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勇:2015年中改革观察:下半年改革遭遇五大难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33 次 更新时间:2015-07-08 12:58

进入专题: 中国改革  

姜志勇  

 

当前,改革在执政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改革成败对于中国发展的关键影响也毋庸置疑,不过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特别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改革也将遭遇越来越多的难题和挑战。

2015年上半年,面临经济增长压力,中央着力实施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战略,与经济有关的改革顺序提前、实施提速,中央要求地方加快改革的声音也更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多次强调基层改革,李克强总理亲自推动解决改革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过,2015年下半年,改革要顺利推进仍然面临多重难题。

第一,改革泛化风险扩大

什么是改革?这一轮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什么改革是符合这一轮改革真意的改革?目前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改革措施集中出现,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人难以分辨改革的真假。和改革相关的三个词汇是改进、改变、改良,其中改良相对于革命,其义接近改革,但改进、改变的内涵和改革却相差甚大,有些工作上的制度、做法、服务调整可以称之为改进、改变,但却不能称作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这一轮改革的特点是啃硬骨头,也就是说要把啃硬骨头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但目前有些改革却没有啃硬骨头,没有针对工作中的核心难题,而是把一些皮毛的修饰、一些无关核心问题解决的做法当作了改革,这样的改革不能称之为改革,只能算改进。当前,有的地方和单位在改革中,畏惧于硬骨头的难啃,或硬骨头啃得少,皮毛修饰的多。

因为皮毛总要多于硬骨头,这给改革带来了泛化的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改革边界不断扩大,无论什么工作都可以扯上改革,改革好像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幽灵,不和改革发生关系工作就好像不得力,就不与时俱进,改革成了风尚,其实有些东西是要坚守的,在这一轮改革中,有的人就认为既然是全面改革,为什么没有政治体制改革?而在改革的设计者看来,这是需要坚守的部分。另一个是改革工作泛化,很多人把工作改进也算作改革,导致改革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改革泛化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一是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如果工作改进也能算改革的话,以后认真啃硬骨头搞改革的人就会不断减少;二是改革机构权力不断扩大,甚至成为凌驾于政党和政府之上的机构。

第二,部分改革正被拖延

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央深改组召开了十三次会议,部署了几十个重大改革项目,不过这些改革并不是每一个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特别是那些延伸到基层、需要基层政府来落实的改革,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在目前有的县城落户还是存在障碍。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公车改革,这个改革在有的地方一再被推迟,去年布置的时候说年底到位,后来说春节后到位,再后来说2015年年中到位,现在已经被推迟到年底了,这给基层干部造成了错觉,有的基层干部就认为,是不是公车改革在基层就不搞了?

基层改革的被拖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省市两级没有到位,下面盯着上面,如果省里公车改革没有搞,市级政府是不会抢先搞的。改革的一再推迟,说明改革硬骨头的难啃,在遇到改革阻力的时候,在既得利益者阻扰的时候,改革者正在协调各方关系,正在研究出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改革方案。

改革的被拖延是有传染性的,一旦某项改革被拖延可以不追究责任,其他改革也可能会效仿、被拖延,这对于改革推进来说非常不利,尤其是在当前改革监督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一旦拖延改革成了潜规则,成了地方干部无声的共识,改革必将失败。

第三,经济形势紧张下改革压力增加

今年以来,经济形势更趋紧张,经济保持一定增速的压力更大,在此情况下,经济改革和经济稳定的矛盾将凸现,而当经济增长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时,经济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能否齐头并进的关注度也将增加。

下半年,在中央稳增长压力加大的同时,地方经济形势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中小城市,例如中部某市,下属9个区县,今年上半年,其中五个区县的经济为负增长,市长多次召集各区县主要领导研究经济问题,并下了死命令,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区县领导还会有多少精力来关注改革?在没有精力、上级又没有明确改革时间要求的情况下,拖延正在成为一种策略。

通过改革的方式促发展,这是新的发展观,但当经济形势压力增大时,新的发展观见效还比较慢时,旧的发展观就会重新成为地方的选择。目前,地方稳增长的主要方法还是老办法:招商引资、上项目,即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来拉高GDP,今年,有的县又恢复了招商小分队,在每个下属科局都成立了招商小分队,并下达了招商任务,一些例如教育、卫生、环保等和经济无关的部门也有招商任务,他们本职工作时间都受到挤压,更没有多少时间搞改革。

第四,央地关系冲突加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革正在重塑央地关系,这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多项改革措施在重新调整央地的权力关系及利益格局。比如财税体制改革、司法制度改革,调整了央地的财权和司法权力,纪检制度改革扩大了中纪委对地方纪委的监督权,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得中央的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扩大了地方的审批权。

二是改革之中央地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这和这一轮改革的特性有关,这一轮改革是顶层设计、顶层主导的改革,改革也要靠顶层推动和监督,在顶层的推动下,中层和基层都处于被动的状态,如果中层和基层推动改革不力,则将受到顶层的批评,这使央地之间关系有了紧张,甚至冲突,今年以来,中央曾批评基层改革落实不力,特别是改革最后一公里没有落实好,而基层也对中央颇有微词,他们认为改革落实之所以不力,责任不在地方,而是中央顶层设计不接地气、改革方案出台频率太快。这种可能出现的互相认为对方应负改革责任的现象值得高层关注。

三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正在出现。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两种类型的糅合,一种是众所熟悉的中央集权型的层级制,即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各级政府之间是上下级关系。这是金字塔型。另一种则是扁平制,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方面,即在意识形态方面,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中央的面前又是平等的关系,他们都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对中央来说不论是省政府,还是县政府,他们都是平等的客体。金字塔型体现在行政事务上,扁平型体现在政治性事务上,很好的实现了政治与行政的分立。如今,在以上两种类型之外,又出现了第三种类型,即合作型、伙伴型,在某一类事务上,例如户籍制度改革、救灾,高层政府主导、中下级政府参与,虽然中下级政府要听从高层政府的领导,但他们也是有主见、有诉求的参与者,这些工作离开了地方的参与和配合,高层是干不成的,也就是说,在这些工作中,中下级政府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下属,又是伙伴。

随着中国日益迈向现代化,政府之间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良性的趋势,合作不但代表双方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也代表双方的伙伴关系,这相对于上下级之间的从属关系来说是一大进步。在美国,中央和州政府之间更多是伙伴关系,宪法约束下的合作关系,下级对上级没有从属依附关系。

第五,激情衰退后如何鼓励干群推进改革?

改革是需要激情的,没有激情很难激发人们推动改革的斗志,尤其是在改革面临重重难题的时候。而当前的改革就处于一个激情不断衰退的时期。这一轮改革启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中央深改组会议也召开了十三次,人们对中央深改组会议也从最初的兴奋、激动慢慢到了目前的比较平淡看待,中央深改组会议也慢慢的和其他中央会议一样,成了一个普通的会议。地方干部对待改革的态度也慢慢的把它当作了一项普通的日常工作。

这种现象是人类心理的必然反应,人们最初接触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新鲜感、喜悦感和激动情绪,但慢慢适应后,接触多了后,就会变得平淡。平淡的看待工作,能让人带着理性去工作,对工作是有利的,但改革却有点不一样,改革需要激情,需要激情来不断的鼓舞斗志。

改革是迈向理想的路程,激情是拥抱理想、对理想充满信心的态度,如果没有了激情,人们就可能对理想产生怀疑,就会安于现状。对中央来说,在群众改革激情逐渐衰退后,如何激发他们对改革的热情和信心?如何鼓励各级干部去坚定的推动改革?前不久中央深改组会议号召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不过改革促进派也需要激情和理想来支撑。

 

    进入专题: 中国改革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025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