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叙事”和“中国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有着深厚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底蕴,更有着浓郁的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智慧,同时以其浓郁的全球视野体现着对全球化困境的理性反思和对中国现实境遇的考量,体现了中国将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历史定位 理论突围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众多的国际场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蕴含,从国与国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最大范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利益共同体,到责任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得到发扬和传播。作为“中国叙事”和“中国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有着深厚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底蕴,更有着浓郁的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智慧,同时以其浓郁的全球视野体现着对全球化困境的理性反思和对中国现实境遇的考量,体现了中国对世界作出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延续和当代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具有价值追求的契合性。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遵循大写的共同体逻辑,其价值追求是“自由人联合体”,这是人与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跨时空对话”,首先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它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以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为关怀指向,追求建立一个共识、共生、共荣、共建、共享和共赢的世界。其基本价值蕴涵包括:对本国负责也对他国负责的责任共同体、“利本国”也“利他国”的利益共同体、将本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到一起的命运共同体、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命运联系到一起的发展共同体,等等。由此观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价值蕴涵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追求是高度契合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逻辑延续和当代发展。在仍然存在阶级和国家冲突的全球化语境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疑朝着人类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方向设定了一个当下的、务实的目标。从前瞻的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和当代实践,必将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提供新路径和新动能,将推动人类未来朝向“自由人联合体”的方向不断演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文化新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智慧。从总体上说,中华传统和合文化所内蕴的“天下主义”的博大和“大同社会”的理想,“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东方交往智慧,“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底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道德胸襟,实际上都是关涉命运共同体的运思方式。它已经融汇到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传承至今,“日用而不觉”,作为思想遗产仍然是我们今天认知、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回响和理性升华。具体而言,“天下主义”的博大和“美美与共”的大同理想升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追求世界大同、和谐安宁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思想理念升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求同存异的重要原则,“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情怀升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真、实、亲、诚”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升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的伦理底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升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道德胸襟。由此,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盘活,成为在全球化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政治资源和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当今全球化时代相遇,必然在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和互鉴中、在探寻与当今全球化精神相契合的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达致中华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时代的同频共振。这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昭示着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文化新贡献,是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自信的突出表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化困境下的一种理论突围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成为一种现实写照。为此,不能“只扫门前雪”,而要“共筑百花园”。只有寻求共同利益、承担共同责任、共享发展成果,才能保持人类的休戚与共、生生不息,不同国家、民族间共存、共荣、共建和共赢才是人类文明发展之路。人类应以什么样的理念指引全球化升级转型?如何寻求各国利益交汇点和人类认知的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中国倡议”和“中国叙事”的提出正当其时,它呼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脉动,契合了全球化时代的重大关切,因而是全球化困境下的一种理论突围。
习近平主席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为此,我们针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外交理念,针对周边国家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无一不是对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观念和做法的坚决摒弃。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昭示着作为全球化转型时代的“中国诊断”和“中国方案”,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进入全球民众的视听,成为一种真正“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理论创造和价值追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让国际社会理性接纳中国和平发展的沟通桥梁
近年来,西方世界在热议“中国崛起”(the rise of china),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趁机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前途未卜论”“中国责任论”等怪论。这是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遭遇的重大挑战,也是困扰中国已久的“崛起中的烦恼”。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超越了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在表述上是一个中性、温和的概念,具有“千年一叹”的精神能量;以谋求全球化的“双赢”或“多赢”格局为外交价值诉求,反映了中国希望以此与世界携手来构筑“命运共同体”的愿望,颠覆了西方语境中“国强必霸”的逻辑理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试图在理论上向世界证明:中国不是一个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者,而是一个和平参与者和建设者,这样就为中国找到了一条让自己感觉稳妥、让世界感到放心的路;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履行的国际责任,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危险”,更不是“威胁”,这就进一步证伪了“中国威胁论”。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和深度阐释,对于澄清和纠正西方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误读,打消他国对我国迅速发展的疑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一个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具有积极的正能量效应,同时也摒弃了中国近代以来由于被欺凌而导致的“受害者”心态,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复兴中的泱泱文明大国负责任的大国气度和大国胸襟。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 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人民日报》,2013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