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民:胡耀邦执掌共青团中央始末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43 次 更新时间:2016-12-08 09:39

进入专题: 胡耀邦  

陈利民  

编者按:近日,人民网党史频道连载了由陈利明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本书描述了胡耀邦出身浏阳河畔、从小投身革命,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后主政川北行署,执掌共青团中央,湘潭挂职锻炼,陕西主政两百天,历尽“文革”磨难,整顿中国科学院,拨乱反正闯禁区,平反昭雪冤假错案,主管宣传理论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等70余年艰难跌宕、曲折传奇、无私奉献、光明磊落的人生历程。以下为本书节选:


赴京受命

1952年8月,北京的初秋,天高云淡,繁花似锦,气候宜人。年方37岁的胡耀邦,受党中央毛泽东、刘少奇的重托,从川北区党委书记兼行署主任的任上,接替冯文彬担任团中央书记。

此前一个月,胡耀邦的顶头上司身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于7月调中央工作,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国务院前身)副总理兼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他曾向中央提议受他赏识的下级胡耀邦调来北京工作。此前,时任团中央书记的冯文彬需调动工作,刘少奇提出三位接替冯文彬的人选:胡耀邦、陈丕显、谭启龙。他们都是红军时期的“红小鬼”,都有团的工作经验,而且都是年轻的省委干部。名单到了毛泽东手里,他大笔一挥,圈定了胡耀邦。

毛泽东找赴京上任的“红小鬼”出身的胡耀邦谈话,风趣地问他:“你敢不敢在知识分子面前作报告?”胡耀邦坚定地回答:“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我一定敢字当头,做好团的工作。”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对他说:“好,我就要你这样的人!”

毛泽东接着说:青年的特点是英勇积极,知识不足。面对着一个新的时期,学习是更加特别突出的任务。除了党的中心是团的中心外,青年共同的普遍的经常的东西,是学习、教育。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教育。还要注意体育,一定要把青年一代的身体搞好。

胡耀邦聚精会神地听着,频频点头,将毛主席的谆谆教导铭刻在心间。

接着,刘少奇也找胡耀邦谈话,语重心长地对他寄予愿望,对他说:你年轻,曾经做过团的工作,你领导过一个省,有全面工作的经验,你当过军委总政治部的组织部长,人缘好,能联系多方面的关系,能听从党的安排,选来选去就选中你。

的确,胡耀邦从来以党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在川北工作时,他曾豪情满怀地在干部大会上说:“党分配到哪里,就到那里,分配什么工作,就不讲价钱,把工作做好。”如今,他身体力行,毫不犹豫地走上了青年领导工作岗位。

胡耀邦上任不久,在党中央的支持与领导下,于8月25日至9月4日,主持召开了青年团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着重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当前工作问题的决议》,特别强调指出学习是青年团今后的一个“更加特别突出的任务”。会议讨论了毛泽东主席在党中央会议提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党委应如何领导青年团;二是青年团应该如何工作。通过讨论,从思想上原则上基本弄清了青年团怎样开展自己的工作。会议改选和扩大了团中央书记处,选举胡耀邦、廖承志、蒋南翔、李昌、荣高棠、宋一平、刘导生、罗毅、许世平等9人为书记,区棠亮、高扬文、杨述、章泽、胡克实等5人为候补书记。

胡耀邦来团中央,当时,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建立才三年,正值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前夕,面对经济建设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没有直接可供借鉴的经验可循,所以,开展青年团工作困难很大,任务艰巨。胡耀邦经过慎重思考,周密调查,针对青年团工作“战线长、配合多”的特点,果断提出了“上下请示,左右求援,自我奋斗”的工作指导思想。这既表现了一个青年干部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也表现了积极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的革命精神。

随后,胡耀邦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确定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照顾青年特点,开展团的独立活动的工作方针,统一了全团的认识,带领全团开始创造性地开展青年工作。

在团的独立活动中,如何处理好青年团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从而服从于党的中心工作这个大局?这是胡耀邦日夜深思的问题。

胡耀邦用太阳系中地球与太阳的运行关系来生动地、形象地说明青年团和党的领导的关系。他说,青年团要像地球,既要围绕太阳公转,又要自转,要把公转和自转结合起来,既要服从党的领导和党的中心工作,又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有益于青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独立活动和工作,充分发挥青年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这一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发挥其最大能量,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助手。

胡耀邦到团中央上任的消息不胫而走,机关的同志个个喜形于色,大家得知他在中央苏区曾任湘东儿童总局局长、少共湘东南特委技术书记、湘赣省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共青团中央局书记等职,是一位具有丰富革命经验的老青年工作者,大家对他寄予厚望。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满北京东城区关东店一号的一个大四合院。进入褪了色的朱红漆大门,但见一棵参天大槐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环境十分幽静。胡耀邦一家就住在这里。是夜,《中国青年报》的几位负责同志兴高采烈地来看望新来的团中央年轻的一把手。

胡耀邦留着平头,身材矮瘦,一双乌黑的眼睛闪着深邃智慧的光芒。他衣着朴素,圆口布鞋,俨然一个风尘仆仆从前线回城的战士。他热情、坦诚、健谈,给人以亲切感,连说“大家随便坐”,使来客顿感无拘无束。

来客三句话不离本行,请胡耀邦指示怎样办好团报的问题。屋里顿时寂静下来。胡耀邦吸着烟,微笑的面容显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他吞云吐雾,谦虚地说:“‘下车伊始’,怎能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哩!还是请你们先发表高见吧。”

大家感到轻松自然,以张黎群、陈模为正副总编辑的几位团报负责人便争先恐后地向胡耀邦汇报了工作概况。他认真地听着,还不时地做着记录。然后,他详尽地询问团报的组织、人员、编辑以至印刷、读者反映等情况。

他在屋子里踱来踱去,脑子在快速地思索,讲话时抑扬顿挫,谈锋犀利,出语非凡。他有见地地说,团中央之所以办《中国青年报》,是为了通过它指导青年工作,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它区别于党报和其他报纸,具有青年特点。你们办的报纸我看是有青年特点的,今后要使这个特点更加突出。办报不像上课,也不像编杂志,而是必须提出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他还深情地说,对青年讲道理还是必要的,因为青年对很多事情是非观念不明确,需要对他们比较系统地讲些道理。但最深刻、最能感动青年、影响青年的,还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事实说话。必须以事感人,以情动人,晓之以理。

当谈到报纸的战斗性问题,胡耀邦不禁激动起来,他从座位上霍地站起来,猛吸了一口烟,习惯地用右手一挥,慷慨地说:“报纸是号角,要鼓舞人们前进的,因此声音必须洪亮。力量微弱,有气无力,战斗性不强,就不能很好地起到引导与鼓舞大家前进的作用。今后《中国青年报》应当加强战斗性,也就是加强指导性、鼓舞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报纸应当有声有色,有言论,争取每天有一篇社论。”

胡耀邦从报纸谈到团的建设,从革命经历谈到当前形势,谈兴甚浓,已至夜深人静。客人请他和报社全体干部见面,他欣然允诺。

不久,胡耀邦来到《中国青年报》全体干部中间。那时团中央没有礼堂,他就在团中央机关食堂与大家见面聚谈。他笑容满面地说:“不要作什么报告,请同志们提问题吧。”于是,一张又一张条子纷纷送到他的手里。他根据大家的提问,一一作答,语言亲切坦率、深刻尖锐,令人心悦诚服。最后,语惊四座:“一个人做工作,免不了犯些错误,我来团中央工作,也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有一条我不会犯,就是道德品质和生活作风的错误。”

胡耀邦刚上任不久的一天晚上,团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大会在正义路三号院内召开。胡耀邦精神抖擞地向席地而座的全体干部说:“中央调我来和大家一起做好团的工作,这是党中央对我的信任。就我个人来说,这副担子很重,但我有信心搞好。因为有三个依靠:一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做好我们青年团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有一批有经验的多年从事青年工作的负责同志,我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取得帮助,把工作搞好;三有我们青年团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和广大团员队伍。”他沉思片刻,接着说:“有这三条还不够,还必须请今天在座的同志们经常监督我们书记处的工作,一旦发现我们有了缺点,特别是我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同志们毫不客气大胆地提意见嘛,批评嘛!不要有顾虑,若是打击报复,你们就向中央告状嘛!告我胡耀邦的状嘛!”他坦诚、真挚、生动的报告,激起与会者雷鸣般的掌声。

当时,胡耀邦同志与团中央机关干部同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一日三餐与大家同坐共席。他的饭量不大,吃惯了辣椒,北京菜不合他的口味,大家劝他另开小灶。他风趣地回答:“你们不要孤立我嘛,大家同吃一锅饭,有说有笑才香啊!”他一直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每餐前后,他都无拘无束地和大家交谈,相互了解和熟悉得很快,思想感情得到及时交流,毫无隔阂和成见。特别是他参加中央的会议回来,就在这种场合把最新的消息和会议精神迅速地告诉大家,使之先听为快。当笔者访问原团中央书记刘导生时,他激动地回忆说:“当时这种愉快的情景过去四五十年了,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十分令人留恋。”

笔者于2000年9月访问原《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张黎群,请他谈谈胡耀邦到团中央上任时的情景,他深情地说:“耀邦同志一来到团中央,便马不停蹄,深入青年工作系统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查研究,制订工作规划。他满怀豪情地要在新中国青年事业方面有创造性的建树,将一个联系全国亿万青年的团组织办得朝气蓬勃,有声有色,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能够真正代表青年切身利益,切实保护青年权益,引导青年健康成长,从而真正成为全国人民依靠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先锋力量,成为真正鼓舞青年人奋发向前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受到毛泽东赞赏

胡耀邦领导团中央的工作,有他的独特风格和作风。他专抓大事,统筹全面,各个方面的工作分工由书记处成员分头去做,他及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他的政治思想水平很高,具有远见卓识、非凡的人格魅力,但是在研究和决定工作时,他总是虚心听取和尊重大家的意见,反复切磋琢磨。尽管许多事情他都和大家交谈、商议,取得了共识,但他仍然每周照例召集一至两次书记处会议,集思广益,民主讨论决定重大事情,真正实行集体指导,从不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导生回忆说:“在耀邦同志领导下,大家同心同德,团结合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很快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他的为人风格和领导才能,很快赢得了我们的尊敬。人生难得遇到一个知人善任、放手工作又热情支持、作风民主而亲切和蔼的领导人。大家都为自己能在他领导下的集体里工作感到高兴。”

胡耀邦在团中央任职期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刚刚兴起的时期。脱离了长期战争环境的中国青年,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认为如何面向新中国从战略的高度来掌握青少年一代前进的航向,这是共产党的青年工作干部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必须学会的新本领。

胡耀邦以其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对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度责任心,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关于青年的论述,特别是深刻钻研、掌握毛泽东这方面的论述。他对毛泽东有关青年问题的讲话、批示,每次都是反复领会、琢磨,思考如何据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工作。当毛主席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在《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上写了一篇按语,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胡耀邦总是在思考和领会这段批示。他多次说,毛主席这个“四最一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青年特点最精辟的概括,把青年最本质的特点给我们指出来了,而且为我们青年团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下力气很好地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在青年团的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好好学习领会“四最一尤其”,并且要《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大力宣传贯彻。

经过对青年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作用的认真思考和总结,胡耀邦明确指出青年是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且是一支先锋队伍,他们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决不能低估,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够成功地领导革命与建设。胡耀邦的这种见解是有针对性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如何评价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都存在着分歧。有人批评青年冒头、先锋主义、骄傲自大,看不起领导,看不起工农干部,也有一些人散布“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胡耀邦通过理论和实践,用大量充分的事实证明青年确实是一支英勇的突击力量,是社会的先锋,走在时代前列,但并不是先锋主义。他指出,中国青年一代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力量,这是对青年一代政治本质的准确把握。他利用各种不同的场合,宣传他的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团中央的最高领导人,他经常出席党的大会、人大的大会、政协的大会和其他各种全国性会议,他以团中央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发言,总是热情地赞颂青年一代的风貌,也帮助了全社会各界人士理解青年一代的基本政治本质和发展方向。胡耀邦对青年一代的本质和主流的论述非常及时、非常科学,至今还是评价青年一代的重要指针。

毛泽东在1953年6月3日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作了《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重要讲话。他说:“青年团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但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当中,要有自己的独立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是从实际出发。青年就是青年,不然何必要搞青年团呢?”“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多数,同时注意先进青年。”“重点要放在多数,不要只看到少数。”“党和团的领导机关,都要学会领导团的工作,善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照顾青年特点,组织和教育广大青年群众。”“青年团要学会领导青年,和成年人一道,在农村把农业搞好,在城市把工业搞好,在学校把学习搞好,在机关把工作做好,在军队把国防军练好,成为现代化军队。”新中国“要为青少年设想”,“保护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长”。毛泽东主席祝贺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大会一致决定将毛泽东主席指示的“三好”作为今后青年团的工作方向。

大会听取、讨论和通过了胡耀邦所作的《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祖国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这个报告指出青年团在新的历史时代的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的教诲下,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运动的优良传统,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建设祖国而忘我地劳动,为建设祖国而奋发地学习。在建设祖国的伟大斗争中,协助党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团员和青年,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有知识、守纪律、勇敢勤劳、朝气蓬勃、不怕任何困难的年轻一代,遵循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的方向,为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在青年团二届一中全会上,胡耀邦主持讨论了如何领会与贯彻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和团的二大决议的问题,选举了胡耀邦等21人组成团中央常委会,胡耀邦、廖承志、刘导生、罗毅、王宗槐、荣高棠、区棠亮、章泽、胡克实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胡耀邦在青年团二大上,根据一年来的经验,再次指出:我们应该加强和改进各级团委的领导,这里最可靠的保证就是各级团委要十分尊重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一方面,青年团不要脱离各级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孤立地强调团组织的特殊任务以及过分强调团的垂直领导;另一方面,为了切实完成党和同级党委交给团组织的任务,使团真正成为党团结教育青年的亲密助手,各级团委应当在党委的监督和指导下有系统地建立自己的经常的工作,而不要撇开团的组织,放弃团在广大青年群众中的活动,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保证党在青年中的领导。

后来,他对此又进行了深刻阐述:党的领导是团的生命线。中国青年运动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党,才能对我国青年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才能给我们青年最好的关怀和教育。共青团保证党的绝对领导,就是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动员、组织团员和青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积极参加中心工作,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斗争。同时,要注意结合中心工作,建立和健全团的经常工作,按照青年特点,开展一些独立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团成为党的忠实助手。

胡耀邦关于青年团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工作的理论及实践,为青年团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胡耀邦始终认为,青年团必须巩固和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团的工作。

他刚主持团中央工作时,就提出了保证党在青年中的领导这一问题。

如何在团的工作中体现党在青年中的领导?这是胡耀邦时刻思考的问题。

胡耀邦在1952年团的二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团服从党的领导绝不是一句空话。第一,要认真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并把这些方针政策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政治上保证党的领导。第二,不要过分强调团的系统领导,而要切切实实地尊重各地党委的领导。上级团委必须顾及各地的全面情况,切不可抛开各地区的特点,向下级团委提出自己的主观空想的硬性的千篇一律的工作指示,相反,上级团委应该经常监督下级团委切实贯彻当时党委的指示。只有这样,才能从组织上保证党的领导。第三,每个团委要服从党委的整个工作部署,特别要服从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党委的整个意图下,参照上级团委的工作方向,提出团的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从工作上保证党的领导。第四,团委不懂得的东西,要随时向党委请示。对于某些地方和某些部门可能发生的缺点和错误,要采取积极的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办法,在党的领导下协助党来克服它。

这四点意见是胡耀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青年团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问题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胡耀邦始终要求广大青年团干部,不要只关心本部门的工作,而要关心整个工作的全局,要认真领会和理解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遇到一些重要的问题,还要召开团中央全会,进行讨论,作出相应决议后,加以贯彻执行。这样,保证了党对团的领导,使团的工作紧紧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去进行。

在胡耀邦出色的领导和组织下,广大青年团干部都自觉地去把握全局,了解青年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团的独立活动。

胡耀邦在团中央工作的成效初见端倪,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赏。他在中央一次会议上高兴地说:威信是逐渐建立的……群众对领导者真正佩服,要靠在革命实践中了解,真正了解,才能相信。现在团中央威信已经相当高。有些人还不佩服,慢慢会佩服的。小伙子刚上台,威信不高,不要着急,不受点批评不挨点骂是不可能的。有“小广播”是因为“大广播”不发达。只要民主生活充分,当面揭了伤疤,让人家“小广播”,他还会说没时间,要休息了。

毛泽东的热情鼓励,字字千钧,使踌躇满志的胡耀邦,更加充满了搞好团的工作的坚定信念。



    进入专题: 胡耀邦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46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