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成: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秩序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56 次 更新时间:2016-04-22 20:51

进入专题: 乌克兰危机   欧洲秩序  

吴志成  

乌克兰危机的不断加剧不仅进一步激化了俄乌之间的既有矛盾,牵动着国际社会尤其是整个欧洲大陆的紧张神经,美欧与俄罗斯的博弈较量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尽管2014年10月16日至17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欧洲大国领导人积极磋商,寻求危机解决方案,俄乌两国也就天然气供应问题达成初步协议,但在当前形势下依然很难明确判断危机发展的前景。对此,有人认为,这是欧洲大陆继冷战后出现的最严重的危机,可能导致新“冷战”的爆发;也有人断言,此次危机将使东西方世界面临新的战略定位和格局调整。就乌克兰危机本身的复杂性来看,其发展走向与最终结局在短时期内确实还不明朗,但它对欧洲秩序深刻而复杂的影响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可以说,在目前情势下,俄乌直接军事冲突的风险并未消除,俄美、俄欧关系也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冷淡,但是欧洲地区不会重蹈冷战覆辙。那么,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秩序究竟有何影响?

(一)动摇欧洲地区安全构架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部与俄罗斯接壤,西部紧邻欧盟国家,是欧盟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乌克兰陷入危机,既事关欧盟的切身利益,也是对欧洲安全直接而严峻的考验。1975年的《赫尔辛基协议》和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被称作缔造欧洲安全的两个基础性条约。前者以不使用武力、互相尊重领土与主权完整为前提。缓解了历史上紧张的东西方关系。后者以乌克兰承诺全部拆除核武库为前提保障了它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是,当克里米亚宣布脱乌入俄、俄罗斯强力介入乌克兰危机后,乌克兰尤其是其东部地区面临被分裂肢解的巨大风险,这些协议也由此变成一纸空文,从而严重动摇了欧洲安全的构架和基础。

冷战结束后,美欧通过北约和欧盟东扩已经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俄罗斯的“战略前院”,直接威胁到俄战略核心利益。乌克兰危机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对美欧战略威逼的强力反击,而且俄罗斯通过遏制乌克兰的亲西方计划,阻止乌克兰向欧盟和北约靠拢,这无疑是对欧洲一体化的沉重打击,不利于欧盟的扩大和发展。从长远看,俄罗斯试图重新恢复前苏联超级大国的昔日辉煌,夺回被欧盟和北约挤压的战略空间,这必然要拉拢一些前苏联集团的东欧国家。那些试图与西方亲近的国家则会受到来自俄罗斯的“打压”。如今,摩尔多瓦已出现向俄罗斯靠拢的倾向,格鲁吉亚的分裂地区也被俄罗斯掌握,俄还可能影响波罗的海的北约成员国,这些国家的俄罗斯族人将成为最好的干预借口,普京甚至承诺要成为世界俄罗斯人的保护者。上述可能一旦成为现实,欧洲必然要面对一个不同于以往却依然强大的战略对手——俄罗斯,这也将动摇战后欧洲地区的安全设计和地缘架构。

(二)加重能源供应短缺状况

能源短缺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短板,欧盟国家在油气能源进口上严重依赖俄罗斯。俄罗斯出口原油的84%和出口天然气的76%由欧盟购买,大约1/4的欧盟国家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和原油供应。目前,俄罗斯供气量占欧盟需求的1/3,其中一半通过乌克兰过境输送。德国政府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如果俄罗斯停止供气,德国秋冬六个月使用的天然气将短缺230亿立方米,占总量的近一半,而且能源短缺还将给德国工业造成巨大损失。①对俄罗斯能源的这种高度依赖让欧洲主要国家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底气不足。如果俄罗斯将能源作为反制裁手段,欧洲一些国家将苦不堪言。历史先例迄今历历在目。2009年初,俄罗斯和乌克兰就天然气供应价格、过境费用和债务偿还等问题发生争议,引发了影响整个欧洲的“天然气大战”。俄多次停止对乌天然气供应,欧洲国家也饱受断气之苦。2014年6月16日,俄罗斯以乌克兰未能如期偿还欠款为由中断对乌天然气供应,但依旧保证对欧出口。欧盟则以共同能源安全考虑为由,协助欧洲企业实施天然气“回流”,将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转售给乌克兰。这一做法导致俄罗斯指责欧盟违反供气协议,警告其或遭“断气”制裁。由于欧盟各国对俄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不同,一些国家已无力支撑对乌的能源援助,如匈牙利已经停止对乌输气,以保证本国天然气需求。

乌克兰危机给欧洲的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使得欧洲能源供应短缺状况进一步加重。虽然近年来欧洲一直在削弱俄罗斯在欧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加速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与美国合力推进北美油气出口欧洲的进程,从而大力降低欧洲对俄能源的依赖程度,但现有的欧洲能源供应格局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也很难出现大的改变。对俄制裁带来的能源供应隐患依然是欧洲无法回避的沉重压力。

(三)延缓欧洲经济复苏进程

欧盟和俄罗斯的经济融合度高,双边贸易关系一直非常密切。因俄对乌国内局势干预而引发的美欧制裁的扩大,必然引起俄罗斯的反制裁和系列报复行为,严重破坏近年来促进欧洲经济回升的各种努力,最终导致欧俄两败俱伤。一方面,尽管俄罗斯地大物博,资源自给自足,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低,但是西方制裁已经导致卢布贬值、资本外流,俄对外经济联系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从俄进口大量油气资源,向俄出口丰富的农副产品,对俄制裁也将延缓欧洲经济复苏的进程。2013年欧俄贸易总额为3262.53亿欧元,欧盟从俄进口额为2064.78亿欧元,占欧盟进口总额的12.3%,欧盟对俄出口额为1197.75亿欧元,占欧盟出口总额的6.9%。②欧洲对俄制裁必然加快俄欧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萎缩,这对尚未完全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经济来说是“雪上加霜”。欧盟统计数据显示,欧盟第二季度经常账户顺差由第一季度的252亿欧元大幅缩减至120亿欧元,俄食品进口禁令预计给欧盟各国造成每年约50亿欧元的损失,直接影响欧洲大批蔬菜和水果种植户。在制造业领域,2014年8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0.7,为13个月来的新低。③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也受到影响,投资呈现下滑趋势。由于对俄制裁,欧盟今明两年可能面对400亿和500亿欧元的损失,分别占欧盟GDP的0.3%和0.4%。④为报复制裁,俄已对欧美发出禁空警告,若俄真正关闭领空,欧盟的贸易运输成本就会增加,贸易量也会下降。从欧盟核心国德国的情况看,德国在俄约有6200家企业,投资额达200亿欧元,有超过40万个工作岗位与俄罗斯相关。2013年德国对俄商品出口约为360亿欧元,几乎是欧盟对俄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但是德国2014年前4个月对俄出口下降了14%。德国工业联合会预计,2014年德国对俄出口可能减少25%,面临失去5万个工作岗位的风险。⑤2014年3月,欧盟宣布向乌克兰提供至少110亿欧元的一揽子援助,若对乌财政援助和贷款计划得到成员国一致同意,巨大的财政开支也会不同程度地加重欧盟各国的经济负担。

(四)扩大欧洲内部分歧

虽然近年来欧盟国家在合作应对主权债务危机上表现不错,也一直在努力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试图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既未能提出让各方接受的和解方案,也缺乏制约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外交手段,其调停工作越来越勉为其难,眼睁睁地看着危机一步步升级为美俄、欧俄之间的博弈争斗。这不仅暴露出欧盟在这次危机中作为有限的尴尬境地和欧盟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的脆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欧盟的公信力、凝聚力与集体行动力。毫无疑问,作为盟友,欧盟和美国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高度一致,但美欧之间并非亲密无间,而欧盟在地缘战略利益上则与俄罗斯难舍难分。由于欧盟东部、北部、南部地区成员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和安全威胁的感知不同,在如何实行对俄制裁及制裁力度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甚至出现矛盾。对俄制裁的损失使欧盟大国德国首当其冲,德国经济和能源进口都将受到很大影响。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德、法、意热衷于外交斡旋,避免制裁伤及自身经济。据《欧盟观察》报道,英国支持对俄罗斯官员采取签证限制等措施,但不支持对俄罗斯进行贸易制裁或中止伦敦金融中心的对俄业务,更不打算实施过分强硬的制裁。⑥而东欧国家则要求对俄施加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甚至鼓吹对乌军事援助。因此,在对俄制裁初期,欧盟国家避重就轻,直至下半年乌克兰局势每况愈下,各国在推进对俄制裁上才显出统一战线的决心。这期间的犹豫和观望使人们对欧盟内部的利益协调能力,以及欧盟未来的领导力和政治凝聚力产生质疑。如果乌克兰危机继续升温,欧盟自身、成员国之间甚至欧洲国家之间的分歧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五)阻挡北约与欧盟东扩战略

对美欧和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在地缘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争夺乌克兰无疑成为美欧完成对俄战略空间挤压和安全遏制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俄罗斯对抗北约东扩和确保西面战略安全的关键一棋。苏联解体后,西方视冷战结束为北约军事遏制的胜利,美欧在不战而胜的喜悦中开启了二十多年得意扬扬的战略东扩进程。由于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退让和亲西方姿态,更使得美欧得意忘形,似乎早已忘记了依然作为大国的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这种冷战后胜利者的思维惯性指使西方步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直至触及俄罗斯的安全底线,招致俄罗斯忍无可忍甚至最终被激怒,不得不出兵克里米亚,以强硬方式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其实,北约是冷战的产物。欧美抑制冷战思维以及收缩冷战思维支配下的北约与欧盟东扩行动、停止过度挑衅俄罗斯,应是冷战结束后欧美与俄罗斯发展关系的一个必然选择。如果美欧既没有衡量现实风险,更缺乏战略考量,必将酿成短视和错误的政治决策。遗憾的是,美欧直到乌克兰危机日益加深、美俄针锋相对时才意识到这些错误。这种战略预判的失误是导致如今美俄、欧俄交恶的重要原因。欧盟在美俄之间明确选边站,也使得欧俄经营多年的邻里友谊面临破裂。在后冷战战略环境下,与邻居对抗将是错误的决定,若继续受美国支配打压,欧洲将逐渐远离甚而失去俄罗斯。乌克兰危机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欧盟和北约的扩张已经超越两者制度设计本身的容纳度和欧盟盟界与北约约界的极限,表明了欧盟和北约自身出现的制度危机,从而警示美欧不能不顾能力极限和制度困境而无所顾忌地无限扩张。

(六)暴露美欧固执的冷战思维

美欧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博弈,反映了美欧传统、固执的冷战思维的延续和泛滥,国际社会一些观察家和评论人士纷纷预言已经出现“新冷战”。但冷战思维的延续并不意味着必然出现新的冷战。当今国际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美欧和俄罗斯都已今非昔比,美俄争斗不会引发冷战重演。一是鉴于美苏冷战曾使各国在人类毁灭的核恐惧中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沉痛教训,给欧洲民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阴影,零和博弈思维已经日益式微,超越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抗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欧俄尤其不愿再度陷入紧张军备竞赛与意识形态对抗的冷战;二是乌克兰危机相关方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冷战式的集团对抗难以出现。俄罗斯经过转型动荡后国力逐渐恢复,国内民众也大力支持恢复俄罗斯昔日的国际地位。美欧为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牵累,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为避免重蹈阿富汗、伊拉克战场困境,已明确表示不以军事方式干预乌克兰问题,且部分欧盟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密切,不可能再像冷战时代那样跟随美国与俄对抗;三是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使得美欧与俄罗斯不可能展开新的冷战。全球化的深化已经使得国家之间特别是美欧与俄罗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高度相互依赖,和则两利,斗则俱败,双方都不会选择一场无利可图甚至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冷战。

注释:

①林雪丹、任彦、黄发红:“俄乌危机解决仍需时日”,《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9日。

②程春华:“俄欧陷入‘四难’的制裁恶性循环”,《世界知识》2014年第17期,第27页。

③“乌克兰危机发酵,欧洲央行打压欧元汇价杯水车薪”,网易财经,2014年6月24日,http://money.163.com/14/0624/09/9VGBN4K000251LBO.html,2014年10月10日访问。

④“乌克兰危机+英国‘脱欧’欧盟新班底如何帮欧洲过‘冬’”,《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9月23日,http://ouzhou.oushinet.com/eu/20140923/163943_3.html,2014年10月10日访问。

⑤"Ukraine Crisis: Russia Sanctions Would Hurt Germany's Growth",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europe/ukraine/10820180/Ukraine-crisis-Russia-sanctions-would-hurt-Germanys-growth.html,2014年10月10日访问。

⑥李增伟等:“就乌克兰问题制裁俄罗斯欧盟国家存分歧”,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20/c_126292844.htm,2014年11月2日访问。



    进入专题: 乌克兰危机   欧洲秩序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896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欧洲研究》(京)2014年6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