭祀雷神”,④而“乾”卦从初爻起就出现的“龙”的形象,其真相正是“雷神”,⑤所以“乾乾”叠用,字面义为祭之又祭,爻辞中则表达了极为虔诚状。“夕”为夜间之义。“惕若”的“若”为词尾,表示“……的样子”。“厉,无咎”,义为具备了前面“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的条件,即使有危险,也无灾祸。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强调了君子对上天的敬畏。《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认为君子“三畏”中首先是“畏天命”,可见“乾”卦三爻正是其思想资源之所在。
二、观察
(2)“观”卦初爻:“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郑玄曰:“童,稚也。”⑥
王弼注:“处于观时,而最远朝美,体于阴柔,不能自进,无所鉴见,故曰‘童观’。趣顺而已,无所能为,小人之道也,故曰‘小人无咎’。君子处大观之时,而为童观,不亦鄙乎!”⑦
今按:此爻辞义为:象幼童观察,小人没有灾祸,而君子则有悔恨。
(3)“观”卦五爻:“观我生,君子无咎。”
今按:首句“观我生”已见“观”卦三爻。“君子无咎”,此占断语和初爻的占断语“小人无咎,君子吝”义正相反,表明“观我生”的反省方法和“童观”截然不同。
(4)“观”卦上爻:“观其生,君子无咎。”
王弼注:“观我生,自观其道者也。观其生,为民所观者也。”⑧
今按:首句句式承五爻首句,且辞义亦相关连。“观其生”,亦即观察他人生活。“君子无咎”,已见五爻。五爻和六爻为对事同贞。
“观”卦初爻指出不能象幼童那样观察,而五爻“观我生”的反省方法和上爻“观其生”即观察他人生活则为君子的观察方法,其方法当然和“童观”截然不同。
三、谦逊
(5)“谦”卦初爻:“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王弼注:“处‘谦’之下,谦之谦者也。能体‘谦谦’,其唯君子,用涉大难,物无害也。” ⑨
高亨曰:“谦谦,谦而又谦。” ⑩
今按:“谦”卦初爻首句“谦谦”,叠用卦名。而“君子”一词已见“谦”卦卦辞“亨,君子有终。”此爻辞义为:谦而又谦,君子可以渡过大河,占断语为“吉”。
(6)“谦”卦三爻:“劳谦,君子有终,吉。”
王弼注:“居谦之世,何可安尊?上承下接,劳谦匪解,是以吉也。” ⑪
朱熹曰:“有功劳而能谦,尤人所难,故有终而吉。”⑫
今按:“劳谦”,即有功劳而又谦虚。“君子有终”,已见卦辞。此爻辞义为:能做到“劳谦”,则君子就会有好结果,占断语为“吉”。
(7)“遁”卦四爻:“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陆德明《经典释文》:“小人否,音鄙,恶也。”⑬
朱熹曰:“下应初六,而应乾体刚健,有所好而能绝之,以遁之象也。唯自克之君子能之,而小人不能,故占者君子则吉,而小人否也。” ⑭
今按:“好遁”义为有所喜好而隐遁,这样君子则吉,小人则不吉。这里的隐遁和谦逊有关联,可看作君子谦逊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四、不贪
(8)“剥”卦上爻:“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王弼注:“处卦之终,独全不落,故果至于硕而不见食也。君子居之,则为民覆荫,小人用之,则剥下所庇也。”⑮
今按:“硕果不食”,即硕大的果实并不吃义。“得舆”,得到车子义。“剥庐”为剥落庐舍义,即房屋被毁。不吃硕果,对于君子则有利,然而对于小人来说则不利。“硕果不食”即不贪之义,正因为不贪,所以对于君子来说反而有利。《老子》十九章:“少私寡欲。”当然老子更多的则是强调无为不争,但在“不贪”上《周易》爻辞和老子则是一致的。
(9)“屯”卦三爻:“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马融曰:“吝,恨也。”⑯
虞翻曰:“即,就也。虞,谓虞人,掌禽兽者。”“几,近;舍,置;吝,疵也。”⑰
王弼注:“虽见其禽,而无其虞,徒入于林中,其中获乎?”⑱
今按:“即”为接近义,“虞”指掌管山泽田猎之官。“即鹿”为追近鹿的田猎事。“无虞”,没有虞人的帮助,“惟入于林中”,义为只是身入林中而无猎功。“几”为近义,和“即鹿”的“即”义相同。“君子几不如舍”,义为君子接近它,不如舍弃它,此为对前面“即鹿”一事的评价。“往吝”,前往则有悔恨。
“君子几不如舍”,义即在劳而无功的情况下,君子还不如舍弃。其中仍可见到“不贪”的标准在起作用。
(10)“解”卦五爻:“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孔颖达《周易正义》:“维,辞也。”⑲
今按:“维”为句中语气词。“君子维有解”,其“解”义承四爻首句的“解而拇”。此爻辞义为:君子能松拳,此为吉,且对小人有诚信。
“君子维有解”,义即君子能松拳,寓不争之义,如此则吉。
五、自强
(11)“大壮”卦三爻:“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马融曰:“罔,无也。”“藩,篱落也。”“羸,大索也。”⑳
王弼注:“处健之极,以阳处阳,用其壮者也,故小人用之以为壮,君子用之以为罗己者也。贞厉以壮,虽复羝羊,以之触藩,能无羸乎?”21
朱熹曰:“羝羊,刚壮喜触之物。”“羸,困也。”22
今按:此爻辞的第一层次义为:小人用强壮之力,君子则不用,如此贞问则有危险。《说文》:“羸,瘦也。”即“羸”的本义为瘦弱义。此爻辞第二层次中的“羸”为“瘦弱”义的引申义用法,具体则用如“毁坏”义,其中包含的词义演变途径为:瘦弱→使之弱→毁坏。此爻辞的第二层次义为:公羊抵触藩蓠,伤其角。而“羝羊触藩,羸其角”,为前面的“小人用壮”、“贞厉”的申说。至于第一层次中的“君子用罔,贞厉”,即君子不用强壮之力,贞问则有危险,此义承“大壮”卦卦辞的“利贞”义而来。23
小人用强壮之力,就会像公羊抵触藩蓠,伤其角,故为“贞厉”。然而君子不用强壮之力,亦为“贞厉”。所以君子当“用壮”,即自强之义。
六、独行
(12)“明夷”初爻:“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王弼注:“明夷之主,在于上六,上六为至暗者也。初处卦之始,最远于难也。远难过甚,明夷远遁,绝迹匿形,不由轨路,故曰‘明夷于飞’。怀惧而行,行不敢显,故曰‘垂其翼’也。尚义而行,故曰‘君子于行’也。志急于行,饥不遑食,故曰‘三日不食’也。殊类过甚,以斯适人,人必疑之,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24
高亨曰:言,“诃谴也。”25
今按:“于飞”的“于”用在动词前,为调整音节而出现的口语现象,《诗经》四字句中多有此类“于”的用法。此爻辞的第一个层次义为:太阳下山时飞翔,鸟翼低垂。鸟飞“垂其翼”,为下降求栖之象,其原因是天将黑鸟要归巢。第二个层次中“于行”的“于”,用法同前面“于飞”的“于”。第二个层次义为:君子出行,却三日不食。其中“君子于行”的“行”,义承前面的“明夷于飞”的“飞”,而“三日不食”义承前面的“垂其翼”的归巢求栖而反说。第三个层次义为:有所往,主人有责备之言。第三层次义承第二层次而来,“有所往”指“君子于行”,又因为“三日不食”,其主人则责备他。
“明夷”初爻,义即天将黑鸟要归巢,而此时君子出行,而且还三日不食。君子在黑暗中仍将前往,尽管主人有责备之言。从此爻中可知,君子要敢于挑战黑暗,敢于独行,且敢于承受责备之言。
(13)“夬”卦三爻:“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陆德明《经典释文》曰:頄,“颧也。”26
高亨曰:“王念孙曰:‘若犹而也。’濡,湿也。愠,不快意也。”27
今按:“壮于頄”,义为颧骨强壮,此为凶象。“夬夬”,承卦名“夬”而叠用。“夬”有“缺”义,“夬夬”为似缺之状,用来说明其后的“独行”的孤独情景。“若濡”的“若”,义同连词“而”。此爻辞的第二个层次义为:君子若有所缺地孤独行走,遇雨而沾湿,有怒,但无灾祸。第二层次中“君子夬夬独行”为前面“壮”的反说。
“君子夬夬独行”,虽呈不壮之象,但为“无咎”。君子独行,尽管外界不利,内心亦不平静,但本身自有其价值。
七、诚信
(14)“未济”卦五爻:“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朱熹曰:“又有光辉之盛,信实而不妄,吉而又吉也。”28
今按:此爻辞义为:贞问则吉,没有悔恨,君子的光辉,是因为有诚信,如此则吉。
“孚”字的甲骨文形体义为父或母用手抱起幼儿,这样的举动完全出于真诚的爱心,故“孚”有“诚信”义。29和“孚”的诚信义相关的概念为“仁”。《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孔子大力阐扬“仁”,成为儒家文化的精髓。《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三宝中的核心是“慈”,以慈爱之心对待别人,即伟大的博爱精神。《周易》爻辞中未见“仁”字,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实际上是用“孚”字来表现的。
另外,“解”卦五爻:“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此爻辞义为:君子能松拳,此为吉,且对小人有诚信。
君子对小人的态度,仍以诚信待之。《老子》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其中“不善者,吾亦善之”,和爻辞中的君子“有孚于小人”则一脉相承。
(15)“小畜”卦上爻:“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虞翻曰:“几,近也。”30
王弼注:“阴之盈盛,莫盛于此,故日月几望也。满而又进,必失其道,阴疑于阳,必见战伐,虽复君子,以征必凶,故曰‘君子征凶’。” 31
高亨曰:“处,止也。德,汉帛书《周易》作得。按德读为得;得载,得他人以车载之。”32
今按:“处”为止义。“既雨既处”,雨已下,后已停止。“尚”为“庶几”义。而“德”通“得”。“得”为“可”义。“尚德载”,义为差不多可以载行了。 “妇贞厉”,义为妇人贞问则有危险。“月几望”,义为月亮接近十五盈满。月欲圆之时,其月圆寓家人团圆在一起之义,33故此时君子出征则“凶”。而君子和家人团聚,仍可视为仁爱、诚信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八、变革
(16)“革”卦上爻:“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王弼注:“居变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处之,能成其文。小人乐成,则革面以顺上也。改命创制,变道已成。功成则事损,事损则无为,居则得正而吉,征则躁扰而凶也。”34
今按:此爻辞义为:君子如豹一般地变革,小人则改变其面貌,征伐则凶,贞问居处之事则吉。其中“居贞吉”义承“征凶”而反说。
“君子豹变”,君子如豹一般地变革,变而有效。另外“革”卦五爻:“大人虎变,未占有孚。”义即大人如虎一般地变革,没有占问,已有诚信。其中则充分肯定了变革思想。
“革”卦爻辞中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思想,则被后来的儒家继承光大。《论语·微子》中孔子自己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周易》古称《易》,《周易》的“易”纵观《周易》的文本内容,其命名是以变易义为出发点的。《周易》服务于占卜文化,反映了早期人趋吉避凶的心理特征。遵循趋吉的变易,实现吉的结果,与社会文化正面价值的确立密不可分,而《周易》爻辞的“君子”人格精神则是中国早期社会文化所提倡的正面价值的精华显露。
综上所述,《周易》爻辞的“君子”人格精神的内容蕴涵丰富。通过有关爻辞文本的分析,对“君子”人格精神进行了分类整理,从中可以看出“君子”人格精神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的自我修养以及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均有充分的表现。具体而言,在对待天人关系方面,强调敬畏的态度;在自我道德修养方面,提倡自我反省和观察他人的二重方法,讲究谦逊、不贪、自强,并且在困难中保持敢于挑战黑暗、敢于独行的无畏姿态;在对待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要仁爱诚信,而在社会中则应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对于个人来说,“君子”人格精神并非生来就已如此,“君子”作为才德出众的人,其本身需通过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方能成功塑造,而达到“君子”境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提升的过程。“君子”人格精神是良性社会的基础,同时,《周易》爻辞的“君子”人格精神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这就给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两方面都提出了切实的目标。
由于《周易》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先导作用,前文所揭示的蕴含在《周易》爻辞中的“君子”人格精神,在中国教育史上理所当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教育传统悠久,教育资源深厚,作为现代教育的理念,仍应充分挖掘《周易》爻辞中有关“君子”人格精神的宝贵遗产。时至今日,在从古代“君子”向现代“君子”的转型之际,重温《周易》爻辞的“君子”人格精神,对于培养健全人格的现代教育宗旨而言,仍能领略其积极意义之所在。
附注:
①⑥⑬⑯⑳26陆德明:《经典释文》,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第26、31、35、28、35、37页。
②⑰30李鼎祚:《周易集解》,张文智等整理,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第2、26、46页。
③⑫⑭、22、28朱熹:《周易本义》,李一忻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第5、44、91、93、176页。
④徐山:《释“乾”、“坤”》,《汉语言的起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24-234页。
⑤徐山:《雷神语义系统的核心:雷和龙》,《雷神崇拜——中国文化源头探索》,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第3-7页。
⑦⑧⑨⑪⑮⑱、21、24、31、34王弼撰、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周易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16、317、295、295、334、235、388、397、267、467页。
⑩、25、32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05、264、137页。
⑲孔颖达:《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2页。
23徐山:《爻辞的特点:爻辞和卦辞的内容相关》,《周易词义与结构分析》,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第55-57页。
27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济南:齐鲁书社,1979年,第371页。
29徐山:《释孚》,《古文字考丛》,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192-196页。
33徐山:《释“月几望”》,《长春师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44页。
本文载于《探义寻根——徐山文字训诂萃编》(齐鲁书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