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自成: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37 次 更新时间:2018-05-20 16:28

进入专题: 民族精神  

叶自成 (进入专栏)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主要体现为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它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生生不息,是我们的骄傲,是今天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底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伟大民族精神孕育滋养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背靠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拥有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今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进,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伟大民族精神推动中国人民探索正确发展道路。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才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民找到中国道路、发展中国道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道路也必将在伟大民族精神的滋养下越走越宽广。

伟大民族精神推动中国人民进行思想理论创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许多思想巨匠,他们追问自然演变规律,探寻国家发展路径,发扬天下为公情怀,铸就不朽思想篇章。如《易经》提出“生生之谓易”的思想,强调人们探求真理和规律的认识永无终结。儒家揭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法家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指出一个国家要实现富强必须锐意变法改革。这些思想在后来漫长岁月里又不断发展,成为优秀文化传统,直到今天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特质,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伟大民族精神推动中国人民探索先进制度。在传统社会,中国的先贤们就讨论过什么样的治国理政方式是好的,很多人提出民本主义的政治主张。我国隋唐时期形成科举制;宋朝的经济制度已含有近代商业的许多因素;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人民以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对先进政治制度的探索。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而来的,其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这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的根源所在。

伟大民族精神灌溉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古代就取得了非常高的文化成就,这与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并在这个过程中铸就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拥有伟大民族精神的灌溉滋养,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创造新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越来越繁荣兴盛,在此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更有底气,我们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更为持久、更为深沉的力量。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进入 叶自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民族精神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004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9日第7版“大家手笔”专栏,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