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住北京之后,多次发生宫廷政变。例如清顺治八年(1651),庙号世祖的爱新觉罗• 福临,亲政仅两月,便取消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成宗义皇帝”尊号,对多尔衮一系满汉王大臣实行清洗。康熙八年(1669),圣祖玄晔仅十六岁,就训练一帮少年侍卫,捉拿僭权的顾命大臣鳌拜,将其党羽杀关黜免。康熙帝多内宠,满蒙汉妻妾生子达三十五人,成年诸子内外结党互斗,目光都锁定皇太子胤礽,致使康熙晚年两度废储,每次都伴随权力恶斗。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亲王胤祯宣布父皇断气,指定他继位,顿时政坛哗然,而这个世宗皇帝手足相残得逞,立即烹杀功狗,以致时过近三百年,中外史家依然对其政变实相不断质疑。其子高宗弘历,由皇帝而太上皇,专权凡六十四年,压制得举国鸦雀无声,自诩十全老人。但他刚陈尸大殿,已在帝位三年不言的仁宗颙琰,突然一鸣惊人,将乾隆晚年宠臣和珅抄家处死。
通观在嘉庆四年(1799)和珅案及此前的满清历次宫廷政变,都发生在满清权贵之间,取向是破坏满洲传统的军事民主制,效应是不断强化爱新觉罗家族首领作为帝国君主的独裁体制,却也弱化了满洲作为满蒙汉征服族群的凝聚力和统治有效性。乾嘉间帝国中部爆发的白莲教造反,曾使包世臣、洪亮吉等惊觉体制危机,也使嘉庆前期龚自珍预言拒绝“自改革”就将使爱新觉罗一姓统治走向灭亡。他们都指出帝国存亡的关键,在内不在外,在上不在下,“治世”的表象无非是“乱竟不远”的假相。
果不其然,清英鸦片战争由宣宗旻宁,用满洲亲贵代替林则徐等汉臣制乱和戎,而遭割地赔款的侮辱,但险些倾覆帝国的,正是南国底层平民的武装暴动。时值年号咸丰的文宗奕詝即位,这个沉湎女色的帝国八世皇帝,以弄臣视之的满洲宗室的一个庶子肃顺,在充当御前大臣后却显得并不庸碌。他聘入幕府者多为南国汉人中的杰特文士,后者通过他影响咸丰帝,起用曾国藩、胡林翼等自主组织团练,对付太平天国。他还力保怪杰左宗棠,给满清赢得内战并征服新疆叛乱,留下了有智谋的帅才。他经常放肆地辱骂“咱们旗人混蛋多”,“满人胡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耳”,这已注定了他于“辛酉政变”中非死不可。他在咸丰帝死前曾参与密议要否仿效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先例,把懿贵妃那拉氏除掉,尤被未来的“圣母皇太后”视为眼中钉。
据《清史稿》宗室肃顺传后论:“文宗厌廷臣习于因循,乏匡济之略,而肃顺以宗潢疏属,特见倚用,治事严刻。其尤负谤者,杀耆英、柏葰,及户部诸狱以执法论。诸人罪固应得,第持之者不免有私嫌于其间耳。其賛画军事,所见实出在廷诸臣上,削平寇乱,于此肇基,功不可没也。自庚申议和后,恭亲王为中外所系望,肃顺等不图和衷共济,而数阻返跸。文宗既崩,冀怙权位于一时,以此罹罪,赫赫爰书,其能逭乎?”
这则传论出于民初的逊清遗老之手。但与清末民初关于辛酉政变的种种矛盾的历史陈述相对照,海内外涉及肃顺的多数史著,都表明其论对肃顺在咸丰朝实际执政的评判,不算言过其实。较诸慈禧、恭亲王密谋政变得手后,假冒幼帝名义,发布的对“三奸”(肃顺和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声讨致罪的上谕,要接近历史实相得多。(据我寡闻所及,上世纪末叶以来,在大陆出版的十多种关于辛酉政变的论著或普及读物中,叙史有理有据而可读性强的,当属王开玺的《太后垂帘:慈禧奕?政变记》, 北京中华书局,2007;惜推论稍多。)
《清史稿》因回护满清“正统”而被诟病,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禁止。但中世纪式的“正统”,涵泳着意识形态的“道统”和政权延续的“法统”。慈禧作为咸丰帝的遗妾憑借所谓“母以子贵”,与亡夫的嫡妻并列太后,在清史上已无先例,而她借口亲子年幼,要求垂帘听政,更分明违反满洲“祖制”。在这一点上,前揭《清史稿》肃顺传论,于肃顺等反对慈禧垂帘无责辞,相反将专权四十七年之久的这名女主,列入《后妃传》而少恕辞,用这类曲笔暗喻肃顺反对慈禧,实为守护帝国典制的合法性。
因而,《清史稿》的肃顺传和后论,写法很有趣。肃顺不是由上谕宣布“悖逆狂谬”吗?不是被判作帝国公敌而杀头碎尸吗?按照所谓“成王败寇”的正史老例,他既明正典刑,理应追述他少年即纨绔不法,甚至出生第一声啼哭已兆叛音。但那班修史遗老,只交代一句他是郑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便写他仕宦生涯,虽然时夹一二贬语,却总在突显他功大于过,而“负谤”的主因在于执法严刻,得罪了满洲权贵和八旗子弟,相反对汉人名士礼敬有加,力主用湘军曾、胡、左等对付太平天国,实为解救满清统治危机的头号功臣。熟悉帝国严分满汉主奴的读者,于此见力破“内满外汉”传统国策的,竟是位居实际首辅的这位满洲宗室大臣,岂不惊异?
同样,肃顺传作者以为此人的最大失误,在于低估了恭亲王的能量,阻挠咸丰帝回京,致招恭亲王及在京王大臣忌恨,转而支持慈禧垂帘听政,所谓“冀怙权位于一时,以此罹罪”。咸丰帝拖延回京,拒绝恭亲王赴热河会见,是否肃顺的主意?论者有异说。事实是咸丰帝死了,遗嘱要肃顺等八大臣担任“賛襄政务王大臣”,将在京主政的恭亲王排除在外,又想防止慈禧干政而泄露机密,已给慈禧与恭亲王密谋先发制人制造了前提。肃顺等自以为权随位行,恃阳谋而不防阴谋,被恭亲王利用在京抓到的军权,发动突然袭击,使肃顺等猝不及防,相继束手就擒。
历史没有假如,无法假设肃顺等事先警觉,利用顾命大臣的威权,倒过来先发制人,辛酉政变是否可能流产,而咸丰之后的晚清史是否会呈现别一模样?人们但知,肃顺死了,他的政策特别是重用汉臣“以汉制汉”,仍被晋位“议政王”的恭亲王为首的清政府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