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蔚冈:靠指标分配实现不了教育公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99 次 更新时间:2016-06-18 09:25

进入专题: 教育公平  

傅蔚冈  

大概是去年的某一天,有朋友在群里聊天时说她孩子被康奈尔大学录取。能被世界名校录取,当然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当然也就免不了要被群里很多人问其育儿经验。但是她很谦虚,只是说我的经验可能对大家不适用。为什么不适用?原来她女儿是当年她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出生,拥有美国护照,这是其一;其二是她女儿从高中开始就在美国接受教育。

在美国接受高中教育和国内受教育有什么不同?太不同了。朋友以她女儿为例。她女儿在国内念了初三之后就转到美国求学,由于原来的出生地是在印第安纳,因此他们刚开始将她送到印地安纳州的一所高中。不过后来她发现,女儿现在的学校可能不能让她申请一个好大学,因为她发现这个学校的高中生就在比拼包包这些物品,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

怎么办?她考虑给女儿换一所学校。恰好那一年她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于是经人推荐在纽约联系了一所高中。按照纽约州的法律(估计美国其他州也是如此),只要是在学校所在的学区租一间房就可以在这个学校入学。于是她就在那所高中所在的学区租了一间房子,而女儿很顺利地从印第安纳州转入了纽约州。女儿也很争气,就在这里获得了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位朋友看来,她女儿受教育经历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转学,而恰恰是转学的经历,让她体会到了中美两国教育体系的不同运作逻辑,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从来没想到转学是如此简单。”尽管已经想到过在美国转学不会像国内这么复杂,但是转学只需要一纸转出学校的证明和所在学区的租房证明就可以在转入学校求学,还是让她大为惊讶。在她的印象中,如果在国内,不要说跨省之间的转学,就是同一个城市的转学,都不简单。

为什么美国转学这么简单?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首先,家长和学生都没有激励造假。学生在校求学,学习成绩是其最重要的产出,而成绩是依靠在校的学习获得,而不是通过伪造过往的记录就可以获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美国的大学招生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分省招生录取。你不会因为在纽约州就比印第安纳州更容易考入名牌大学,尽管纽约州的好大学比印第安纳州多。

如果美国也实行像中国这样把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各个州,估计跨州之间的转学也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就像这几天在江苏和湖北等地就高考招生名额调配所引发的风波一样,为什么要减少我们的名额,这不是让我们的孩子上大学更难了吗?

目前有关招生名额调整的讨论,绝大多数都是从教育公平角度出发,即江苏、湖北作为生源大省,一本录取率在各省份中一直徘徊在中下游,高考竞争非常激烈。这次再在这两个省份中拿出名额调剂到其他省份,这有损公平。也正是如此,有人说,为什么不是录取比例更高的北京拿出名额,而是要让江苏湖北这些录取比例低的省份作贡献?

在这份由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除了像往年一样明确公布今年的高考招生计划外,同时还提出要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而这个计划恰恰是引起不少地区考生家庭不满的源头。通知规定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应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2016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

我毫不怀疑这个以“公平”为初衷的计划,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个以公平为目标的计划最终可能还是会和公平背道而驰。从2013年至2014年的一本录取率来看,江苏和湖北的一本录取率在全国范围内并不高,而是处于中间偏下的位置,但恰恰是这两个省份承担了最多的生源调出,湖北省调出40000个名额,江苏省调出38000个名额。

也正是如此,有人说,如果真的要达成公平,最好的办法是应该从北京、天津等一本录取率最高的省份切出名额,而不应该是从江苏和湖北这两个高考老大难省份切蛋糕。如果这样一来,因为更加公平,民怨也就会少很多——至少省份的民怨会更少。不过这种假设可能是错的。

当我们说各个省的录取比例一致是公平时,实际上就已经预设了一个基本前提,即各个省的教育水准基本一致,因此各省份需要相同的录取比例;如果有省份的录取比例过低,则意味着受到不平等对待有失公平。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显然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由于师资和生源等要素存在差异,不同学校之间的升学率都会有差异。假如我们要求各个省份之间的录取比例大致一致,这就意味着各个省份之间的教育水准是均等化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假如要求各个省份的录取率一致,那是不是可以要求每个学校的录取率也一致?

如果将逻辑推导到这一步,我们就可以理解那些要求各省录取率一致的谬误,甚至也可以反思下近年来很多学者倡言教育部应该以各省人数多寡来投放录取指标。这些建议看起来很公平,但实际上都是在和稀泥,两个人数差不多的学校都存在着升学率高低,你还能确保教育禀赋不一致的地区需要存在一致的录取率吗?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通过竞争让那些教学水平良好的地区和学校脱颖而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分配名额来搞平均。

要实现这样的公平,前提是必须自由,即受教育者可以像本文开头的那位朋友孩子一样,当她发现印第安纳州的那所中学不适合她,她可以跨州选择纽约州的中学。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机制还必须存在一个前提,即实现全国统一考试,就像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SAT一样,不仅仅是全美国统一,而且还是全世界范围内申请美国高校的统一考试。以SAT的考试成绩作为申请入学的基本材料,而不是将名额分配至各州,这样的统一考试才算是公平的。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在选拔人才和促进社会流动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它的公平性却越来越受到质疑,而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分省设置录取名额,因此出现了一些极为荒谬的现象:在江苏湖北只能上专科线的分数在北京却能上一本。饱受质疑的第二个因素是随着劳动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动,但是他们的子女却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很难在工作地参加高考。

对于教育部门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去除高等教育的分省割裂,通过竞争来实现选拔人才。当然,这样做会来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人考虑的,那些教育落后的地区来说是不是不太公平?是的,这是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不应该是像今天教育部和发改委那样以“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为名义通过省份之间的名额调拨方式,而这只能导致更多的扭曲。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让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好的教育。从现实约束来看,东部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质量都比中西部好太多,与其花费巨额边际成本来提高中西部基础教育投入,还不如在东部扩大基础教育供给——东部可以以更低边际成本实现更多的收益。

如果认识到这一点,这意味着当我们面对高考省际纷争时,应该是从破除省际名额、让考生可以更容易在国内任何区域接受中学教育入手。如果学生能够自由的在中国之内接受中学教育,那么分省名额就自然可以破除,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名额多寡来讨论公平与否。如果不涉及到自由入学和统一考试,那么所有的以缩小地区差距为目标的高考改革都将导致更多的扭曲。


【作者简介】傅蔚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

    进入专题: 教育公平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023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财新网2016-5-17,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