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捷:以软件人力资源优势跻身高端价值链

——印度漫笔之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14 次 更新时间:2019-09-24 20:28

进入专题: 印度   软件  

梁捷 (进入专栏)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印度将信息产业定为新世纪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印度虽然无力开发核心软件争夺国外市场,但至少牢牢把握住了外包的需求,一切政策都向此目标倾斜,这最终帮助印度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产业外包服务供给国。

2000 年以降,印度信息产业一直以年均 25%以上的速度发展。2003 年出口额是 120 亿美元;到 2010 年已达 500 亿美元;2013 年已有大约 750 亿美元的水平。印度软件业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占据了 18%的份额,从业人员逾千万,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软件生产国。现在信息产业仍不是印度 GDP 中最醒目的支柱产业,但却是发展最迅猛的产业。难怪有学者总结说,印度近 20 年来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软件导向增长”。

印度信息产业的崛起,可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早在 1972 年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执政期间,出台了《软件出口计划》并设立了电子产业部。这被公认为印度软件业的发端。传奇企业Infosys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成立。英迪拉之子拉吉夫是个电子迷,他当了印度总理后,提出“计算机和软件是把印度带入 21 世纪的战略产业”,分别在 1984 和 1986 年出台了《新计算机政策》和《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发展和培训政策》,将软件进口关税从 135%调低到 60%。拉吉夫政府还鼓励外资进入计算机、软件、电信行业,希望借此带动印度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出口。但在拉吉夫执政后期,很多信息产业的政策常受阻挠,并不被人看好。到 1990 年,印度信息产业的产值不过几千万美元规模。

1991 年,印度在困境中开始“拉奥改革”。拉奥政府当时就把高新技术尤其信息产业出口作为改革重点,制定了《信息技术法》、《软件技术园区计划》,给予出口导向型软件公司五年的特别免税优惠,实施政府采购和促进消费政策,强迫政府机构购置国产信息产品。政府还在税收上向信息产业倾斜,例如软件出口可免征所得税,出口额超过全部销售额 80%以上的企业免征全部企业所得税等。1991 年 6 月,班加罗尔创建了印度首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随后,金奈、海得拉巴、孟买、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 18 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软件技术园区,园区企业都享受优惠政策。1998 年,瓦杰帕伊政府进一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已趋明朗:将信息产业定为新世纪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直至今天。所以市场开放,融资自由,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再加上美国在软硬件以及互联网行业不断的重大技术进步,天时地利汇总在一起,把印度软件业推入高速发展阶段。

但印度经济起点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据统计,2000 年,全国只有 124 万台个人计算机,人均计算机拥有量居世界最低国家之列;每千人电话线拥有量 8 条,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直到今天,印度还很少有城市能保证全天 24 小时不断电,两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大都市也不例外。印度文盲率始终在 20%以上,由于国内信息产业需求有限,只能面向出口。

目前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核心是软件和服务外包,这两大行业都以出口导向为主。近十几年的数据显示,信息产业出口占总产值的 70%以上。软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美国,占总出口量的62%,随后是欧洲,24%左右。所以印度软件业受美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很大。这在美国 2008 年金融危机后表现得极为突出。2010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律把工作签证费用由 2000 美元提至 4300美元,仅此一项就将使印度 IT 企业每年多花费上亿美元。

著名记者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曾描述过这样的景象:“一名女接线员对客户问题的回答让人感觉她正从曼哈顿的写字楼内向窗外看。‘是的,我们在第二大道 74 号有分店,在列克星敦大街 54 号也有分店。’可是她的人实际在印度的班加罗尔。”现在这已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了。对印度信息产业的高速崛起,学界有两种不同角度的阐释。第一种将其置于全球化视角下,重点关注国际市场信息产品需求与印度信息产品供给之间的匹配。有学者指出,从拉吉夫政府开始,印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就是要进入高端价值链。印度虽然无力开发核心软件争夺国外市场,但至少牢牢把握住了外包的需求,一切政策都向此目标倾斜,最终帮助印度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产业外包服务供给国。

而更多研究着眼于印度信息技术教育所导致的外溢效应。印度之所以能在国际信息产业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在经历老龄化过程,美国也奇缺有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发展中国家虽有大量年轻劳动力,却普遍教育不足,无法从事有一定知识技能要求的信息产业劳动。统计表明,2010 年北美信息产业有 130 万的人才缺口。印度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建设各种大学、科研机构,鼓励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软件职业培训,经过多年积累,才恰到好处地填补了国际市场需求。现在普通印度人有多种方式可学到软件技术:第一条途径是考入公立学校,即各种理工学院;二是进入民办或私营的商业性人才培训机构;三是在软件公司内部培训机构学习;四是海外留学。因此,印度不但培养高级软件工程师,还培养了更多基础人才即“软件蓝领”,形成了健康的人才梯队。2003 年,印度软件人才不足 100 万,而几年后已逾 250 万。

印度信息产业的职业教育也表现出很强的区域集聚特征。2000 年以前,印度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类似,还广泛分布在孟买、德里、金奈等传统意义上的经济重地。但这些年来的集聚效应逐渐凸显,班加罗尔地区已汇聚了印度几乎一半的软件企业和技术人才。

同时,印度南部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开始变得与北部不同。这些变化都是十几年前难以预料的。


原稿刊于 上海证券报/2016 年/4 月/7 日/第 011 版

进入 梁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印度   软件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831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上海证券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