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东:普及是科学的力量所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99 次 更新时间:2008-09-19 13:53

进入专题: 科学精神  

王振东 (进入专栏)  

1953年在南京八中上高中时,读了一本关于航空的科普译著小册子,所说的飞机为什么能飞的流体力学道理,激发了我的兴趣,所以1954年报考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流体力学。在北大,既受到严格的科学训练,又得益浓厚的人文学科熏陶,使得在学理的时候也爱好文,深深感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既能陶冶情操,也能启迪学理的灵感。

1972年去白洋淀农场种水稻,那时不允许看业务书,但可以读古诗词。劳动之余较系统地看了些唐宋诗词,领悟到其中有一些是在用力学运动景象来抒发情思。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它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过去人们总是从老子、庄子、墨子等一些思想家的著述中,去寻找古代的力学思想,但却忘了唐宋诗词中也有一些佳句,是古人对力学现象的精湛描述。

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将不容易明白的东西,使学生不仅能弄懂,而且还饶有兴趣。1987年给天津大学力学系85级学生讲“流体力学”课时,对“理想不可压缩流体无旋运动”一章,经过计算得到的一个结果,指出这正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七绝“滁州西涧”中,所写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时,全班同学突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件事鼓舞了我后来将自己对唐宋诗词中对力学现象观察和描述的佳句,和近代力学发展交融在一起阐述的心得体会,陆续写出来在《力学与实践》杂志上发表,提供给更多的大学生阅读。

普及是科学的力量所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切科学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只有较充分地用科普形式,宣传我们所从事的力学工作,才能使因社会分工和知识背景的差异,不太了解力学的人,也能欣赏和享受力学对社会的贡献,了解力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理解力学的基础作用和应用潜力。这无疑是我们力学工作者不可推却的责任。

《力学诗趣》1998年出版以后,既得到了许多大学生的欢迎,也受到了一些老一辈科学家的称赞。我的老师、北大王仁教授(中科院院士)在信中说:“你们将力学与唐宋诗词交融,又和生活渗透,给大学生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思路和境界是会有很大好处的。”我的另一位老师、北大周光坰教授己将这本书中有的内容作为例子,引到他所著的《流体力学》教科书中。著名美藉华人学者冯元桢教授(中科院外藉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来信说:“《力学诗趣》一书,观察精深,趣味盎然,精彩之至,所引诗文,均系珠玉。”“这本书一定会流传广阔的,获益的不限于青少年也。”

(原刊登于《科技日报》2001年4月20日“科普周刊”第一版,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进入 王振东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科学精神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69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