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多极化与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705 次 更新时间:2008-07-11 15:46

进入专题: 叶自成  

叶自成 (进入专栏)  

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新浪潮,尤其是全球化、信息化、经济自由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化的时代,为中国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有利的环境。

一 全球化的每一次世界浪潮都会产生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

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时期,正好也是一个新的世界性的发展浪潮,这就是全球化、信息化、经济自由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化的时代,它对世界各国即是一个新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会。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世界化的浪潮都会产生一些新的发展较快的国家,也总会淘汰一些原来很有影响的国家,新旧国家的交替也是一个世界历史的规律。

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原来的西欧小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兴起,成为当时的大航海时代的领军国家,以它们的人力、物力、军力,它们根本不能与当时的明朝时的中国、奥斯曼帝国等相比,但正是在这个浪潮中,这两个小国顺应了发展的潮流,迅速发展起在全世界各地航海和发现并抢占殖民地的力量,从中得到大量的黄金和财富,而中国当时在航海技术上也是可以有机会发展的,但却仅仅风光一时,却因明朝的海禁政策和大国中心主义,使15-16世纪便可出现的世界性的明朝大帝国擦肩而过,反让葡萄牙在中国沿海建立起自己的据点,西班牙甚至还在中国台湾修建了城堡。明朝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时机。

17—18世纪的工业化革命的浪潮塑造了英帝国这个真正的庞然大物,西班牙在与英国的战争被英国的强大的实力击得粉碎,只好退出大国争霸的行列,将海上霸权国的王冠拱手交给英国,自己退居二线,心甘情愿地做二流国家。

19世纪初,世界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电气化开创了新的纪元,它加速了生产力的跳跃发展的进程,出现了一大批其国力可以与英帝国相比的国家。首先是英帝国一统欧洲的局面被打破,英国成了若干个欧洲列强中的一个,虽然它在世界上的影响比其他欧洲国家大,但英国已经不能在欧洲大陆上指手划脚了,后起的德国、法国还有俄罗斯帝国都是英国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取得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是,欧洲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在美洲和东亚出现了两个新的强权国家。后起的美国在19世纪未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先后打败了英国,尤其是1896年的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使美国成为世界大国;而日本则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迅速赶上了新的技术革命的快车,成为东亚第一个强国,并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曾在东亚引领风骚二千多年的中国,后又在1905年中击败俄罗斯帝国,成为第一个打败欧洲国家的东亚国家。

第四次浪潮就是二战后出现的自动化的浪潮。美国和苏联是这次世界潮流的弄潮儿,其他的所有国家都退居二线,成了美国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赛的观看者,只是偶尔在一旁摇旗纳喊或敲敲边鼓,虽然德国和日本并不是个真心的观众,而是乘机发展经济,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终究不能进入与苏联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行列。

二 全球化的第五次浪潮是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1990年随着苏联东欧阵营发生的历史性巨大变化,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美国的单极世界的时代,但实际上它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时代,不会是所谓历史终结的时代,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个时代从技术上说,是以信息化技术为特征和标志的时代,也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全球化的第五次浪潮。在这个时代中,美国至今还以其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而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而且在今后的较长的时期中,这个格局也不会改变。但美国的强大不等于说别的国家就没有机会。世界历史表明,幸运女神并不会只钟情于某一个国家和民族。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面前,可能只有两种命运:一种命运是越来越边缘化,另一种命运是抓住机会,利用千载难逢的机遇,奋起直追,埋头奋进,发展自己,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信息化的浪潮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过去要地100年才能做到的事情,今天只用20年、10年甚至几年时间就可以做到。1953—1973年间,世界工业产量相当于1800—1953年间的总和。如果世界制造业以1900年=100,那么1830年相当于1900年34%,而1980年世界制造业的产量相当于1900年30倍;如果世界贸易额以1913年=100,那么1973年时的贸易额相当于1913年时5。2倍。

全球化主要是指技术、商品、资金、人才、生产、市场的全球化的流动趋势。

世界贸易快速增长是全球化的第一个趋势。1950年时的世界贸易额为1200亿美元,而2000年的世界贸易总额就已经超过了6。1万亿美元,增长了50多倍。2000年时东亚的进口额为10838亿美元,出口达11774亿美元。世界贸易前三位国家依然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美国在2000年时的贸易额为20404亿美元,占世界的31%,其中出口达7824亿,进口为12580亿。日本的贸易额为8588亿美元,其中进口为3795亿美元,出口为4793亿美元。

全球化的第二个趋势是资金的全球流动:1985年时世界对外投资的总额只有6500亿美元,而在1996年则达到了2。3万亿美元。2000年时的世界直接投资累计达到了6万亿美元。在90年代,全世界一年流动的资金为75万亿美元,一天就有1。3万亿美元在流动;

全球化的第三个趋势是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组合。这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的快速增长。60年代未期世界有跨国公司约7000多家,子公司为27300家,而地2000年时跨国公司已经达到3。5万家,其子公司为70万家。其中6。3万家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的产值占到世界总产值的1/3,约10万亿美元,它们之间的贸易占到世界总贸易的60%以上。2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GDP超过了182个主权国家的GDP。

全球化的第四个趋势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作用增大。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已经达到了160多个,这有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它在推动各国经济的自由贸易、投资、信息流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各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在发展,除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外,还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联盟、东南亚联盟与中国、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等也相继在发展中。

全球化的第五个趋势是人口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1950年时全球国际旅游人数仅2530万人次,1993年时增加到5亿人次,2000年时达到了6。5亿人次。

三 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机会

全球化的浪潮使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两极分化。全球化浪潮的趋势是,发达国家在这次浪潮中占有先进和各种技术、语言、文化、国际体制规则等优势,浪潮总的来说对它们是更有利的。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今天占人类20%的北方国家,却占有世界国民总值的82。7%,世界贸易的82%,国内储蓄的80%,研发费用的94%,商业借贷的94%,国内投资的80%。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进一步恶化。1965—1980年间,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约2亿,1980—1993年间,贫困人口增加到10亿,13年中增加了5倍。80年代,在98个国家的10平均了国民总值的负增长,占10%;90年代,在102个发展中国家中,有35个出现了负增长,占35% 。另外,48个最贫困国家的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0。8%下降到1997年的0。5%,90年代世界上最富裕的与最贫困的五分之一人口的的收入从过去的60:1上升到74:1,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却大大减少了 。2000时的世界总产值中,占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国家的9。26亿人拥有世界GDP的79。5%,而占世界人口总数35%的低收入国家的20亿人口只拥有世界GDP的2。4%。世界三大富人的财富超过世界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GDP的总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风险,比如,在拉美、东亚、俄罗斯都爆发了由于资本流动引起的金融危机,其中拉美一些国家还多次陷于危机中。

当然,全球化也并不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化边缘化的代名词。

全球化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机会。这种机会是:西方国家的资本受市场利润的驱动,必然会流向利润最大的地方。那里有机会,资本就流向那里。资本是没有国界的。全球化的浪潮形成了一大批不完全受本国政府控制和监督的跨国公司。由于在许多领域西方国家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西方资本不少也倾向于流向那些政治局势较稳定,劳动力、土地、知识等成本较低的国家。这就为不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会。当然,有些国家利用这种机会比较成功,因此发展较为成功。而有些是先有成就但后来不尽如人意,有些则完全归于失败,甚至比过去更恶化。

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以及东南来的一些国家就曾经在70—90年代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就。新加坡独立的时间不过30多年,但它却以小小一个岛国,发展成为东亚的新兴国家的排头兵。新加坡1995年的人均国民总值已经达到26730美元,按人均排名列第9位,按人均平均购买力排名列世界第5位;中国的香港地区同样也有很好的表现,1995年它的人均国民总值22990美元列13名,同样是东亚地区的韩国以人均9700美元列25名。它们的历史表明,东亚国家是有可能利用新的技术革命的机会赶上和超过西方国家的。对中国而言,东亚国家的经历是一个很有鼓励作用的事件。因为这些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与中国相近,甚至本身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它说明中国人在利用新的技术革命的机会方面是很有潜力的。

中国这些年来的取得成就也是与全球化的趋势相联系的。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

中国2000年实际利用和吸收外资为328亿美元,2001年实际利用吸收的外资达388亿美元,增长近18%;中国累计在开放以来已经吸收了外资3000亿美元,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吸收外资的国家。2001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2121亿美元,2002年3月已经达到2276亿美元;是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2000年中国的外贸总额为4715亿美元,200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509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7,5%;2002年1—3月中国的外贸额为1220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7。7%,中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外贸易国。

四 美国不可能垄断全球化时代的所有机会

2001年在美国有一本畅销书,是一个叫斯宾塞。约翰逊写的,书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在美国的排行榜上连续很久时间位居榜首,发行量达到了2000万册,因此“谁动了我的奶酪”也成了美国人流行的一句话语。2002年美国人流行的另一句话可能是:“谁的苹果烂了?”这句话不是由一本畅销书引起的,而是来自于美国一个个大企业公司的丑闻。

据美国新闻媒体报道:自2001年年底以来,美国先后已有6家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因为虚报业绩而谋取公司私利,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2001年12月2日,世界排名第五的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安然公司承认,过去五年内公司曾经高报了5。67亿美元的收入;2002年6月15日,美国著名的会计公司安达信被判妨碍司法公正;2002年5月21日,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美林公司承认发布不实分析误导投资者,认罚1亿美元;2002年6月25日,美国第二大长话公司世界通讯公司承认做有38亿美元的假帐;2002年6月28日,美国最大的复印器具公司施乐承认,4年以来虚报了19亿美元的收入,而舆论界质疑它的虚报数为60亿美元;2002年7月5日,美国的假帐公司俱乐部又增加了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业巨头---默克制药公司,它承认3年来将子公司的124亿美元收入计入了默克公司头上,而这些钱实际上从未打入过默克公司的帐户。美国报界还揭露出了美国总统布什1990年担任哈肯公司董事时也曾提前出售了一笔股票,而这家公司的股票在他出售股票后不久下跌了许多;美国副总统切尼更因过去担任哈利伯顿公司董事长时的违规操作而被起诉。一些分析家指出,美国公司约有25%--33%有虚报收入的现象。这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大震动。虽然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7月9日宣布了严惩造假者的讲话,但美国股市仍然跌到了8813点,是911后美国股市的最低点。7月21日,美国股市再次跌落至8019点。一些美国人惊呼:美国自911后,又遭到了一场危机的袭击,美国正经受立国以来最大的诚信危机,而美国的经济一直是以诚信为本的,现在这样大面积的虚假现象,可能会最终葬送美国的资本主义。

美国经济界的诚信危机也引发了一场争论:美国是不是开始衰落了?以写《世界体系》论闻名的美国耶鲁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教授认为,美国这只鹰正在坠地:“美国正在衰落?当今时代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只有美国美国鹰派相信这个说法,于是他们极力主张用武力来阻止衰落”。沃勒斯坦认为,美国的衰落有四个标志:越南战争,1968年革命,1989年柏林墙倒塌和2001年911事件 。

但笔者认为,在美国霸权高张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什么美国衰落论,似乎听来让人高兴和解气,但实际上它更有可能误导人们对美国和世界格局的真实的看法。

美国好比是一个大苹果园。美国公司好象是一个个苹果。一个苹果烂了,可以把它扔了。美国还有很多苹果。一筐苹果烂了,也可以把这筐苹果扔了。美国还有许多筐苹果。

从总体上看,美国的经济正在经历一个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甚至停滞的时期,但因此说美国正在衰落似乎过早。正如人们所能观察到的,美国经济是比较富有弹性的,能经受住类似1929年这样的大危机的折磨;美国在军事上实力至少在未来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无人能挑战。美国的高科技经济肯定有泡沫,但美国经济不是泡沫经济,美国在新技术开发和创造方面仍居领先地位,美国经济仍能保持稳定和增长 ;美国仍然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能吸收最多的人才最多的资金,这使美国社会仍然具有活力。甚至最能使美国强大的富强的也不是美国的民主制度有没有问题:美国强大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靠任何一个大国都没有的因素:无比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和最成功的移民社会。这些会使美国在很长时间中保持美国的力量。美国的力量即使衰退一半也仍是世界的主要大国。

人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这句话即是真理又是废话。但如果一个人还在壮年并且没有任何明显的征状时就被其他人宣布说,这个人是一个垂死的人,这种预言会有两种结果:这个人可能马上因病死亡,但也有可能还能活得很长。这种预言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每个国家都有其兴衰期,没有一个强国可以永远强盛。因此预言美国必然衰落也没有错,但它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在于准确地判断什么时候开始衰落,怎样衰落,而不在于说一个国家是否会衰落。美国在人们可以预见的10年,20年甚至30年中,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人们只能从这种比较有根据的判断来制定自己的外交战略。准确地说,美国很可能会经受一个调整的时期,但如果把这个调整时期理解为美国的衰落的开始,如果现在就把美国衰落论作为制定自己的对外战略的基础,就可能犯大错误。

早在一战前,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1918至1922年发表了《西方的没落》,这可能是最早预测西方将衰落的著作。他认为“西方文化同历史上曾经存在并已死亡的其他文化一样,不可避免地将走向没落和死亡。一种历史状态的大变迁,几百年前就已经预先注定了”,他还大胆地预测,西方文明将在2000一2200年间完成它的衰落 。照此来看,似乎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2年美国的诚信危机似乎都是预设好的,是美国和西方文明将要衰落的预言的实现。二战后,也有人直接谈论美国的衰落。汤因比是20世纪60年代就对美国表示失望的西方学者之一,因为他认为美国正在犯当年罗马帝国和大英帝国同样的错误;安德鲁。海克在1970年写了一本《美国时代的结束》的书,认为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已经走到尽头,这与他的父亲1940年写的《美国资本主义的胜利》的观点完全相反;1976年,美国学者理。罗斯克兰斯就认为,美国强权之下的世界和平已经不存在了,美国只是一个普通国家,只不过是头号普通国家而已。10年后,著名的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写了一篇名为《美国相对衰弱》的文章,认为美国的世纪已经中止。

苏联在一个时期也是以美国衰落作为它的对外战略基础的,到处推进世界革命。结果现在人们都知道赫鲁晓夫的预言只是一个历史的大笑话:他认为苏联可以1980年就会全面超越美国。

所以,现在谈论“美国衰落论”可能是一个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如果以美国烂了一些苹果就说美国要开始衰落为时太早的话,那么反过来,美国的苹果烂了,也决不只是一个苹果的问题。美国的这个苹果可能具有传染性,使更多的苹果烂掉。但还应该关注的是,美国这个苹果园的环境是不是也有问题,比如说气温太高了,湿度太大了,土壤质变了等等。

可能迟早会引发美国衰落病的可能不是安然、安达信、世通这些坏苹果烂了,而是美国本身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跟踪研究的迹象:

第一,美国出现了因其自身强大(这种强大是坚实和有基础的,不是虚吹的)而产生的自大狂妄症。冷战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综合国力在人类历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国2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98374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314927亿美元的31%,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中国、俄罗斯、印度8大国的GDP总值122849亿美元的80%。美国2000年的军事开支达到了2888亿美元,相当于全球7980亿美元军费总和的38%,相当于中俄日德印五国军费总和的1。67倍。2002年美国的军费达到了4000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时全球军费的50%。美国凭借强大的力量来推行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它不顾俄罗斯的反对扩大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扩大美日安保条约,不顾欧洲和日本等国的利益,强行撕毁京都议定书,不顾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不顾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宣布所谓先发制人的战略,并正在考虑对威胁美国的力量运用核打击力量摧毁对方。美国的强硬派追求有国际维和部队中美国大兵的特权,不愿承担美国联合国和维和部队中的应交的费用,以至于连一向温和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对此也大为恼火,愤愤地痛骂这帮骄狂的强硬派是“混蛋”。不少美国人鼓吹美国是一个善意的帝国,是一个好的帝国。美国正在借助于它的强大力量,建造一个“自由帝国”和“民主帝国”。无论美国人把它说得多好,但帝国就是帝国,它与美国的立国之本“自由”和“民主”是矛盾和对立的。

由于美国太强大,因此没有任何美国的敌人会与美国正面冲突,没有任何人试图用军事力量摧毁美国。但这引发的更危险的是:美国的力量太强大,美国人因自身太强大而太狂妄,因而那些美国的敌人,或者受到美国压迫的民族,或者因美国的狂妄自大而受到欺侮的国家,不得不寻求采用非对称的方式反击美国。

现在发生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圣经》中描述的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那样(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美国人经常用这个故事来描述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实际上这个故事对美国现在的情况是再恰当不过了)。巨无霸歌利亚在过去的力量对比中没有碰到过一个对手,这使得他患有因力量强大而产生的自大狂妄症。在向以色列军挑战并因而送命的那天前,他依靠他那根巨大的长矛和刀枪不入的铠甲赢得过多次辉煌的胜利,以致他认为自己无敌于天下,不再考虑任何更换装备的事宜。因而那天他向敌人挑战,要他们选出一位拔尖的勇士与他一对一进行决斗。他推测那位对手一定也是手持长矛,披挂盔甲,并确信任何不自量力、用自己的武器同他这位英雄叫板的以色列人,都将成为他的牺牲品。歌利亚的这两种想法如此牢固,以致当他看到大卫跑上前来,身上没有披挂,手中除了一根木棍外什么也没拿时,不仅没有感到惊慌,相反却由于对手明显没有准备,似乎很轻视自己而生出一肚子气。他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的鲁莽是一次精心准备的行动,(大卫清醒地认识到,按歌利亚的打法,他根本不是对手,因而他拒绝了扫罗给他的铠甲),没有注意到大卫没拿棍子的手中有一把弹 ,也没想到他的灾难就在大卫的口袋里,于是,歌利亚傲慢地走上前,他那没有遮拦的前额正好成为弹头的目标。在他的敌人没有进入他的长矛攻击的距离之内时,他就被一弹击中,丢掉了性命 。

巨无霸歌利亚就是这样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弹弓葬送了生命,由于他的骄傲,也由于他的力量。美国应当知道,再强大的国家也会有“致命的罩门”。

第二,美国人患了因过度强大而产生的多疑症,试图用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来保护美国。

美国人怀疑俄罗斯仍是美国的威胁,因此执意将北约扩展到俄罗斯边界。

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只是为了修筑一座空中长城,将美国罩起来,防止从太空来的不明物体对美国进行突然袭击。在许多美国人看来,中国这样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是美国的所谓威胁。911表明,尽管中国与美国之间有矛盾和分歧,但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美国人修的空中长城是对付所谓中国的威胁的。从现实来看,美国的反导弹防御体系首先针对的是中国。为此,中国人当然应当反对的反导弹防御计划。但中国决不要与美国针锋相对,与美国搞军备竞赛。因为中国没有能力与美国搞同样的空中长城。当年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为了防止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而修的。但长城没有防止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中国的中原王朝多次因北方民族的入侵而灭亡。美国人也正在修建第二座马其诺防线。当年的法国人以为有了这座固若金汤和防线就可以阻止德国的入侵。没有想到德国人绕过这道防线,从比利时和荷兰绕到法国的侧面,在法国人以为不可能出现的方向对法国人发起进攻,摧毁了法国。美国人终有一天会明白,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中国没有侵略美国的野心,也不会愚蠢到有一天要对强大的美国发起一场毫无胜算的核攻击和核冒险。当然,如果美国修建反导防御体系是为了以此对中国进行核威胁和核恶诈,那也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反抗,同样也会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美国的鹰派认为,现在的所谓无赖国家对美国是一种威胁。911事件一方面表明美国的这种担忧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有一天恐怖分子掌握了核导弹技术并对美国发动有限的核攻击,那么美国的这个反导防御体系也可能派上用场。但911事件的另一方面又表明了美国的战略是错误的。因为恐怖分子之所以恐怖,就是因为他们采用的是防不胜防的战略,如果他们知道明知道美国有了反导弹防御体系并能有效地截击核导弹还要用这种方法对美国进行袭击,那他们就不是恐怖分子了。恐怖分子只能采取不对称的方式与美国对抗。

美国人怀疑,在911事件后,伊斯兰教国家都会成为美国的敌人,因此美国对入境美国的伊斯兰教徒采取了严厉的防范措施。

因此,美国的这种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的战略,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却反而生出其他的问题,其实是很愚蠢的战略,但如果美国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愿意在这方面浪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物力,谁也不能阻止它,那就让美国人去与看不见的敌人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作这种唐。吉诃德式的战斗吧。

美国其实最应当做的就是反思自己的国际战略:实际上美国也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最近调解印巴矛盾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什么美国总是这么遭人痛恨和反感?美国人有一天会发现,美国最强大的敌人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甚至也不是伊斯兰教的极端分子和国际恐怖主义分子,而是美国自己,是美国的强大而派生的狂妄自大 。

可以预料,美国人还会保持自己的发展。美国还有再发展的潜力。美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能吸引人才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创新领先的社会。所以,任何美国相对衰弱论的讨论在美国的强大面前都会显得软弱无力。

但有一天美国人也许会发现,美国人赢得了世界,但却最后失去了自己。美国人最大的威胁其实也美国自己,正如历史上所有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国的衰落一样,美国人有一天也会发现,真正对美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即不是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也不是所谓的无赖国家,甚至也不是国际上的恐怖主义分子,而是美国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美国最大最有威胁性的和最直接的敌人,可能就是那帮脑袋中装满冷战思维浆糊的偏执狂,是拿着显微镜满世界寻找和制造敌人的精神分裂病患者,是在保护美国利益的幌子下面实际上为了美国国防部和军工集团的私已和部门利益而把美国拖入各种烂泥潭的,是把美国的大把大把的资源浪费在最终毫无用处的绝对安全武器的研发上的那班将军和公司的董事,是每当中美关系有所改善就跳出来制造并推销中国威胁论的那班家伙。

况且,美国也不一定能赢得世界。到时结局可能会是:美国想赢得世界,但没有赢得世界,却在这一进程中输掉了美国。

第三,美国的苹果烂了,不仅表明美国的经济出了问题,而且也有一些迹象表明,美国社会也在悄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和转变。不久前美国发生了一个小事情:一个美国公民不愿向上帝发誓,因为他不是一个基督徒,于是向法院起诉,而美国的一个地方法院竞争作出了维护这个美国公民宗教信仰权利的判决,但这却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了较大的争论:是美国的一体性重要还是美国公民的个人权利重要?它更多的是表明了美国这样一个以白人精英为主导的社会能否接受一个这样的事实的担忧:美国是否正在经历一个由于美国的内部问题而发生逆转的进程?白人占主导的美国社会是否还能维持?2000年2月,克林顿在他的最后一次总统咨文中提到,美国在50年后就将不再有一个白人占多数的社会,那时的美国黑色人种、有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将呈现多元化的局面。美国到那时还能维持一个以自由、民主、上帝信仰为基础的统一制度吗?它与文化多样化(其中包括非自由化、非民主化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对这样的问题,包括象布热津斯基、享廷顿这样的美国社会精英是有担心的,但又没有找到自己解决办法。享廷顿的解决办法是:在维持现有的自由民主价值下面来维持美国的统一。而批评他的人则指出,这是在白人不占多数的情况下,通过维持白人的价值观念来继续白人的统治,实际上是一种白人至上的表现,不符合文化多元主义的潮流。

五 多极化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国际条件

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另一个国际环境是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一起成长,不致使中国成长对现有世界秩序维持者---美国的挑战过于突显。多极化为中国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

冷战的结束,并不是美国单极霸权时代的开始。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虽然综合国力大大不如以前的苏联,但俄罗斯的转轨也开始出现了好的趋势,2000年俄罗斯的GDP 增长近7%,2001年增长5%;中国继续保持较高的GDP增长速度,综合国力也在逐步增加;日本一方面在一些问题上支持美国,但也希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不甘心做美国的小伙伴。东南亚国家联盟运转顺利,正在成长为一个较为重要的地区力量,它与中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保持同等距离,希望与各大国发展关系,也不希望美国一家独大。欧洲联盟一体化的进程取得了重要进展,欧元开始启动成为欧洲各国的统一货币,欧洲联盟也在加强独立的欧洲防御力量。中俄两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并共同发起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了中俄两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俄国前国防部军事合作局局长、地缘政治学院副院长列。伊瓦绍夫甚至认为,世界不能容忍美国称霸,欧亚大陆在形成新世界秩序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罗斯、中国、印度和伊朗是一种四角,正是它们可以为世界秩序打下基础 。多极化的趋势符合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因而是一种挡不住的潮流。正如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所说,“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的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互相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

虽然多极化进程由于美国的单边主义的发展而受到了一些挫折,但多极化趋势也在发展之中,并不由于美国的强大而消失。美国的单边主义正在受到美国的盟国的批评,连与美国关系最密切的英国人也认为,美国这个最强大的国家,正在反对美国自己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和世界机构,欧洲人对美国不需要欧洲这个盟友的情况表示强烈不满 。况且,美国国内也有反对单边主义和主张与大国合作的呼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琴夫。奈等学者严厉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他们指出,美国的力量不仅在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也在于听取其他国家的声音,美国忙于制定各种规则,但这些规则只是给别人订的,美国的单边主义甚至美国的霸权战略、帝国战略是布什政府内的强硬派推动的,但“越来越多的外交政策分析家认为,华盛顿越放纵自己的单边主义和军事本能,它目前的超级大国地位会衰落得越快。自高自大是有弊端的,必定导致反感情绪上升,只有奉行多边主义才行得通。”如果美国继续注重军事,那么美国就会被注重经济的国家所取代 。实际上,多极化趋势固然有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一面,但也有对美国实际上有利的一面,多极化趋势也符合美国真正的国家利益。

当然,我们也应当同时看到多极化本身的一些消极作用 。

进入 叶自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叶自成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燕园评论发布(www.yypl.net)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