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周年感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081 次 更新时间:2002-09-28 09:59

进入专题: 环球观察  

王福春 (进入专栏)  

9月11日到了,这是一个令美国和全世界悲伤的日子。美国和世界上的一些国家都在当天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共同缅怀死去的人们。就在一年前的9月11日,恐怖分子对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塔楼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进行了疯狂的袭击,这次袭击造成了3025名平民死亡,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美元,并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9.11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当记取的教训,国内外政治家、学者之间的看法应该说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有人认为这是对西方自由和民主的攻击,因此必须给予强有力的反击。为此美国政府在去年10月7日发动了针对阿富汗塔列班的反恐战争并于当年12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后美国又把伊拉克企图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与恐怖主义挂起钩来,图谋把反恐战争扩大化;今年1月2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指责朝鲜、伊拉克、伊朗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邪恶轴心”;6月1日,布什在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主张美国有权对恐怖分子和其他拥有化学、生物及核武器的少数“敌对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进攻;9月11日,布什在纪念9.11事件的全国电视讲话中还表示,美国“不允许恐怖分子或专制者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文明”,攻伊战争一触即发。但是,与美国官方的看法不同,另一些美国和西方的政治家、学者却尖锐地指出:“美国人不能忽视其政府在国外的所作所为,”“‘9.11’并非像媒体和政府声称的那样——因为他们痛恨我们的‘自由’,”“除非完全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非正义与不平等,否则,根除一个‘恐怖网络’,同样还会出现另外一个”。因此,在9.11事件过去一年之后,虽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致,但在如何打击恐怖主义以及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却存在着重大的分歧。笔者认为,只有正确地分析9.11事件产生的原因并从中汲取应有的教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问题,避免历史性悲剧的重演。

首先,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从人道主义角度必须加以坚决反对。恐怖主义的特点有二:一是有其政治目的和目标;二是手段的暴虐性、残酷性和极端性。为了制造恐怖的气氛,恐怖主义者往往肆无忌惮地将普通平民作为残害的对象。9.11事件中遭恐怖袭击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3025人,不亚于一次中小规模战争的伤亡人数,写下了国际恐怖主义历史上最邪恶的一页。恐怖主义漠视人类文明和尊严,践踏人类生命和财产,因而成为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反对的敌人。

其次,恐怖主义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以暴易暴不能彻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历史上早就存在的邪恶现象,是仇恨和偏见的产物。而战后的跨国国际恐怖主义则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有关。美国过去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以及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色列的政策直接促成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滥觞以及各种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行动。恐怖主义的野蛮性在于不择手段地采取暴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恐怖主义的产生却存在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因此,反对恐怖主义不能够以暴易暴,过分依赖暴力手段,因为这不仅会降低国际反恐怖主义努力的道德水准,而且也不可能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从而彻底摧毁恐怖主义。

最后,解决恐怖主义问题不能采取“单边主义,”必须依靠国际合作。9.11事件以后,美国布什政府一改上台初期的“单边主义”作风,积极寻求建立国际反恐联盟,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在世界主要大国的支持下,美国在阿富汗取得了反恐战争的重大胜利。但是,现在美国的“单边主义”又有所抬头,准备单独发动反对伊拉克的战争,这与国际反恐怖主义毫无共同之处。美国的这一做法将可能削弱国际反恐联盟,破坏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开创一个强国任意侵略其他主权国家的危险先例。

总之,恐怖主义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逆流,代表着蒙昧和野蛮,我们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为建设一个和平、公正和正义的新世界而奋斗。

进入 王福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环球观察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18.html
文章来源:本站首发(www.yypl.net)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