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在:只有让新墨家来提供常识,国学才能走向普适价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44 次 更新时间:2015-12-03 00:48

进入专题: 新墨家   普适价值  

刘永在  

 

由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举办的’’普世价值再思论坛’’(2015年11月27—28日)我希望这次普世价值再思,能够成为学界,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将来发展的启明星。虽然我也知道这样的愿望近似太天真了。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次论坛,对于学术,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首先是因为参加此次论坛的学者都是当今学界的知名人物。其次这次论坛的核心是对普世价值的思考。普世价值,被看做西方文化,参加本次论坛的不乏国学学者,所以本次论坛,实际上可以看做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这样的融合,应当避免,更早之前建立在华夷之辩基础上的什么体,什么用的狭隘。而应当用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文化融合。我认为当代学者,尤其是传统文化者,首要任务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停留在刻意强调华夷之辩(中国特色)中体西用的初级阶段。


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就是:吾友黄蕉风的参加。黄蕉风,是墨教协会主席,是当今新墨家的发动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我曾在李肃的智库论坛群里说过:没有墨家参与的智库,不能算智库。至少是一种极大的缺陷。因为墨学作为先秦显学,作为中国文化主流之一,其所包含的智慧,是其他学派所不具有的。乃至于在清末,学者们对墨学的评价是:能救中国者,墨学也。并且认为西方文明的建立,恰恰是以墨学为基础,或者说完全符合墨学思想。中绝两千年的墨学智慧,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被清末学者们发现了。我认为,西方文明的建立,未必是以墨学为基础,但至少说明,墨学与西方文明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中西文化融合,不存在特色不特色的问题,两千年前的墨学与当今西方文明的相通,恰恰证明,人类文明是共通的。’’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犹在’’这就是文化自信。


在本次论坛召开之前,黄蕉风曾发过一篇文章:国学现代化墨家不应缺席_爱思想网为什么说我们今天要提倡墨学、弘扬墨学,是因为墨学它能够真正充实我们的国学体系。如果国学是作为我们国家现在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途径跟凭证的话,那么它应该就是一个完满的肢体,而不应该有任何的缺环,比如说墨家的缺环。http://www.aisixiang.com/data/93253.html然后我在评论里看到这样一条评论:“进入西汉的时候,墨家就已经彻底退出中国文化的舞台了。如今2000多过去了。又冒出一个所谓的“新墨家”,你不感觉滑稽吗?”


面对这样的质疑,我觉得很可笑。因为墨学在秦汉之前,作为主流,是其他学派所不过撼动的。孟子就曾说过,天下之学不归于杨,则归于墨。这就是说,孔子死后,到孟子之前,墨学一直是主流。韩非子也说,儒墨显学。也就是说,在韩非子时代,墨家学派仍然是显学。甚至唐代韩愈也认为,孔子死后,孟子继承了儒学,儒学的发展是孟子荀子的功劳。柯之死,不得其传,荀与扬焉。孟子和荀子对儒学的发展,才得以使儒学在韩非子时代能够成为与墨学并称的显学。至于孔子时代,儒学是否为主流,孔子自己就说过,无以成名。而孔子周游列国,终不见用,也实在无法说,儒学是主流,是显学。我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不同意,尤其是儒家。但历史的确是这样记载的,就看学者们有没有承认历史记载,尊重事实的基本底线。墨学的中绝,有很多原因。总的来说,就是反常识的结果。


早之前我提出一个观点:墨学即常识。中国历史一向缺少常识,墨学即常识,拥有常识,墨学就不会中绝,在讨论历史传承时,不去质疑批判中国为何缺少常识,而去否定常识,是典型的缺少常识的表现,新墨家的出现,恰恰证明中国开始回归常识。只有建立在常识基础上的思考,才能称为智慧。讨论墨学中绝,一直是学者们感兴趣的事。但各种论述,都不的要旨。其实,墨学中绝的原因就两个:上不以为政,士不以为行。墨子本人其实早就预判到了结果。为什么西汉之后,墨学突然中绝呢?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这恰恰是墨子所说的’’上不以为政’’。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统治者要独尊儒,而不以墨为政呢?这就要从儒墨两家的思想说起。汉,曾有过’以广儒墨’,但最终独尊儒。由此不难想象,儒墨之间很可能发生过激烈辩论。辩论的结果是,儒术独尊,墨家中绝。


第一个对比,儒家讲,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王制礼义。也就是说,统治者拥有制定社会规则和制度的绝对权力。而墨家则讲,君不足以为法,不可以修法。要以天为法,要以民众是非为是非,要民若法。


第二个对比,儒家讲,君是民众的父母,民众要移孝做忠,忠顺不失。墨家则讲,执政者要像孝子一样,要忠信利民。


第三个对比,儒家讲君权神授,讲权力世袭,讲亲亲封弟。而墨学讲,选贤立天子。有能则上,无能则下。凡此种种,决定了历代统治者对墨学的不用。


以上三点,是因为墨学思想,而上不以为政的基本原因。那么,士不以为行呢?从早期的孟子辟墨,比如说,兼爱无父。遗憾的是,孟子并没有给出具体论证,兼爱为什么就无父呢?到荀子非墨。到韩愈排墨。到王阳明曲解墨学。王充也批墨学鬼神思想。历代学者,少有研究墨学的。历史上对墨学研究的,只剩下晋鲁胜,遗憾的是,连书都没有留下。明李贽可以看作第一个为墨学辩解的学者。至清末,胡适研究墨学,还曾遭到黄侃戏谑。由此可见,中国古往今来,从上到下,都在拒绝常识。墨学又怎么会不中绝呢?


黄蕉风说,墨学不能缺席,实际上就是说,我们思考,要建立在常识和逻辑之上。而常识和逻辑恰恰是墨学的基础。现在,我们讲普世价值。什么是普世价值,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看法。(一人一义,万人万义。)所以,我们要探讨能被认同,并接受的价值,即共识。所以,普世价值,应当是一种共识。首先,这个共识,承认不承认人权。所谓人权,即人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力,以及平等,自由等等权力。承认人权,就理应承认每个人的事情,每个人自主决定,大家的事情,大家决定。其次,承认人权,就理应承认,人权不可侵犯。


    进入专题: 新墨家   普适价值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活动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463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