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多年前因博弈知纳什的A面,10多前因美丽心灵知纳什的B面。如今纳什走了,想起2年前写的只言片语,以此想念,永远的纳什!!!
偶尔翻检传记电影,以纳什这个天才数学家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为素材的奥斯卡影片《美丽心灵》进入视野。带着对纳什均衡的崇敬,因网络不时中断,分两次看完了这部影片。按照老习惯,又百度了一下影片的相关资料。当然,电影很精彩,情节和人物刻画得都不错,要不怎么会获得2001年度奥斯卡小金人呢?多数影评也比较中肯,聚焦在纳什夫妇的携手和对精神分裂症的抗争,这与片名契合,无可厚非。
在感叹纳什的数学天才和对分裂症的自我抗争的同时,其实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些误导或者不甚明白的,还是影片把虚幻的三个人物,与现实的纳什结合起来。不难看出,编剧和导演安排的三个虚幻人物,姑且称为纳什影像或虚幻,某种角度而言,就是纳什甚至可以说是所有天才的潜意识行为和思考。
众所周知,天才都是孤僻怪异的。正因为孤僻怪异,天才们才能在自己的独特空间,专注干净地干自己的事,思考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天才也是凡人,在他们或长或短的生命旅程中,尤其是取得天才成就进入成年后,他们不可能再在有限的空间内活动。或者说,在常人看到他们的孤僻怪异的一面时,他们还有哪些呢?电影无疑给出了答案。
纳什的第一个影像是他的浪子室友查尔斯,一个搞文学的,无拘无束的,感情和行为外露的愤青。这其实表达了每个人年轻阶段,好奇新世界,好奇新事物,同时厌恶现实尤其是陈旧的传统,开放、自由是其追求,喝酒打架泡妞是其表征。更突出的,在普林斯顿这个天才聚集地,人精要出头,绝不能服输,不能失败。这何尝不是天才们遇到的现实的、第一个的、致命的打击。最棒最优秀最出彩,成功成功,超出所有人,超乎想像的无所不能,不是一直困扰着纳什他们这些天才吗?查尔斯的纳什虚幻,恰恰符合了年少轻狂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持续着,激励天才们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即便纳什自己意识到患了不幸的分裂症后,这种内在的潜在激励,依然没有也难以抹去。如果抹去,那不就是天才。这个角度看,查尔斯代表的虚幻就是天才的原动力,追求自由和卓越。当然,天才也要食人间烟火,也有爱情追求,有快乐分享,同样只是表达不同。稍微留心一个细节的是,纳什与女友牵手后,查尔斯及时的出现,纳什羞怯的表达,这种心情何尝不是在我们普通人的自我陶醉中频频出现。
接下来出场的是威廉,一个构想的特工,机警冷酷果断。这与纳什成长的时代密切关联。二战及其之后的冷战大幕开启,作为数学天才,效力于情报机构,既是服务国家,也似乎在服务人类的和平。威廉的出现,实际上在电影开始就又影子了。普林斯顿的天才们,骄傲的不仅仅在理论的伟大发现和独特建树,还有怎么参与国家事务中。这种背景下,天才纳什不甘落后,更不甘被国家抛弃。进入惠勒研究室后,或者说发现博弈论的原创理论后,纳什开始证明自己的理论和天才是最优秀的,是能够做得与发现纳什均衡一样的成就。虚幻开始了,威廉来了,纳什的噩梦也真正地开始了。如果说查尔斯虚幻是年轻天才的追求,并不会毁灭天才智慧,那威廉虚幻就太致命了,荒废的不是时间,不是精力,而是毁灭天才的思考和理智。带着国家机器镣铐,这种幻想的行为给出了致命打击。事实上,自威廉出现开始,纳什天才思考停止了。但这有错吗?显然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威廉虚幻,恰是一个正常人成熟后追求的梦想,那就是干出让世人认可或者国家认可的现实成就来。天才的科学理论,只为天才的伯乐和追随者认同,凡人何须理论,更不需要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尽管偶尔无意识地呈现或者在演示理论的实证案例。
好在,纳什影像不只有查尔斯和威廉,还有威廉的小侄女,一个美丽的小姑娘。这一天使影像,无疑表达了天才的童心和纯净。相比成长后的普通人,天才们的童心更强烈,更容易直接表达出来,而且这种表达,与他们的日常行为一样,有些怪异和奇特。因为有童心,在天才们的内心世界里,才有快乐,才感到一切是那么美好。恰如小天使给纳什带来的习惯性表达,飞、飞翔。
为了战胜,或者更好的表述,是克服分裂症,纳什强制地与他的三个影像疏远、分离。从咆哮到无言再到形同陌路,纳什的愤怒变得那么冷淡甚至冷漠,即使小天使再次张开双臂,纯净的眼神期望纳什拥抱,也被拒绝。这种拒绝,当然从查尔斯影像开始。这种拒绝,某种程度上也是天才的无奈和自我丧失。尤其在诺奖颁发的大厅里,三个影像依次而立,用一种期望和失落的眼神看着挽手而去的纳什夫妇,这在大多数眼里为纳什克服分裂症成功而高兴,其实应该为纳什失去了天才的内心空间,感到惆怅。
无论天才,还是凡人,都有各自的空间。遗憾的是,不可阻止的成长,使我们流失的,不只是岁月沧桑,不只是人情冷暖,还有各自空间最珍贵的最原始的东西,即便这些是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