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作者发表了《重新认识矛盾的同一性》一文[1],该文对矛盾的同一性做出了新的解释:所谓矛盾的同一性就是矛盾双方的相同或一致,而不是哲学教科书所说的“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拙文认为,在矛盾的演化过程中,两个互相对立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方式,由对立关系转化为同一关系,最后成为相同或一致的事物,这就是矛盾同一性的真正含义。“同一”概念的本义就是相同或一致,所以拙文的解释完全符合矛盾同一性的本义,是合理的;但长期以来,这种解释却遭到了诸多批评,我国主流学术界认为,这种同一是抽象的和僵死的同一,是“形而上学同一性”。主流学术界还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辩证的同一,所以“辩证同一性”才是正确的,而“形而上学同一性”是错误的。那么,“形而上学同一性”真的是“形而上学”吗?真的是抽象、僵死的同一吗?“辩证同一性”真的是正确无误的吗?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辨析。
一、“辩证同一性” 辨析
什么是“辩证同一性”?顾名思义,所谓“辩证同一性”就是从辩证的角度解释矛盾的同一性。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最先区分辩证的同一性和形而上学的同一性,他认为同一是具体的,是包含本质差别的同一,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所以矛盾的同一性是辩证的同一性。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他也认为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因此事物与自身的同一不是绝对的死板的同一。[2]列宁也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辩证的同一性,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一性。
“辩证同一性”是正确无误的吗?它能够准确地揭示矛盾的同一性吗?作者认为,事情并不像黑格尔等人说得那么简单,“辩证同一性”并不能准确地揭示矛盾的同一性,而且还有可能造成逻辑和思维的混乱,导致荒谬和不真。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其理由是:
第一,“辩证同一性”对矛盾同一性的解释并不符合同一的本义,这种解释是答非所问。
我们研究矛盾的同一性,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同一?作者在《重新认识矛盾的同一性》中对“同一”概念进行了定义:
与对立和差异一样,“同一”概念表达的也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就是相同或一致。
同一的本质就是相同或一致,那么我们在研究矛盾的同一性时,重点就应该研究矛盾双方的相同或一致,然而“辩证同一性”却认为,所谓矛盾的同一性就是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那么,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真的是矛盾的同一性吗?作者在《重新认识矛盾的同一性》中曾进行过探讨,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或相互关联,指的是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是说对立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关系”与“同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矛盾的双方确实存在着关系,但“关系”并不等于“同一性“。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存或相互关联是矛盾形成的基础与前提,并不是矛盾的同一性。例如电子与原子核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我们不能说电子与原子核是相同或同一的。侵略者与被侵略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我们不能说侵略者与被侵略者是相同或同一的。
矛盾双方的关系不是矛盾的同一性,那么,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是同一性吗?作者认为,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因为转化只是达到同一的方法或途径,它并不是同一,所以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还不是矛盾的同一性。例如一个音乐爱好者梦想成为歌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刻苦练歌,积极参加歌手比赛,然而练歌和比赛仅仅是转化为歌星的一种方法和途径,练歌、比赛并不等于他已经成了歌星。有成千上万的音乐爱好者,虽然经过长期“转化”,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成为歌星,他们与歌星始终也未能达到同一。
通过以上探讨就可以看出,“辩证同一性”对矛盾同一性的解释并不符合同一的本义,这样的解释是答非所问。
第二,同一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所以同一就是同一,同一中不可能包含差异和矛盾。
黑格尔等人认为,同一不是绝对的死板的同一,同一性中还包含着差异和矛盾,同一中真的能够包含差异和矛盾吗?作者认为,对于事物自身或事物之间而言,确实可以同时存在同一、差异、对立等多种关系,但是,对于确定的对象之间的确定的同一关系,就不可能同时又是差异与矛盾关系,因为同一是一种特定的关系,它是相对确定的东西,同一关系就是同一关系,不可能同时又是差异关系,更不可能同时又是对立关系。假若同一关系中包含了差异或矛盾,那它就不是同一了,而是差异或矛盾了。例如白色与白色是同一关系,白色与黄色是差异关系,白色与黑色是对立关系,我们不能说白色中还包含着黄色与黑色,如果白色中真的包含着黄色或黑色,那白色就变成了黄色或黑色,白色就不存在了,而白色与白色的同一关系也不存在了。
同一、差异和矛盾是三种不同的关系,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规定性,我们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的错误,就会导致思维的混乱。黑格尔等人认为,同一性中还包含着差异和矛盾,他们没有看到同一与差异,同一与矛盾的不同,把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第三,“辩证同一性”违背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可能导致逻辑和思维的混乱,有可能产生出荒谬和不真。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其内容是:在同一思维(即对同一对象所进行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概念或判断)其自身是同一的。可用公式表示为:A是A,(或A→A),其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或判断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亦即保持思维的确定性。[3]假如违背“同一律”,就会导致逻辑和思维的混乱,就会产生出荒谬和不真。
在研究矛盾的同一性时,我们关于同一关系的判断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保持思维的确定性,决不能在做出同一关系判断的同时又混入差异关系或矛盾关系,不能对同一种关系同时做出不同的判断,否则就会导致逻辑和思维的混乱,就会产生荒谬和不真。“辩证同一性”就是如此,他们认为同一性中还包含着差异和矛盾,这其实是对同一种关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必然会导致逻辑和思维的混乱,必然会产生荒谬和不真。例如白色与白色是同一关系,假如按照“辩证同一性”的观点,白色中还包含着黄色或黑色(同一性中还包含着差异和矛盾),那就必然会得出黄色与白色、黑色与白色都是同一的这种荒谬的结果。
作者认为,当我们判断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确定的对象之间确定的关系的时候,必须遵循形式逻辑的原则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不出现逻辑和思维的混乱,才不会出现荒谬和不真。在认识矛盾的同一性时就是如此,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形式逻辑的原则和规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矛盾的“同一性”(不仅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对立性等也是如此)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正确的判断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符合实际的,所以它根本不是什么“形而上学”。
有的朋友可能会辩解说,矛盾论依据的是辩证逻辑,在辩证逻辑看来,矛盾完全是正常的,所以矛盾的同一性也应该是辩证的。作者认为,虽然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有所不同,但形式逻辑是人类思维最基本的规则,是辩证逻辑的基础,辩证逻辑也必须遵守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否则它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判断,就会出现荒谬和不真。例如,我们不能说“ 张三既活着又死去”,“他是一个凶恶的大善人”等等。我们对矛盾的认识也是如此,虽然矛盾确实是现实的存在,但我们对矛盾的认识却不能是自相矛盾的,我们的思维也不能是荒谬或不真的。并不是说,由于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矛盾,我们的思维就可以违背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则,就可以作出自相矛盾的判断,就可以把“荒谬”或“不真”当作真理。辩证逻辑并没有颠倒黑白、肆意妄为的权利,它也必须遵循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则,也必须遵守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二、“形而上学同一性”辨析
下面再讨论所谓的“形而上学同一性”,黑格尔等人之所以在这种“同一性”的前面加上一个“形而上学”的帽子,目的就是贬低这种“同一性”。持“辩证同一性”观点的人对所谓的“形而上学同一性”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后者把形式逻辑的公式A=A夸大为世界的基本原则,绝对地看待事物的同一,排斥任何差别和变化,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从而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这种同一性是抽象的、僵死的同一。所谓的“形而上学同一性”真的是“形而上学”的吗?真的是抽象、僵死的同一吗?作者认为,这种批评是没有根据的,也是难以成立的,其理由是:
第一,虽然任何具体事物都“含有差别和对立于自己本身的东西”,但并不能否认事物具有同一性。
黑格尔等人对所谓的“抽象同一性”进行批评,他们认为任何具体事物都是“含有差别和对立于自己本身的东西”,所以很难说事物是同一的。作者认为,黑格尔等人的观点是偏颇的,虽然任何具体事物都“含有差别和对立于自己本身的东西”,但并不能否认事物具有同一性。我们以黑格尔本人为例,黑格尔的一生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少年黑格尔、青年黑格尔、中年黑格尔和老年黑格尔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在黑格尔的身上确实“含有差别和对立于自己本身的东西”。例如老年黑格尔与少年黑格尔相比较,二者既存在着对立关系,例如老和少的对立;也存在许多差异,例如年龄、面目、身材、身体内部器官以及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尽管黑格尔身上“含有差别和对立于自己本身的东西”,尽管少年黑格尔、青年黑格尔、中年黑格尔和老年黑格尔各不相同,但是不管如何变化,黑格尔仍然是黑格尔,老年黑格尔和少年黑格尔、青年黑格尔及中年黑格尔都是同一个黑格尔,或者说他们是同一的,我们决不会因为老年黑格尔与少年黑格尔存在着“差别或对立”,就否认他不是黑格尔。同样的道理,尽管任何具体事物都是“含有差别和对立于自己本身的东西”,但这并不妨碍事物具有同一性。
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一个事物既包含有差别和对立,也包含有同一,而且以同一为主;假若只有差别和对立,而没有同一,那这个事物就不是这个事物了。假如完全否认事物的同一性,我们就无法准确地辨认事物,也无法区别不同的事物,我们的思维就会失去确定性,我们的思想也会变成一团乱麻和一锅糊涂粥。
第二,事物的同一是具体的和现实的,并不是抽象的。
我们所说的同一性,并不仅仅是指事物自身的同一性,而且还包括不同事物之间的同一性。虽然不同的事物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与对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事物也有可能存在同一。例如这个矛与那个矛、这个盾与那个盾、这个男人与那个男人、这个女人与那个女人、这个工人与那个工人、这个农民与那个农民、这个地主与那个地主、这个资本家与那个资本家之间,就存在着同一性。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复杂的系统,该系统与其他系统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无论是事物自身,也无论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不仅存在着差异,而且还有可能存在着对立与同一。我们应该对事物的复杂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既不能因为存在着差别和对立,就否认同一的存在;也不能因为存在着同一,就否认差别和对立的存在。同一不仅存在于事物自身,而且还广泛地存在于事物之间,所以同一是具体的和现实的,并不是抽象的。
第三,矛盾的同一是一个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僵死的同一”。
在本文的开头,我们就对矛盾同一性的真正含义做出了解释:矛盾的同一性是指两个互相对立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方式,由对立关系转化为同一关系,最后成为相同或一致的事物。通过解释就可以看出,同一和对立并不是同时存在的,而是通过转化之后才从对立达到了同一,这就是说,同一是转化过程的结果。既然同一是转化过程的结果,那就是说矛盾的同一过程是一个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既然同一是一个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那它就不可能是“僵死的同一”。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形而上学同一性”并不像黑格尔等人所批评的那样,它并不是绝对地看待事物的同一,并不排斥任何差别和变化,并不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也不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这种同一性并不是抽象的、僵死的同一,黑格尔等人的批评也是难以成立的。
三、结论
由于“辩证同一性”对矛盾同一性的解释不符合同一的本义;由于“辩证同一性”把同一、差异和对立三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由于“辩证同一性”违背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可能导致逻辑和思维的混乱,有可能产生荒谬和不真,所以它对矛盾同一性的解释是不准确、不完善的。
相反,所谓的“形而上学同一性”严格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把“同一”概念与差异、对立等概念严格区别开来,所以它对矛盾同一性的解释更符合同一的本义,也更为准确、完善。通过辨析可以看出,所谓的“形而上学同一性”其实并不“形而上学”,我们应为它摘掉“形而上学”的帽子,应对它做出正确的评价。
2015年7月20日于郑州
注释:
[1] 陈定学:《重新认识矛盾的同一性》,见爱思想—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见中国社会科学网—争鸣—人文科学争鸣。
[2][3] 冯契、徐孝通主编:《外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