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亮点,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市场活力上取得显著成效,并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因素。两年多来,国务院提前两年完成了削减1/3行政审批事项的预定目标。尤其是今年以来,政府相继推出“三证合一”改革试点、全国四个自贸区共用一张负面清单等等,这些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改善了营商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未来3-5年,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带动其他各项改革。
简政放权“牵一发而动全身”,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重点。第一,简政放权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减少前置性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第二,简政放权涉及市场监管机构的调整。要调整市场监管权力结构,需建立决策和执行严格分开的执法监督机构。这些年来,市场监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尚未建立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相分离的体制机制,一些部门既管审批又管监管,使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要在简政放权改革中确立放管结合改革的新思路,重要任务是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的分离。有效的监管主要是事后监管,而不是前置性的审批,要建立法治化的市场监管,大大强化市场监管的有效性;第三,简政放权涉及社会组织改革,政府要加快向社会组织放权,依法赋予社会组织在行业监管、企业自律中的法律地位,形成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管的合力;第四,简政放权涉及中央地方关系的调整,中央向地方放权后,地方政府要能有效承接,地方需要在改革上有担当、有作为、有突破,能够把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发挥出来。
简政放权改革不仅涉及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社会组织改革,以及中央地方关系的调整,而且涉及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牵扯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未来5年,如果政府能把简政放权改革向纵深推进,就能在行政体制改革上取得重要突破。
推进简政放权,关键在于改革行政权力结构。简政放权改革向纵深推进,必然触及到深层次的行政权力结构改革。
第一,不深化行政权力结构改革,简政放权很难到位。从现实情况看,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容易产生“明放暗不放”、“下放权力含金量低”、“合并同类项”、“中梗阻”等问题,一些权力下放没有落到市场和社会的受益者身上。
第二,不深化行政权力结构改革,即使下放审批权,地方也难以承接好、落实好。例如,目前投资领域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数量减少约76%,但如果用地、环保、城乡规划等管理权限不能同步下放,仍会影响企业的办事效率,影响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效果。
第三,政府改革向纵深推进,需要向现有的行政权力结构“动刀子”。深化简政放权,需要推进行政机构职能和人事制度的纵深改革,要敢于向政府自身利益、向部门利益、向行政垄断利益“动刀子”。
未来5年,如何在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推进行政权力结构改革,成为简政放权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点。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深化行政权力改革,应当充分估计经济社会转型对行政权力结构改革的迫切要求。总的判断是:经济转型到了关节点,深化行政权力结构改革重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的经济职能,形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治理新格局;社会转型处于临界点,深化行政权力结构改革重在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有效协调利益关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治理转型到了关键点,深化行政权力结构改革重在建立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新格局。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