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和,1971年11月生,安徽巢湖人。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副教授(1999.7-2006.6),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2006.7-2011.6),2000年到2001年作为FREEMAN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CHAMPAIGN-URBANA分校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从事研究。研究方向:世界政治理论,中国政治与外交,国际组织。专著有《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21世纪全球政治范式》等,另有译著多部(如《霸权之后》)。
苏长和
苏长和,1971年11月生,安徽巢湖人。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副教授(1999.7-2006.6),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2006.7-2011.6),2000年到2001年作为FREEMAN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CHAMPAIGN-URBANA分校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从事研究。研究方向:世界政治理论,中国政治与外交,国际组织。专著有《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21世纪全球政治范式》等,另有译著多部(如《霸权之后》)。
论文
-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国际传播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的思索
- 全球治理的危机与组织变革
- 大变局下的全球治理变革:挑战与前景
- 民主的希望和未来在中国——谈谈中国式民主与美国式民主
- 战后国际体系的未来发展与中国外交理论
- 论中国海外利益
- 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
- 叙利亚危机:一国国内政治问题?
- 大陆与海洋视野下的亚洲秩序
- 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
- 中国的软权力——以国际制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1]
- 中国与国际制度——一项研究议程
- 市场、国家与社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限度
- 非国家行为体与当代国际政治
- 关于均势理论的几点思考
- 走中国的国际体系建设道路
- 中国与国际体系:寻求包容性的合作关系
- 中国与全球治理——进程、行为、结构与知识
- 中国地方政府与次区域合作:动力、行为及机制
- 中国模式与世界秩序
- 中国外交能力分析——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视角
- 苏长和、朱鸣:世界政治中的跨国利益集团
- 新型大国安全治理新方略
- 国际化与地方的全球联系——中国地方的国际化研究(1978~2008年)
- 中国外交要敢于“示弱”
- 理性主义、建构主义与世界政治研究——兼评《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
- 世界政治的转换与中国外交研究中的问题
- 发现中国新外交——多边国际制度与中国外交新思维
时评
- 国家共生:寻求一种新的国际政治文明
-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与理论贡献
- 世界政治体系演变的若干理论问题
- “一带一路”给世界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
-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 对立冲突的秩序观深深影响人类政治文明
- 准确把握中国制度精神
- 两种民主传统与中国民主的学术表达
- 西方为何一再曲解中国
- 西方为何一再曲解中国
- 设更多中国奖,引导国际关系“风”
- 美国该学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
- 构建世界新秩序需“求通存异”
- 国际经济组织该变了
- 要敢于不躲避不回避民主话题
- 中国外交“再出发”——纲举目张、登高望远
- 中国模式不会出口,别人也不易学
- 中国版的“世界银行”?
- 中国外交理论引领世界潮流
- 习近平外交理念“四观”
- 苏长和、金中顺:韩国政坛再卷风波——金泳三为何重提“5·18”
- 中国外交话语对外表达的几点看法
- 民主的希望和未来在中国
- 确立民主政治的中国坐标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不能“骑马找马”
- 中国政治学正走出百年西制崇拜意识
- 民主政治研究的误区及转向
- 为多极世界谋规则
- 中国“软”“硬”舆论反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