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把焦虑变成开心。台湾文化达人詹宏志被梁文道称为绝代才子,他藏书四万余册,每年购书逾2000本,手里永远有书,所有空闲时间全用来读书,等飞机、坐飞机、飞机延误、被人爽约……,所有这些让普通人焦虑的等候,在他眼里都成了开心的事情,因为又多出好多时间可以读书了。读书转焦虑为开心,赞!
什么是文学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阐释一下:文学经典应当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普适性,揭示了人类共通且恒久的本性,所以初见如重温;一是广阔的再创造空间,所以每读一次都能激发读者的新想象、新思想。
文艺是个媒人:激发喜欢同一部或同一类作品的人相爱,此乃文艺的重要功用之一,此功用被一般文艺教科书所忽视,而卢梭早就在《论科学与艺术》里说过——通过值得他们互相赞慕的作品来激发他们彼此相悦的愿望,文艺是个媒人,高雅的而又无形的媒人,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把两个灵魂和身体拉到一起。
思考得越多越痛苦,知道得越多、越明白越不幸福,于是很多人便选择了糊涂、不思想,选择了顺应命运、社会和现实。然而这是人的活法和人的选择吗?人之为人不正是因为有独立思想吗?苏格拉底不是早就说过“未经审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吗?有思想而痛苦地活着,还是放弃人之思想本性而“幸福”地活着?
为思之网而读:靖说,读书为的是参考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利用他人提供的思想材料形成自己的思维之网。重要的是读后之思,更重要的是思出系统,即将所有读后自己思出来的思想碎片逐渐连缀成自己的思想网络,并不断补充完善升级这个思想网络。思之网比孤立的想法重要千倍,没有系统的思想就像一团浆糊。
残酷的考分竞争教育毁掉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这种教育恶化了学习过程和学习心态,耗尽了学生全部精力,毁掉了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尘封了学生的创新敏感和想象力,把学习彻底功利化。只上了五年小学的莫言说如果他一直读到硕士博士想象力会大打折扣,马云反复说读书无用,指的就是现存教育戕害创造。
什么是诗?古往今来有许多理性的、学术的解释,但我最喜欢的是天才诗人迪金森的解释:“如果我在阅读时感到浑身冰凉,甚至连火焰也不能使我的身子温暖,我知道,这就是诗歌;如果我在阅读时感到天灵盖被猛然掀开,这就是诗歌。”“如雷电积聚/然后轰鸣着崩溃/如果世间万物都被掩埋/这——就是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