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静宁按:杨祖陶2017-01-22于武汉市中南医院ICU谢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来到了。仅以此文,表示我深深的缅怀,并感谢爱思想网对杨祖陶这位最年长的专栏作者逝世的真诚惋惜与悼念。2017-03-30
这篇随笔是对大洋彼岸儿子杨铸一家的无限思念,特别是对我们的一双孙女、孙儿的无限爱恋。我们写过“两代人的高考故事”,浓墨重彩地夸奖了我们的外孙女灿灿,她15岁去了巴黎,后来在巴黎的传奇式的成功高考传为佳话。记得灿灿在武汉大学附中读初三时在一次班活动中,听老师说1981年附中毕业的杨铸多么优秀,一举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灿灿连忙说:那是我舅舅。由于肖静宁经常开家长会,不经意间被人认识了。她到财务处报销,到大图书馆阅览,甚至走在路上,有时都会有人主动问起,你是杨铸的妈妈吧,你是杨灿的奶奶吧。肖静宁说到这些,心中充满自豪感。她觉得那时在武汉大学杨铸、杨灿真是小有名气啊。
1981年,17岁的儿子去北京大学就读,21岁到美国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取得学位后还跟随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作了博士后研究。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婚姻也是美满幸福的。他的另一半张菁比他小两岁,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也相继赴美留学并取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像很多来美国的中国年轻人一样,他们都有一段不寻常的奋斗过程。幸运的是,他们善于把握机遇发挥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实现自我。他们对自己下一代的爱与付出,严格要求,讲究方法,实在令我们赞叹不已!
一
在儿子赴美10年、他们初步站稳脚跟后,1995年才迎来了我们的孙女杨筠(Cindy)降临人间的第一声啼哭,筠筠的出现,带给我们极大的欣喜。那时国际长途电话还不太普遍,价格昂贵,我和肖静宁赶到要坐6站公交车的洪山电信总局花了人民币100元才与儿子通了3分多钟的话,得知母女平安的喜讯。我们早已当了外公外婆,现在又当上了爷爷奶奶,这都是人生幸事。我们多么希望快快看到这个小孙女啊!
我们第一次走出国门探亲就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儿子家,此后他们虽然一再搬家但也还是定居在新泽西,这样身处珞珈山的我们才与新泽西有了一线牵的情怀。我清楚地记得,1995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第一次来到美国儿子家的情景。我与肖静宁从武汉先飞到上海,在那里见到了我们的女儿真是满心欢喜。她破格提副教授后公派到法国作访问学者,当时正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专修法语,是她送我们从上海登机的。经过18小时的飞行,当我们降落在纽约的肯尼迪机场时已是夜晚,从飞机上往下看,只见一片无边无际的灯光闪烁的海洋,一切令人眼花缭乱。肯尼迪机场非常宏大而繁忙,我们只接触冰山一角的通道走出机场,儿子已经在出口处等候,那里挤满了迎接亲人的人们,我们出航站是比较快的,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下肖静宁一眼看到了儿子,我们紧紧地相拥着,望着17岁离家的小青年如今已是而立为人父了,真是无限感慨。儿子驾车经过复杂的多层立交桥驶往他新买的小别墅,由于是夜晚到达,在无边的黑夜中看到的都是并行的飞驰的小车,那红色的尾灯连成巨龙在舞动。这个景象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很是新奇。车到新泽西州爱迪生市儿子的家,这是儿子的第一次买房,过去是租的公寓房,先是一室一厅,后是两室一厅,我们来到时条件已大为改善了。我们感到很惊讶,居然有条件买小别墅了,环境这样好,房前屋后的绿地宽阔,多卧室、多卫生间、客厅、餐厅、活动室、车库样样俱全。当我们走进温暖如春的屋内,一眼就看到了小孙女,非常漂亮,肖静宁马上前去抱着她,感到她不像才四个多月,个头很大,胖呼呼的,那水灵灵的大眼睛与苹果似的笑脸,给我们第一次当爷爷奶奶留下永远美好的回忆。筠筠好像知道我们是她的亲人,总是笑着、很愿意与我们亲近。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大客厅内高大的圣诞树的五彩缤纷的闪烁灯光,树上还挂满了甜蜜的靴子形的糖果,外面飘着鹅毛大的雪花,为平安夜带来圣洁。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儿子一家过平安夜迎圣诞节。欣喜与赞美充满我们的胸怀,那美好的感觉好像就在昨天。
儿子在纽约曼哈顿上班,工作很辛苦,早去晚归。他在一次调换工作的间隙中巧妙地安排我们坐船去参观了自由女神、华尔街、世贸大厦和纽约市容,使我们感到美国的这种社会形态具有的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命力。
美国的象征——自由女神像的震憾力是无与伦比的。自由女神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自由岛上,手持数米长的火炬的自由女神像高46米,底座高45米,总高百米。自由女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正义凛然,端庄丰盈,美丽亲切。这地标级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象征着人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有“世界之窗”之称的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大厦位于纽约曼哈顿市区南端。由5幢建筑组成,是纽约市最高、楼层最多的摩天大楼,主楼呈双塔形,也称双子大厦,各高412米,共有110层,四周均是玻璃外墙,是1973年建成的纽约的又一标志性建筑。眼前所见的一切完全颠复了在封闭社会中长期灌输的种种根深蒂固的成见。在参观世贸大厦时,数十人同时并排上行的电梯显示出万马奔腾竞争态势,我们登上了世贸大厦的顶层,俯览纽约,好不壮观。在进入世贸大厦时规定60岁以上的参观者免票,人们都自觉遵守,并不需要出示证件。偶尔工作人员也会做一个手势拦一下。肖静宁那年61岁,可能看上去不太像就碰到了,她用英语说“我61岁”,就马上请她进入了。
在几个月的相处中,望着小孙女一天天长大,看着她会坐,会爬, 会翻身,会玩橄榄球。她父亲在纽约上班早上6点(有时5点多)出门前总要看一眼她黑葡萄式的大眼睛,这是儿子努力工作的一种动力。筠筠的感觉特别灵敏,8个月时每当听到车库有动静她就知道她爸爸回来了,马上警觉和兴奋起来。她的父亲母亲为她创造了优越的成长条件,张菁拿着英文版的育儿书,安排小孙女的一天的喂养和作息,婴儿食品非常安全方便。小孙女很小就有独立的一间房和安全的小床,大人最后换一次尿不湿和喂养完了就熄灯离开。白天在地毯上玩也没有任何安全问题。在那里带婴儿并不是一件困难和麻烦的事,这点是我们不曾料到的。
儿子家实际上是座落在森林中的小别墅,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推着小车里的筠筠走遍了附近的道路,她非常喜欢这种户外活动,好些路儿子还没有机会走过呢。遇到过马路有小车驶过,我们总是按照我们的习惯停下来,而开车的人无一例外地停下来示意我们先过去,这种文明友好的举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还记得那年新泽西遇暴雪,各家各户都把公共行人道的厚厚的积雪自觉地铲除堆积起来,并不需要任何人的号召和督促。
二
1998年小孙女快满三岁的时候,随父母回到中国看望亲人,那时她会说好多中国话,这使我们更加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这里我只谈两件记忆犹新的事。一是筠筠来武汉前在南京外婆家的时候穿着好看的小裙子,天天喜欢拿着水壶浇花,非常认真可爱的样子,她的舅舅帮她拍了一张照片,投寄南京晚报,很快就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我们看到报纸上的照片非常高兴。哇!小小年纪就上了国内的报纸啦!第二是关于筠筠在武汉我们家的事,筠筠说的一些中国话,令奶奶肖静宁感到惊讶。当时还不满三岁,就已模糊地感到中国和美国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人特别多,虽然她也没说出来。在十分短暂而温暖的一周团聚后,儿子一家三口就与我们告别要回美国了。当小车驶过高速公路到达武汉的“天河”国际机场时,筠筠突然天真地问妈妈,“我们是不是到了美国?”这话被奶奶听到了,奶奶当时很是惊讶,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看到机场人很少,建设很现代化就联想到是不是到了美国,这么小就能这样区别中国与美国,对此肖静宁心里真是欣喜莫名,赞美有加,筠筠的确有很好的素质与潜力啊。这是筠筠第一次回中国提到的两件小事。相信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已经扎上祖国亲情的根子。
三
1998年11月筠筠的弟弟杨弦(Steven)来到人间,带给我们无限的欣喜,也大大地改变了儿子一家的生活。就是说儿子又要搬迁了,为了给小姐弟俩创造更好的生活与成长条件,他们早早打算不仅要换有更多卧室的别墅,还要搬到离好的学校更近的所谓的学区房。1999年3月,我因腰疾发作,肖静宁独自到美国她看到小弦弦十分可爱,而且感到张菁非常注意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的爱,而她自己在这一点上是做得不如张菁的,有时对筠筠有点忽略,慢慢地也就注意起来了。肖静宁那年到美国,看到儿子家买房、卖房的全过程,表明儿子事业又上了一层楼,同时也对美国社会的某些方面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张菁的能干是少见的,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她报考了一个时间较灵活的房屋中介经济师的工作,由于英语好,又来自中国,因此她在买卖房的中介工作中就有了显著的优势,其中提成收入还是可观的。1999年他们要从爱迪生市搬到小山丘市(仍属新泽西州)。幸运的是,卖房与买房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这样的顺利完全得益于张菁的精明与老道。其结果是住了好些年的爱迪生房比买进时还赚了好几万美元。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是不能接触的,一切通过中介,成交之后双方才见面,彼此友好地拥抱。肖静宁身临其境颇有感触。申请卖房时提供了各种硬件数据,但相关部门仍然进行了实地考察,如,银行调查换大房的贷款偿还能力,土地部门在房前屋后丈量核实面积。更有意思的是,警察发现报警器的安装有一处距离超过3米的规定而不合要求。临时急坏了张菁,赶快开车买回报警器,好在一名热心的邻居自家有工具马上安装好了。这些细节使肖静宁感到一个文明社会管理办事是多么有序和认真。
杨铸忙于上班早去晚归,卖、买房的系统工程都是张菁决策操作的,为了卖了现在住的房,随时要保持整洁接待源源不断的看房的人。而他们想要搬到的小山丘市,是一个远离交通主干道的更安静更美丽的小城市,可供选择的二手房源很多,肖静宁趁机参观了建筑各异、主人状况各异的美国中产阶级的小别墅,陈设高雅朴素实用,能显示主人的爱好与身份,接待彬彬有礼,给她的印象都非常好。
肖静宁陪张菁开车去看房,小弦弦坐在车内的安全椅上,下车时张菁把小弦弦放在一个特制的婴儿篮子里一提就走,好乖啊,总是睁着大眼睛,一逗就乐。看房时就把篮子里的弦弦放在进门的客厅里,他东张西望的,有点新鲜。她们进到里面楼上楼下一个一个房间去看,都忘了篮子里的弦弦了,突然间听到哇的一声哭,原来小孙子发现情况不对就发出了哭的信号,真叫肖静宁好心疼,至今不忘。搬到小山丘市,儿子一家的住房条件又上了一个档次,求学时奖学金有限居住条件是很差的,现在他们已是根据自身的条件第4 次搬家了,这次连地下室共有数百平米了,四季空调,两个车库,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的房间,墙壁都是暖色调的。仅橱房就有20平米,超过文革期间我们一家两代4口挤在一起的16平米的房间。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深思的事,他们在美国求学是全额奖学金,参加工作后全凭自己的努力和才干,一步一步过上这样的生活,对我们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我只能说这是一个能够为有志青年的自身发展提供外部条件的国度。
四
2001年夏天,我们的女儿奋发图强、努力拼搏在法国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后,就立即接我们到法国旅游探亲,法语很棒的外孙女灿灿正值假期就陪同我们破天荒的进行了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欧洲四国游,这是多么令人难忘之旅,这使我们大开眼界,使我们对世界、历史、现实、事业都增添了新的观察与思考的维度。那时女儿已在大巴黎区枫丹白露这个美丽的城市租了房子,旁边就是闻名遐迩的枫丹白露城堡。女儿勤勉干练、很有主张。在攻读博士期间就把她的女儿、我们的外孙女灿灿接到巴黎上中学了。感谢女儿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美国的儿子一家4 口也到巴黎与我们作短暂的团聚,只有女婿在深圳没有能来。两年不见,筠筠与弦弦都长大了,非常可爱,他们是第一次来巴黎留下许多难忘的趣事,卢浮宫,艾菲尔铁塔,凯旋门,香舍里榭大街都留下了他们最初的流连不舍的足迹。1999年肖静宁见到弦弦时他还是一个小婴儿,现在大多了,见到这么多亲人非常兴奋,很讨人喜欢。在游艾菲尔铁塔时,我与肖静宁推着小车中的弦弦等候电梯,刚6岁的筠筠很勇敢与她的父母和姑姑(杨铸姐姐)一起登扶梯上去。等候电梯的队伍很长,呈弓形排列。开始时弦弦很高兴,后来等久了,他发现情况不对,不断地轮番哭叫着“Cindy,mami,dad;mami,dad ,Cindy,”……排队等候的人群中的华人和外国人,都很喜欢和关注他。我们怎么也哄不住,好急人。后来我们推着他上了电梯,天呀,好巧,攀登梯子的筠筠一行也刚刚到达,一眼看到了我们,张菁一下子把弦弦抱过去,啊!弦弦哭的更大声、更伤心了……
儿子一家在短暂的团聚后回到新泽西。不久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我们在枫丹白露接到国内的女婿打来的电话才知道的。当时电视上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恐怖分子飞机撞击世贸大厦的情景。令我们最揪心的是儿子的安全,他就在离世贸大厦不远处的曼哈顿工作,电话联系非常不易,后来得知儿子平安的消息,我们紧绷的神经才得以放松。当时纽约地铁已中断,儿子和现场的许许多多的人群一样都非常镇定,大家排着长长的队等待着容量有限的船只一船一船的慢慢输送,秩序井然。直到天黑,张菁开车在新泽西岸边等候,接杨铸回到家,他们一家4口紧紧依偎在一起……
次年,2002年夏季我们再度到新泽西儿子家,这次我们是在纽瓦克国际机场降落的,从机场到儿子家较近。3年前参与乔迁的肖静宁对新居和周围环境都了如指掌,不断地向我讲述一切。儿子经过自己的奋斗能有这样充裕的生活对我来说真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儿子新居远离交通主干道,环境宜人,异常宁静,大树参天,绿草茵茵,鲜花盛开,每幢小别墅相隔较远,地形略有起伏,各家的房屋建筑风格及周边通道和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各有千秋。整个小山丘市没有餐馆与超市,需要时则开车到外市去。我们在这里度过了3个月的美好时光。孙女7岁上小学了,孙子3岁半上幼儿园,校车非常安全,老师要一家一家把孩子送到家长身边,再与一个个孩子拥抱告别。由于幼儿园、小学放学都很早,我们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足。那是何等美好的时光。后花园很大,家庭的运动设施相当于国内的小幼儿园了。筠筠从小身材匀称,轻盈灵活矫健,能握住运动架悬吊着双手交替前行,显示出运动天赋。弦弦从滑梯上快速下滑,我们在下面迎接他,大家笑的合不拢嘴。弟弟看到姐姐的技能不知他小脑袋瓜里在想些什么,突然自己在草地跑起来,还不停地说:“我会跑!我会跑!”真是爱煞人。这小姐弟的情景不禁让我们想起杨铸和他的姐姐小时候的时光,姐姐是大红花小红花各种奖状不断,有的被贴在家里的墙上,比他小6岁的弟弟当然比较顽皮,只得了一张“大胆举手发言”的表扬奖状,他居然自己站在凳子上把奖状也贴在墙上。
小学生筠筠非常热爱她的学校,非常希望我们能到她的学校看看。那天,肖静宁带着一对孙儿女到附近的学校去,也没有什么车辆,一路上筠筠都很兴奋,还能用中文表达,学校很宽敞,校舍也不高,很美的,也没有什么大铁门之类的防范。回来时弦弦不小心跌了一交,膝盖有点痛,肖静宁心疼地背着他,感到有点累,就放下他自己走,他还不满4岁,自己坚持着,肖静宁又心疼再背着,就这样循环反复终于回到家。肖静宁不时回忆着,背弦弦的感觉真好。这唯一的一次到筠筠学校去,使她小小的心灵有一种满足,也给肖静宁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
相聚的时间如此短暂,离别来临。这次是张菁带着小弦弦送我们到机场的。在候机室我们与弦弦还在一起玩,他并不知道我们要远远地飞走了。后来我们回国后在张菁的电话中听到说,弦弦发现爷爷奶奶都不见了,问“爷爷奶奶呢?”回答:“爷爷奶奶回中国去了”,弦弦又说:“我也要回中国去。”竟哭了起来……叫人好不心酸。筠筠知道我们要回中国,她要上学,她提前自己设计给我们做了两张一模一样的卡片,用中文写道:“爷爷再见!爷爷一路平安!筠筠”、“奶奶再见!奶奶一路平安!筠筠”。我们当时就忍不住流了眼泪。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她为什么不把爷爷奶奶写在一起做一张卡片呢,我想,可能她从小就有爷爷奶奶都是独立的个体的观念吧!
五
肖静宁比我幸福,不仅在1999年独自去了美国享天伦,2004年又到北京再次与张菁和她的两个孩子共度了一周的难忘时光。肖静宁讲到这两个孙辈真是无限深情,他们有非常良好的习惯和教养,长的非常可爱和漂亮。这是筠筠第二次回中国了,弦弦算是第一次,上次1998年他还差几个月才出生呢。儿子由于工作忙未能同行。
后来筠筠的中文学校要求写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筠筠刚好来到中国,经历非常丰富,在家长的帮助下,她的“我从中国回来了”的作业,加深了筠筠这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ABC)对祖国的印象,得到了中文学校老师的表扬。小小文章记录了她在北京的经历,其中写了到处都看到北京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热火朝天的场面。还特别写了游八达岭长城: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孩,我的弟弟还不到七岁,我们都要争当一回“好汉”。
“北京的七月初,细雨蒙蒙,我和妈妈、弟弟还有奶奶一大早就直奔北京西北郊的延庆市,我见到了万里长城中最最精华的八达岭长城,这是古代伟大的防御设施,工程非常宏大,城墙高大坚固。我们一下子好象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沿着一级级的石阶拼命往上爬呀爬呀,你看那长城依山而筑,居高临下,沿着险峻的的山脉的走势,长城蜿蜒起伏如巨龙盘绕,雄伟无比,气吞山河。啊!长城——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雾中的长城,又别有一番风情,郁郁葱葱,若隐若现的远方的如画的美丽景色,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我不禁要大声呼唤,祖国,我来到了你的怀抱! 我是幸福的,我与祖辈父辈有着不可比拟的好生活,我的成长条件是上辈不可想象的。我要更努力,使自己各方便更完美,这是我两度回中国从祖国亲情那里得到的动力。”(杨筠写于2006-01-21)
相聚如此短暂,来去匆匆,这对肖静宁又是一波情感的冲击:两个宝贝更懂事了。肖静宁说起离别情景不禁为之深深动容。张菁带着两个宝贝到北京火车西站送行,快上车时,两个宝贝突然抱住奶奶的腿,哭泣着直叫奶奶,张菁也不停地抹泪,肖静宁坚强地拥抱了他们,十分不舍的登上了南下的列车,强忍着挥手告别。她在车上心潮一直在起伏,无法平静。她那时还没有手机,同车厢一位陌生的中科院的专家欣然同意她借用一下手机,她在电话中听到两个宝贝还在哭着叫奶奶……此情此景,肖静宁顿觉过去在儿子家由于对自身角色转换思想准备不足造成的一点心头的遗憾完全烟消云散了。亲情无价,宽容为大。
六
多少年来,我与肖静宁相依相伴共处一个空巢家庭。一对子女和他们的小家庭分别在美国与法国,我们非常喜爱我的外孙女、孙女、孙儿,他们的一点一滴都能牵动我无限的情思。虽然子女也分别回国来看望过我们,但总是来去匆匆,留下一片令人难以忘怀的思念!我的在深圳工作的女婿是最后一个出国的,2002年4月那天大雨滂沱,我因腰痛只由肖静宁前去送别。女婿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她依依不舍地向他挥手道别。肖静宁谢绝了女婿的弟弟要打车送她回来的好意。后来雨渐渐小了,她没有忙着回来,而是打着伞在行人道上无目的地漫步,思绪万千,她的眼里充满泪花,喃喃地说:“都走了,真的都走了!”她回来说那种感觉是那样的前所未有,与十几年前送儿子出国、几年前送女儿出国时完全不同。是的,我也一下子感到家里突然变得空落落的了。
肖静宁在1998年64岁时开始学习使用电脑,也就是仅仅作为打打文章这样的有限使用。所有的亲人都飞走了后,2002年她开始接发电子邮件。通过2004年7月参考消息刊登的“伊妹儿35周岁了”的文章她才知道:原来“1969年10月29日,美国的工程师首次成功实现了电子信息的交换。从此,这个系统帮助无数人找回了过去的友谊,也让很多人在网络中经历了浪漫的爱情,创造了城市童话”。肖静宁对伊妹儿虽有相见恨晚之感,却真是一见如故。与亲人友人互通“伊妹儿”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程序,哪怕发送与接收是那样不平衡也不在意。“期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短短两行字温暖父母心”……是她对儿子因太忙写的少的宽容。我的儿子后来虽然装了中文软件,可以收到中文信,但因中文打字非常之慢而不便使用,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两种语言交替于来往的依妹儿中,我们的中文信又成了周末在中文学校学习的孙女接触中文的一个途径。
七
2006年是一个酷热的年份,6月的气温就持续达到28-38°C,我过80(79)岁生日,儿子一家4口还是回到武汉表达心意,两年不见,变化好大啊。筠筠快满11岁,舞姿婀娜,弦弦7岁半弹琴的小模样风度翩翩。由于教育有方,回国时两姐弟一人一个拉杆箱,要带什么东西,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筠筠已经学滑冰有两年了,还带上了滑冰鞋,滑冰服装等。在武汉只逗留5天,实在是太可爱了。后来他们到南京想提高一点滑冰水平,谁知,成了她的表演专场了,大家对她非常赞美。筠筠有非常强的意志力,也有一定的天赋。她坚持学了7年,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美国著名网站有她的花样滑冰视频。我们是2011年在巴黎看到的,看到她的高难度的旋转真不知道是如何完成的,太惊奇了。她的钢琴还参加了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奏。她的母亲为了培养她倾注心血,学校上午第一节课是8点半,她早上5 点多起床,还要到离家较远的冰场练习一小时。有一次滑冰额头碰在冰场边上的水泥埂上流血了,但美国看急诊也要等很久才缝针,我们听了好不心疼。
弦弦更是一个有意思的孩子。为了迎接儿子一家的归来,肖静宁准备了一个可以立着放的相册,有50张照片,其中选有杨铸小时候的照片,弦弦看到不停地说:“这是我,这是我……”这令我们乐不可支。弦弦有一个小钱包,有一点自由支配的钱,有一天他埋头在数着,觉得自己的钱少了,原来她妈妈来不及拿了他10元钱,这说明他和他姐姐一样从小有经济头脑,不乱花钱,心中有数。筠筠在美国家中自己买些塑料细丝学编织,编成有趣的小东西,用盘子端着卖,我们为了逗她,给的价比她要的高,她很高兴,她妈妈笑着说,不能卖这么贵。
一别就是5年,2011年我们二度去巴黎女儿家,儿子一家也从美国来相聚。这次印象实在太深了。“杨家有女初长成”,筠筠长的如此美丽,已经比她妈妈还高了,魔鬼般的身材,气质非凡,比照片更好看。本来儿子准备让她练双人滑的,由于个子太高,找不到相应的男孩而作罢。最令我难忘的是,孙子与我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女儿一家对弟弟一家的来到极为尽心盛情,开了两辆车到机场迎接,我因行动不很便利没有去,弦弦一下飞机十分高兴,他一下子发现我没有去,就问“我的爷爷呢?”我后来得知,心中无限感动。筠筠与姑姑表姐在一起比较多。弦弦与我们在一起比较多,姑姑送他一个大红的世博会积木模型,要组装起来不是很容易的,当我们正在谈笑中时,他一个人埋头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居然很快就装好了,得到大家的赞赏。这孩子坐的住,将来有出息,我心中是这样想的。
在快分别的头一天,儿子请我们在巴黎最好的西餐厅话别,儿子一家要先回美国了,小弦弦听说我已经80多岁了,他居然抹起眼泪,他知道我已经很老了。第二天我还是随大家到机场为他们送行,肖静宁拼命鼓励弦弦是男子汉,勇敢,好样的,他终于把眼泪忍回去了。
看到儿子美满幸福的一家感到无限欣慰。如今分别又是三年半了。从不断收到的照片中,从儿子的电话中,得知孙儿女茁壮成长,已经是羽翼更加丰满了。2013年,18岁的筠筠以优秀的成绩高中毕业被麻省理工学院(MIT)录取了。美国的高校录取是非常多样化的,并没有我们这样的统一的高考,也就是高中毕业后将自己的成绩和有关信息向多个高校发出申请,录取的时间可以长达半年之久。有的学校表明录取后不能再上别的学校,有的比较宽松。因此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录取结果是在网上公布的。眼看录取的限期就要到来,筠筠要上的大学还没有定下来,难免让人心焦。MIT的录取张榜是很晚的。儿子推测与圆周率有关,果然是那年的3月14日,时间是下午6点28分。筠筠期待太久了,那片刻竟不敢看结果,当看到被录取了,急忙打电话给她妈妈,什么也不说,只是放声大哭,她妈妈急着问究竟取了没有,取了,取了!取了为什么哭呀?这是一段多么奇妙的经历。她非常喜爱她的大学,非常珍惜这姗姗来迟的录取通知,她迸发出自己的无限潜力,学习刻苦优秀,一个朝气蓬勃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正行进在MIT的校园里。弦弦也上了高中,一所天主教的男子中学,受到最严格而丰富多采的教育。他是校乐队的主要萨克斯手,又是辩论赛的选手,周末还要进行高强度的划船运动训练,一米八几的个头,刚毅帅气,力争上游。看到他们姐弟的成长,我想人生何求,这不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吗?
(2014年平安夜初稿、除夕定稿)
附注:
1)原载杨祖陶、萧静宁著《哲学与人生漫记——从未名湖到珞珈山》,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一版,第99—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