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和:中国要有世界意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83 次 更新时间:2015-06-28 00:10

进入专题: 中国   世界意识  

苏长和 (进入专栏)  

世界意识比狭隘的民族复兴意识更为重要。否则,一个国家纵使拥有很多可调度的资源,拿着一手的好牌,若无宽广的世界意识、世界知识和世界人才储备为匹配,也不一定就能打得很好。

我以前在复旦大学给国际政治系本科生上课的时候,班上有不同国家的学生。除了中国学生之外,来自中东欧、非洲、西欧、北美、日韩等地的都有,学生们宗教信仰不同,其本国政治制度也不一,有的学生彼此国家之间甚至还有外交纠纷。所以,我上课的时候就特别注意相关国家知识用词的正确性和平等性,尤其是相关国宗教忌讳和历史人物评价的内容,讲起来格外慎重,有的时候甚至还要考虑本国教科书中的话语他们是否能理解和明白。当然,这种情况在国内学生上课时就不会出现,国内师生之间有“我们一家”的感觉,大家接受一样的政治教育,一样的价值,讲课的时候师生有默契和共识,自然就不太注意国际交往中的这些细节知识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许多全球问题离开中国的支持和配合根本无法解决,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呼声也在上升。有时我想,假设现在美国一夜之间坍塌了,中国陡然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被迫担负起许多国际事务的领导权,那么,依中国现在的国际事务管理经验和知识人才储备,能挑起这个担子吗?

大国之大,首先在于其有宽广的世界意识。“世”是时间,“界”是空间,也就是其思考内外问题,从更大的地理格局和历史时段而不仅仅只是从自己本位出发。

有人会说,中国人自古就有天下意识,难道天下意识不是世界意识?其实不然。过去农耕文明时代的天下意识,在地理和时间上局限很大,所谓天下体系,更多是个“想像的共同体”。到鸦片战争前后,天下意识封闭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地步,天下体系迅即崩溃,落得“天下之大没有中国”的境地。

中国现在崛起了,人们喜欢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振奋民族精神角度来说,应该多讲,但是,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一点的话,就会发现,毕竟现在全球化了,说话声无法关在自家门里,别人听了会怎么想?恐怕怕的成分多于爱的成分。所以,我觉得,民族复兴意识应该需要创造性地转化到世界意识复苏上,世界意识需要我们从人类大我的角度进行叙事甚至行动,因此,包容、共同发展、共生、亚洲精神这些概念就很重要。国家现在反复强调“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世界意识需要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别人,不能凭想像揣测,也就是说,要有世界知识储备。

有次我遇见一个房地产老板,他和西班牙人做生意,他不懂西班牙文,看不懂西班牙文合同,但是他爽快地签了合同。我问他胆怎么这么大,难道不怕被骗?他说对方看上去人挺老实,不像坏人。这着实吓了我一跳。中国有句老话,叫“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话在我的理解,所谓“外战外行”,根源在于不了解对手,很多时候靠想当然来判断和行事,那样自然要吃亏。了解对手后吃亏和不了解对手吃了糊里糊涂的亏毕竟是两回事,了解对手后做对了和不了解对手后蒙对了也是两回事。国家现在鼓励走出去,很多企业由于不了解当地国情,就仓促下手,不注重风险评估,血本无归的事例不少。当然,从我们国际问题研究来说,更需要加强对当地的国情民情社情的深度研究。过去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所做的满铁调查档案,对中国情况搜集之完备令人叹为观止。现在假设我们真的要在一个小国撤侨,我们是否能立马拿出当地的路况地图可能都是个疑问。当然,我们现在加强外国国情研究,不是为了搞殖民,而是了解对方,避免不必要的决策失误,大家一起共同发展。

回到开头。我们现在搞公共外交,其实也要注意话语的对象。我们在言说时往往内外有别,对内讲的话语与对外讲的话语不统一。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这种现象反过来看,实际上需要我们学会将内政外交中的重大问题,像上课时的传播一样,讲的让“国际学生”都听得懂,而不只是“自家人”听得懂,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中国的看法和理念传播出去。因此,学会国际政治语言的正确性、平等性、包容性、谦和性,对公共外交就至关重要了。

总之,世界意识比狭隘的民族复兴意识更为重要。否则,一个国家纵使拥有很多可调度的资源,拿着一手的好牌,若无宽广的世界意识、世界知识和世界人才储备匹配,也不一定就能打得很好。管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团队,道理也是如此。

(苏长和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


原文来源:东方网

进入 苏长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   世界意识  

本文责编:liuwen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82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