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耐心理解日本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172 次 更新时间:2018-07-20 14:29

进入专题: 理解日本   日本文化   日本心性  

吕嘉健 (进入专栏)  


武士道根本反对以努力和回报之间的相关性为依据而采取行动。此即曾国藩的名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意思。

                                                                                 —— 题记



一.  没有热闹和张扬的日本难以理解


我到日本只有一个目的:用一副新鲜观察的和深度思考的眼光,打量日本。

我知道要理解日本这个邻居是很难的,不仅仅它是高度自相矛盾的文化体,且我们自身需要克服情感思维和固有的“认知无意识”之障碍。最难的是要去除“智识上的义和团”的弱智傲慢。

到另一个国家去游览,能不能带着一颗单纯的心去了解和理解另外一个国度呢?这是一个考验。只是观察一个现象学的、不从自我民族价值观出发去评判的“异国他域”。如果隐藏着历史情感思维或自尊自卑交织的情结,或者憎人富贵嫌人贫的势利眼,那会妨碍我们获得真实的认知。

看日本完全不能从表面去看热闹。在所有旅游目的地中,日本最没有热闹可看,甚至几乎没有宏大叙事的景观。从表面看,日本朴素,内敛,静默,过度清洁,尽量井井有条;人不英俊美姿,都规规矩矩,低调克制得呆板有余;物产不丰富,地方不展开,你无法获得震撼的感觉。

即使一间一间小小的面馆或民居式的小寿司店,却享有三、四星级的荣誉,品质非常讲究。这是日本的本质,表面没有任何高大上的架子,但却有做到最好的材质。我的经验是,在日本吃最普通的拉面,不要去中国人开的拉面馆吃,与地道的日本拉面比较,天上地下。不是会不会做的问题,而是是否能够认死理去做,有诚意地去做的问题。

理解日本要做足耐心的功课,这是要虚心踏实去学习的对象,因为日本是我们最有挑战性而值得学习的邻居,在很多方面,在深层次内涵,它是超越中国的强国。

关于日本多数中国人有太多想象不到的东西。不是它的厕所特别现代化,不是它的洁癖讲究和精密细致无处不在,也不是它的动漫产业世界第一、占到它的GDP的10%,AV业风靡全球,和日式服务非一般的人性化,还不是日本的医疗制度被评为世界第一,等等,都不是。是他们内在的质地值得穿透性地观察。

随手举几个日本人的信念,我想中国人是难以理解的:

从清水舞台上跳下去。站在悬崖顶上,面对深不可测的山谷,一跃而下。面对无限的虚,毫不犹豫地纵身投入其中。意为破釜沉舟,毅然决然地做事。(清水舞台在京都清水寺内,建立在悬崖峭壁上,由139根立柱支撑)

武士道的一个精髓是:把自己的脆弱和无防备当作是一种必须死守的美。

小成妨碍大成。

武士道根本反对的是以努力和回报之间的相关性为依据而采取行动。所以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事先根本不去做预览,这就是学习的基础。日本社会把这种思维方式集团性地“模版印刷”到国民心理上,并上升到民族性格的高度(此即曾国藩的两句名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意思)。

学习动力是一种先知先觉的力量。学习能力正是日本最大的国力。我们国家的一切几乎都是由这种能力来支撑的。

“敌人”并不是某种实体,而是想用“原因”来说明结果的这个逻辑本身。

这些信念都体验在日本人所有的细节现象上。

与其讨论他们的观念信仰,不如看看一些现象学上的事情。

我想谈及一些一般人理解不到的问题,例如:

他们和我们之间似是而非之处;

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我们对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

我将会说明,我们最不能理解的是:历史上对中国人犯过罪错的日本人,今日却有着人类传统和未来不可或缺的良好品质和令人尊敬的修养。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有价值的。而且人的品质是有历史来源的。


二. 一茶、一饭与一酒中的日本性


中国人喜欢讲中日一衣带水,中国对日本有深远的影响,两国文化类似。表面上看,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吃米饭,喝绿茶,使筷子,用汉字,写书法,信佛教,集体性等等,文化传播,源流相关。实际上似是而非。中日两国事实上是差异远远大于相同、甚至在根本上是截然相反、对立的两种文化。

似是而非体现在细节、品类、方向和精神等等方面。譬如说吧,日本人喝茶,90%喝的是绿茶,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知道绿茶以外的其他茶,这就是他们的纯粹或者叫做单纯,不贪多是日本人的一个特点,或者叫做凝聚在认定的目标上,一根筋,简约。日本茶道有非常讲究的仪式、程序和完全凝聚在“和、敬、清、寂”上的精神享受。中国茶的种类像中国政治那样复杂,像看不到底的普洱,名茶遍天下,鱼龙混杂,假货泛滥,且每一种都采取粗放式的饮用法,更没有禅宗精神的茶道。这就是似是而非。

例如吃米饭。中国大米各地品种不一样,长米、细米、香米、短米和糯米,各适其适,品质相差更大,这就是大国的散漫性。日本基本只有两种米:粳米和糯米。日本米饭讲究绵软的韧性、口感的饱满度和润泽性,咀嚼后有悠远的回味。中国南方人吃米饭偏好爽口,或香口,似乎泰国香米在中国更受欢迎,北方人现在才开始时髦吃米饭,还没有吃出真感觉来。

我到日本最感兴趣的是吃日本米饭,即使澳洲米饭已经令人相当满意,但是比起日本米饭,还是差了一个档次。那真是米中珍品,闪亮晶莹,饱满而均匀,弹性十足,绵软而黏稠,滋润香糯,意味深长,如果我的血糖不高升,我会每顿都吃它三碗。

日本人对米抱有特别的感情,过去日本人认为“每一粒米里都有观音菩萨。”米在日本是神圣的。在每年超过2400种祭祀活动中,会用特大的碗盛上满满的刚刚煮熟的米饭,奉献给神祗,要把米饭的热气送达到八百万神祗那里。

日本农业最看重的是稻米的种植,最早的耕植起源就是种稻米,现在其他农产品都依赖进口,唯独稻米每年只进口大约5%,还要在质量上严格控制。在日本任何地方吃的米饭都可以保证有同样的质量,规范严苛之至。在中国,要吃到上乘的米饭,要有特殊的条件。

日本气候四季分明,所以传统农民种稻米有一个“九十日程序”,三月育苗,梅雨期插秧,台风前结穗,秋高气爽时收获,这个程序像打仗一样不能松懈,勤奋快捷,分秒必争,要赶在气候改变前完成每一个程序,否则就要失收,有人称之为“战役型水稻生产”,并进而称日本是“九十日民族”,即按照既定的严密计划来执行,并与村社的邻居们共同行动。(伊扎亚‧卞达森)自有日本历史以来就采用这种方式种植水稻,反复循环的长期训练,对形成日本人的性格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以致日本人后来做什么事都按照规定程序严格执行。他们的认死理和刻板,与中国人的“差不多脾气”和灵活聪明,正是性格的两级。其集体主义信念和自治精神,也是在长期的村社共同体合作中发展起来的。

理解人性最容易看到底里的就是民族的吃事。日本人吃得很清淡,且节制饮食,“节制”、“克制”和“抑制”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关键词。我听过几个中国人一脸鄙夷地嘲讽日本人小气,说日本菜肴,分量少,只占碟子的中间部分。说日本人在家里,出入哪个房间或洗手间、厨房都随手关灯。日本人不是整个家里都开空调满室春暖的作派,而是“小桌被炉”,只是人坐的那一块地方暖和。韩国学者李御宁之名著《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在现象学的描述解释方面有很多经验性的发现总结,但李御宁总体上带着批评和瞧不起的感情色彩来解释,他说的缩小就带着讽刺日本人小气的意思。例如他说日本人吃饭是一次一次添加着吃,韩国人是一次就满满地盛上一大碗来吃,日本人吃饭只用筷子,像鸟一样啄着吃,而韩国人则筷子加勺子吃,言下之意是韩国人大气,日本人小气。你可以解释为朝鲜人粗鲁,日本人斯文,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了。李御宁这本书有认知简单化的缺陷。韩国人什么都张扬在外,日本人是含蓄沉默到似乎笨拙的样子。

日本人除了相扑运动员是胖子,其余极少人会是胖子,这是日本人得以成为长寿冠军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人烹饪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能够生吃的,就不要蒸;能够蒸的,就不要煮;能够煮的,就不要炒;能够炒的,就不要煎;能够煎的,就不要炸。日本人以吃海产为主,食材本身就清淡,分量适中,不费油腻,所以能保持身材的fitness。中国人以海喝山吃著称,让他吃一天日本菜就要找地方去开荤。中国各菜系都以色香味俱全为基本标准,尤以味道为灵魂,以重口味为特征,以无所不用其极为手段,大辣,浓油,稠酱,混料,鲜香,慢炖快炒,深度加工,五珍八陈,十二大簋,满汉全席,流水通吃,民以食为天,全民都以尝遍天下美味为幸福的最高境界。

世界上公认日本料理是高级食事的精品,中国菜只适合中国熟人社会热热闹闹、大快朵颐饕餮之享的世俗风格。

但日本人喝酒却是颠覆性的作风,没喝酒前是君子,是工匠,或是规矩之极的公务员,一沾酒后,就失性狂暴起来。表明日本人平时是以压抑人性来成就事业的,心中目标极度清晰坚定。谦冲自律与爆发性的暴力,是日本人性格的两极。

凡喝酒都与集体性相关。日本人喝酒是为了发泄,也是为了维护集体社会的整体感,但在他们那里喝酒没有收买关系的意思,有人情联络的要求而无贿赂请托的可能性。中国人喝酒是社会关系学的主题。多数饭局上要喝酒都是苦差事,醉翁之意不在酒,酒的背后有权力、势利、利益和熟人社会关系网的计算。

中国的集体性第一是大一统、国家主义观念,第二是必须有一个卡里斯马型的强人集权管治,那么大家就会乖乖服从,且会歌功颂德。第三是有互相制约的人事关系潜规则。日本人的集体性是生长在他们传统封建制基础上村社自治制度文化里的性格,今天的日本企业很好地继承了这种传统自治制度的精华,企业终身雇佣并尽力照顾员工,员工忠诚企业并自律克制地诚恳服务于企业,且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合作精神。这就是中日两国集体主义的区别。

两国国民在做人的哲学上,就像在吃喝事情上完全相异。中国人爱吵闹表现、淋漓尽致、爱张扬全球闻名,如果不爽了,就要尽情发泄出来,一惊一乍,喜怒哀乐形之于色,一哭二闹三上吊,不热闹不是中国风。日本人遇事是忍受,沉默,克制,自省,若果是自己违反了义理,会为了义理去自杀。日本人的标准表情是灰色表情,被称作“能面脸”,即像能剧中的假面具样子,喜怒哀乐都凝聚成“中间表情”,嘴微微张开一点,介于闭嘴和张嘴之间,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表情,这是日本“架势文化”在表情上的应用。罗兰‧巴尔特和李御宁对此都有很好的解释。

中国自古崇拜道德文章治国和文人情怀,还有一千四百年的科举制和文人官僚士大夫治国的传统惯例,所以一般国民也沾染上浓厚的文人处事风格。夸张是中国人最好的文学修辞功夫,虚与周旋和道义思维是最擅长的惯性,宁愿陶醉于漂亮的文面装饰上,把文章做得完满,也不会下死工夫去打造实实在在的精品。不传播不是中国人,三分大红上颜色,四成讲十足,七両材料算一斤。心性上的“尚虚”影响到行事上的常规。故中国人对于真假完全不计较,过得海就是神仙。日本文章尚简约清雅,点到即止,内敛不仅是表情,根子在思维和行为方式。日本人不接受造假。中国人对于感情上的冲突绝对不能宽容,“对我不好”就是敌人,是典型的情感思维的标本。日本人心中只有事实,规程,仪式和质量。

日本的自杀率全球最高,而它的犯罪率则是全球最低。但日本人的自杀不是厌世,有些是为了自己犯了过错,以自杀表示自己为义理责任赎罪,有些是压力太大,克制太压抑,不如放弃生命。在日本,看惯了死亡,台风、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啸太多,所以他们对短暂的生命有敏感的悟性,然后看到樱花簌簌大片大片地坠落,就强烈地产生生命消逝的衰亡感,此之谓“物哀幽玄”之感,伤怀之美的审美意识,带着这种悲观主义人生观,放弃生命,并不认为是严重的悲剧。他们认为,只要放弃生命,人就能够将其他重负一笔勾销,这是克制过度所产生的解决之道。于此可见日本的“克制型文化心理”。


三.日本性格的竞争力


日本性格的竞争力体现在其自制力、行为规则、认真和聚精会神上。

中国人向来没有注意到日本人“自制力”之重要性,心理学研究的结论是,一个人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心理素质是自制力,每个日本人从小就被教导,你必须自重、自制、自律,每个自重的日本人都必须具有泰然自若及自制的品格,日本人的座右铭是“各守其位”,这是属于对“名分”之“义理”。小孩子从上学始就要训练在寒冬里穿短裤或短裙,以锻炼意志力;妇女分娩时不能哭叫;男人必须无惧于苦痛和危险;洪水来时人们被迁移到高地上,不能左奔右窜、恐慌狼狈,不能被饥饿征服…自制之中含有“贵人自重”之因素。(本尼迪克特《菊与剑》)

“自制力”可以从日本人的“架势文化”来观察。架势不仅指姿势的正派端直,行礼时要有最标准的态势,还强调专心致志的精神和严肃尊重的表情,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如果你要扮一个日本人,先要学会挺直腰板,动作中规中矩,行动干脆斩截,学会不动声色、聚精会神的表情。绝不能放松,没有中国人大大咧咧的作派,你可以说中国人是大方之家,日本人是谨小慎微之辈,就看你的价值观认同什么。

“认真”是日本人骨子里的灵魂,“认真”是从架势训练出来的。花道,茶道,棋道,弓道,剑道、武士道、神道和佛道,都从正襟危坐、正姿挺立开始。中村元说:“日本佛教不同于他国的佛教,重要特征是‘即身成佛’的思想,不是心悟,而是体悟,劝人丢掉心之所念、所虑、所见、所闻,只管打坐。打坐则得道,道以正身,故专心而坐凡事皆通。”把“坐”这一姿势视为禅的中心,将聚精会神看作禅悟的路径,是日本佛教区别于他国佛教的一个特点。

你肯定想象不到,日本文化真正要它的国民做到的,是高度集中精神聚焦于他们的目标,绝对不可心有旁骛。只要聚精会神了,你想要干什么事,就一定可以干得成,干得出类拔萃,这是日本人的信念。

怎么可以做得到聚精会神呢?那么就要在一切事情上训练你的禅意。简单说,禅悟的世界观就是去除一切概念道义的推理,只是用心去体验事实和现象。不要在理念上去弄明白本质的东西。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不喜欢讲话的族群,沉默是他们的常态,从来不会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不会大叫大嚷,更不会在公共场合争吵。沉着、节制脾气和控制感情,既得益于禅宗的影响力,也来自初民的天性。最早记载日本人的史书是中国的《三国志‧魏书‧倭人传》(陈寿),里面写着:“父子男女無別、人性嗜酒、見大人所敬、但搏手以當跪拜…婦人不淫、不妒忌、不盜竊、少諍訟、其犯法、輕者沒其妻子、重者滅其門戸及宗族、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收租賦、有邸閣、國國有市、交易有無、使大倭監之。”不盗,不妒,少诤讼,尊卑差序(等级社会)是古今一致的。

日本人不但不爱说话,更不像中国人那样喜欢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于是有些中国论者就认为日本人没有道德,没有道义原则。

中国人可能不知道,日本连续30年获得联合国评选全球公民素质排行榜第一的荣誉(今年中国人排行倒数第二)。日本社会的犯罪率全球最低。日本人从来不盗版。日本人从来不去想人家是否会欺骗他,他相信你说的和做的是真实的,例如他们的音乐在网上放着,你下载了多少次,就按你说的多少数目收钱,他们不需要安装监控软件,也不怀疑你会多听少付钱,甚至连想都没想过你会骗他(参见高晓松的亲身经历)。

道义论很值得深刻反思。有抽象原则的文化,众说纷纭,各人都可以自称为道义论的代表,政治正确的化身,纠缠在绝对价值观上,在具体问题上却没有适宜的解决能力。中国人什么都讲道义论,道德泛滥而行为放纵。门面上高谈道义原则,潜规则以势利为决断,最终还是权势裁判,道德原则只是一件漂亮的外衣。凡事讲道德,整个道义论都是他律的,拿来敎訓社会和批评他人,自己并不准备那样做。道德感很强烈,但处处缺乏具体行为的规范,更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人人争当虚荣的伪君子,对其中的自相矛盾没有丝毫不自然的感觉。

其他族群想象不到的是日本社会具有全世界最复杂、最繁琐的具体行为规则。这或许就是造成他们刻板按照程序做事做人的一个原因吧。种种细节规范使每个人“各守其位”,人们会获得坚定明确的行为意识。例如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食物敬畏教育”,吃饭之前一定要做两件事:一是洗手,二是双手合十,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我受用了)。吃完饭之后,要自行将碗筷整理干净,原来盘子怎么放的,吃完之后也就怎么放,叫“归位”。然后自己拿到洗碗池里把碗盘洗干净,放到橱柜里消毒。男人在厕所里小便,要贴着小便池像拥抱似地撒尿,就不会把尿液撒出来。

行为规则是塑造自制力和认真品格的制度之源。日本人认为讲道理是无效的,只有做到了的行为才是教养。端坐,正身,严肃,安静,形为神表,身正才会心正。这是神道佛道文化崇敬的观念。

民族的竞争力可以说各擅其胜,对于处身于不可放任之天赋环境里的日本人,只有在性格上致胜。


四.后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性


中国人对日本人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你们偏偏要侵略我们、且残酷不贷?理解与不理解,已经是历史了。今日和平的日本人不再是历史上军国主义的日本军人,战争中完全没有人性,古今天下一律,所以只宜反战,绝不可再战。耶稣对许多拿起石头要砸死一个妓女的众人说,如果你们当中谁没有罪错,那么你们就砸死她吧!于是众人默默地放下石头,散去了。

假如撇开情感思维和历史恩怨,即使只从民族间的心性上互相学习,我认为中日两国国民也很难互相接近。相异和对立的品质太多的人,只好做生意上的合作者,不要做朋友,下策是做敌人。

今日的日本人体现着人类很多良好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往往忽视了的:低调,诚实,认真,勤奋,平静,冷静,专注,简单,爱清洁,讲究品质,节制和自律,遵守秩序和规则,有严格的公共道德,集体主义精神浓厚,等等。如果全人类都能像今天的日本人那样以恰宜的品质健康地生活着,善莫大焉。

对于今日任性自由的后现代人而言,根本不可能理解日本人的心性哲学:一个头脑冷静的人知道如何给心灵以必要的休息与沉静时刻,免得投入情感的漩涡之中。禅那可以保持头脑的清楚与明澈,而在任何必要的时刻,可以把心意集中在当前的问题上。佛教传到日本,不在经义和道理上发展,只在禅悟的行为上体悟。由禅悟养成性格。

这样的心性,也就是人类贫乏时代的品质,所以日本社会虽然是一个后现代的发达社会,却坚持守护在传统性格的状态里,这完全因为他们永远是居安思危、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存策略,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日本的魂是如此的脆弱易逝(这是认知上的事实),但也正因为如此,绝对不会消失,而是永远在人类史上放射出格外的光辉(这是执行上的愿望)。因为这种文化把‘脆弱的容易消逝的东西’当作至上之美,所以它既不脆弱也不容易消逝。”(新渡户稻造:《武士道》)

本文所说的我们对日本想象不到的,概括而言,就是:在今天一个过度物质主义、过度任性冲动的自由主义世界,在日本这个第一流富裕和现代化的社会里,依然还有不过度不任性的存在方式,这是既匪夷所思也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冀望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的话,日本人那种自制而节制的心性精神,值得全人类学习。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理解日本   日本文化   日本心性  

本文责编:lvjiaj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最新来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106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