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已近三个月,我除进行研究工作、旁听课程与学习语言之外,还以访问学者、外国人、志愿者等多种身份,参加各种会议、演讲、聚会、宴会、体育、慈善活动等,力争多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其中对怀俄明大学的美国校园文化印象最为深刻。
来到学校不久,我就有幸参加学校新员工全州参访之旅,这是学校组织的新员工适应性学习活动。在3天半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州内的一个国民警卫队空军基地、一所中学、一所职业学院、一座女子监狱、一个工矿企业、一个农业研究基地和一个西部移民文化博物馆。基本上对全州的工业、农业、教育、司法、军事制度与历史有了一个形象的了解。其实对美国人来说,他们从小就以打工的形式接触社会,这种社会实践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而对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来说,由于是从校门到单位门,这种社会实践是有必要的,尤其在新的职业生涯开始之际。只有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社情民意,才能尽快融入所在地区的社区生活,同时也能产生对学校、社区与地方的归属感。有必要提一下,学校组织者真的是很细心,日程表上连着装要求、天气预报都一一标出。
在校园商场购物之时,我发现许多日用商品,如衣服、帽子、杯子等,全都印有学校的标志,至于徽章、旗帜更是常见。这种做法在中国大学校园是很少见的。我认为这样做不仅是出于商业考虑,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荣誉感。我认识的一位老美助理教授,至今还穿着母校普渡大学的汗衫。10月份校园里异常热闹,原来第一周是学校的校友周。许多校友应邀返校参加各种活动。我记得当一位做新闻记者的校友在作演讲时,校长也来旁听,不过只是静悄悄地坐在后排。听一位毕业于印第安纳州大学的朋友说,每年过生日时,他都能收到母校校友会的电子邮件祝贺。所以我们经常感慨美国大学多能获得校友捐款,但是却忽略了学校细致而富有成效的校友联络工作。即使作为访问学者,听说我的ID身份证也有一年的有效期,这意味着回国以后我还可以使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而我们在全州参访时,每到一个地方,更是有校友出面招待,并组织演讲活动。10月11日校友日的盛大游行,也别具特色,吸引了州长、参议员、法官、校长等名流的参加。大家均着便装,坐在车上向民众招手,非常随意。许多校友,特别是学生家长校友也参加了游行活动。还有很多学生会、学校乐队、体育运动协会、环保组织、文艺团体成员等,当然也少不了大选年的候选人支持者。游行队伍中虽然有衣着正装的仪仗队,不过更多的是奇装异服的随意打扮。因为临近万圣节,许多人少不了滑稽扮相,还不断分发糖果给孩子们。
校园里最漂亮的建筑不是行政楼,还是学生会。这里有咨询服务台,专门为新生或访问者提供咨询服务,在这里工作的大学生都相当热情与认真。有一次,我去咨询邮局的地址,学生不仅给我指明地点方向,还在地图上详细标明。在咨询服务台上,校园地图与市区地图都是免费的,还不断提供每月活动安排表、体育赛事表等,非常方便。学生会也经常举办各类活动,以10月份为例,有校友演讲、学术报告、电影欣赏、教育研讨,以及万圣节庆祝活动等。与中国不同的是,这些组织与活动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连每天一期的校报,也是学生自己编辑出版的。所以内容多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如体育运动、文化活动、生活经历等。从这个意义上,校园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学生自治。只有自治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且激发出创造力。我在旁听课程时,给我印象最深的美国大学生不仅在课堂积极回答教授提问,而且勇于主动提问。
作为校方,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活动场所与必要经费,并不干涉学生会的日常活动,而且还要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所以学生会的里面的设施齐全,除了餐饮服务、日常用品售卖外,另有可供学生免费使用的电脑、电视、体育用品、放映设备等。美国的大学教学楼基本上是以3到4层为主,中学更是没有楼房,主要也是出于保护学生的安全考虑。图书馆里面各种办公设备同样齐全,并且管理制度更是与中国大学不同。学生不仅可以带书包与自己的书的随意进出阅览室,而且书籍的借阅时间均是一学期。图书馆也几乎是全天开放,在早上一直开到午夜12点。即使是双休时,也保持12小时的开放时间。
校园里面的体育文艺活动体现出多元性。如在体育设施使用上,体育馆专门为喜欢羽毛球运动的亚洲学生每周提供一次场地。在文艺演出方面,不久前刚刚举行了澳洲土著音乐会、印尼巴厘岛音乐会等,非常具有异国情调。学生会也在中国的中秋节,专门为中国学者学生提供庆祝活动场地。学生会的放映厅,在9月开学之初,连续举办过中国、印度电影放映周活动。在图书馆,时值8月底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人们似乎是意犹未竟,还专门举办了介绍中国文化的展览。
我在11月4日投票日的见闻同样值得一提。在一个设在市公共图书馆的投票站里,我发现一些选务人员都是大学生志愿者。我注意到他们非常辛苦,早上5点多到位,布置投票站,调试机器,晚上8点多完工,工作却一丝不苟,非常敬业。而在投票站外,许多人都是耐心地排着路,人们非常安静,与我想像中的热闹场面一点也不同。中午我看新闻时了解到,在加州有选民早上4点多就到投票站等候。在等候的选民中,有人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有人坐着轮椅,有人自己带着椅子,情景非常感人。而在校园内,一直到晚上投票快要结束时,还有学生志愿者主动提醒路人有无投票,相当热情与耐心。在我看来,美国选民热情高涨背后,是与从中学到大学的公民教育密不可分的。如何培养一位好公民,当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记得在投票日前一天上课时,讲授美国史的教授特地在下课前留出10分钟,向学生介绍美国的选举史,鼓励大家踊跃投票,行使自己的权利。
总之,美国大学校园文化体现出的归属感、认同感,尊重学生的自治与权利,鼓励多元性,以及人本主义的精神,是值得中国大学学习与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