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几个关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97 次 更新时间:2017-12-26 22:19

进入专题: 全要素生产率  

刘世锦 (进入专栏)  

我们的社会、市场,特别是企业家都应看到,中国有一个清晰的长远的发展目标,正在坚定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就是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攻下这个关,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且,要建立一个新的产业体系,也就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以及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此外,要建立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重点是推动三大变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都已经在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了,但我们深入全面理解还要抓住一个重点,就是要推动三大变革,目的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三大变革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是问题导向的。

首先是质量变革。我们过去近40年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已经相当大了,但是我们的质量水平还不是太高。我最近和一些同事经常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人均国民收入只有8000美元左右,发达国家已经是4万到5万美元甚至更多,我们到底差在什么地方?其实就是差在很多细节上,差在很多我们质量上不去的地方,差在经验有限的数据上,特别是一些产业制造的环节。

其次是效率变革。中国现在还有不少低效率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行政性垄断的问题,经济泡沫的问题,金融风险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个效率不高的问题。

再次是动力变革。从2012年开始,我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力人口,每年减少200万左右。劳动力总数已经在减少了,但是我们的经济还要增长,所以工资又在上升。下一步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把中国过去劳动力人数多的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的优势。

因此,针对三大变革,我认为可以作这么一个描述,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稳定社会、市场和企业家的预期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解决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或者说解决这个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问题,需要推动以下方面的改革。

其一,解决好对增长目标的认识和机制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的“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没有关于GDP增长的指标。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怎么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中国的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提高增长速度,实际上也达不到,短期之内也许能上去,最后还是要下来的。所以我们以后再也不能被那些不切实际的高增长指标绑架经济发展,阻碍经济转型的顺利推进,阻挡中国真正建设一个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经济发展的目标上,我们以后更多的还是要关注就业创业、质量效益、经济的稳定性、经济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其二,稳定社会、市场和企业家的预期,这一点很重要。十九大报告中有几句话值得关注,就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要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市场优胜劣汰。另外还要注意一句话,就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我觉得这传递了很多信息,我们的社会、市场,特别是企业家都应看到,中国有一个清晰的长远的发展目标,正在坚定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保护产权,包括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其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降低全社会的土地、能源、通讯、物流、融资成本。这些在十九大报告中都强调了,特别提到要打破行政性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等。这里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们最近讨论比较多的、感到很困惑的问题,就是中国现在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相当多的成本比发达国家都要高。我们前一段时间做了研究,中国的土地、能源、通讯、物流、融资等成本,比美国要高一到两倍,为什么?因为我们总体上来讲,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当然有资源禀赋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体制上的问题,没有一个充分的竞争,资源没有完全优化配置,这应该成为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其四,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和战略性重组。关于这方面,应特别关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提法,就是“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应该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进行再一次的延伸、提升。

其五,更加重视创新环境的建设。创新是未来驱动中国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动力。我以为,更重要的还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这方面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创新主体的稳定预期、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不同阶段集中产品的有效服务、产业配套和创新基础设施的支撑等。

最后,进一步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过去近40年,我们确实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但是我们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只是8000美元左右,从工业化或者经济发展的很长历史阶段来看,我们现在还处在追赶期,还需要谦虚谨慎,还需要去学习,有些方面甚至还需要去模仿,当然今后我们的创新会越来越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还要继续吸引外资,并不是因为缺资金,而是缺资金背后的技术、管理、供应链、品牌、营销渠道等东西。针对这一点,十九大报告指出,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一点应当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2017年12月20日



进入 刘世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747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智库,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