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萼:台湾经济发展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984 次 更新时间:2005-09-21 18:46

进入专题: 台湾  

魏萼  

一、前言

台湾与大陆均为中国人的地方,他们都拥有古老中国文化的资产.中国这部经济思想史是部市场经济发展史,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当前世界经济的潮流也是以私有财产制度为主轴,时代巨浪潺潺滚滚,来势汹涌。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在二十一世纪里无法与世界自由市场经济思潮相分离.(註一)台湾经济与中国大陆经济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中华经济圈的主要成分。

几十年来台湾经济发展成果亮丽,政治发展随之,但颇有争议.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已令世人刮目相看,预料政治改革势在必行。(註二)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经验均可为中国大陆的借镜.台湾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出现了违背中国历史文化的台湾独立声浪,而中国大陆的政治改革或许会造成政治的不安定,此似可以防范於未然。(註三)

二、经济中国:台湾与大陆经济的趋同

若能把「真国民党」的孙中山经济思想与「真共产党」的邓小平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则可建设一个富而强的中国。中国只有一个,台湾与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由於历史文化的因素,抗日胜利之后中国的内战与中西文化冲突,因而有暂时的中国分裂;这就是现阶段的「一国两区」。

在台湾,自从西元一九四九年开始实施了以私有财产制度和市场经济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方针,这曾与中国大陆有了明确的对照,这段期间中台湾经济以美国资本主义为学习对象,而中国大陆则以苏联社会主义为主要张本。一九七八年以后的中共经济发展方针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因为中共改变了。(註四)邓小平先生的睿智和勇气,将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带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个新的经济发展设计就是倾向於西方主流经济思想,一反过去一味走上反西方主流思想的马列主义经济思想,特别是史大林的经济发展模式。

西方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呢?其答案是私有财产制度和市场经济。这正好与中国传统主流经济思想虽然不同,但在方向上是相符合的。於是这个经济发展的新设计也得到了实践与检验,并且证明邓小平所领导中国新经济是正确的。这也已奠定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基础.(註五)

凑巧得很,中国大陆新经济发展的方向正好与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台湾经济发展制度与政策相当近似。这就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具体的说,它是倾向於西方亚当。史密(AdamSmith )和约翰。凯恩斯(John M.Keynes)的经济思想。如此,中国大陆经济学的教育方针和经济发展模式已转向美国、西欧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远离苏联以及前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註六)

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已经定位了,继之的是政治改革。台湾过去的经验也是如此。台湾经济发展之后,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到相当水平之际,开始要求民主的呼声愈来愈高;这是一个现代化发展的规律。中国大陆自然亦不能例外。中国大陆实施民主改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台湾政治改革民主化之出现了「台独」,而中国大陆政治改革民主化将对中共政权提出严正的挑战。但这是一件不能回避的事实,如何面对此一新历史的趋势,这要考验中国知识份子的良知与智慧了。(註七)

不过一个可以肯定的是:西方文化资本主义(或说之为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必须提出正面的防范。(註八)换言之,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是什么?大家必然要正面因应。台湾民主化的经验缺乏中国特色的结局是台湾本土化的「独立运动」,制造了两岸的紧张气氛。中国大陆的民主化若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中国的再分裂,甚至於发生内战的危险,此不得不慎。(註九)

至於台湾与大陆之间经济发展模式的互动与趋同性主要的原因为:苏联以及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失败和政权土崩瓦解的教训,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以及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成绩以及亚太「四条小龙」经济发展的傑出表现,邓小平卓越的智慧与领导等因素促成的;於是中国大陆经济改革与开放得以顺利进行。即使没有台湾经济发展经验的刺激,中国大陆本身亦会走上改革与开放,迈向富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与本质.(註十)

台湾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也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与开放速度而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关系.最近二十几年来台湾对外经济关系已从一九五○-一九七○年以日本为重,转向为一九七○-一九九○年以美国为重;近年来,一九九○年以后台湾对外关系则以中国大陆经济为腹地,彼此唇齿关系非常明显,这与中国大陆自身经济发展方向有了密切的关系,预料这个现象将逐渐加强。台湾与大陆将共同组成亚太(中国)经济共同体中的重要部份,贡献世界整体经济,此一新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将吸引美国(特别是犹太经济集团)以及日本等经济强权暗潮汹涌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竞争,如此当可使中国经济锦上添花。中国进入WTO 之后经济加速迈向市场经济也是必然的,这是中国顺应世界观经济环境的需要。

易言之,台湾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制度与政策的趋同将愈来愈明显,而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也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发展之后,政治发展必将随之。而中国政治的发展之后又可再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彼此互为因果。

三、两岸经济改革后的政治发展

二○○○年五月二十日台湾总统陈水扁就职以后,一方面可明确看出台湾政权已经改变:这似从一个中国分离出来的台湾独立国家,这也已表示台湾与中国的不同。另一方面,中国政权也已经改变:今日的中国:这似是已从马列主义(特别是苏联史达林模式)共产政权改变为非马列主义共产政权。台湾仍然称之为中华民国,大陆则仍然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实二者彼此在本质上已经有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与过去不同,因为并没有诉之武力,这就是所谓的宁静革命。(註十一)

台湾本土化是一条必然的途径,而台湾民主化与台湾本土化之关联性甚高。由於台湾特殊的文化与历史,台湾本土化过程甚容易变成台湾的独立运动;於是蒋经国政权转移到李登辉是一个过渡,从李登辉政权转移到陈水扁政权则又是另一个新政权的开始;民进党人士认为这是「政党」的轮替,事实上这已经是统、独「政权」的转移,此影响台湾的前途甚为深远.(註十二)李登辉所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从执政党到在野党的过程,颇富戏剧性。

李登辉有当时反对党(民进党)的情结,将政权移交给民进党这自以为是一种成就,而沾沾自喜,这莫非是一个政治笑话。因此有许多中国国民党的党员要求开除他的党籍,这是有道理的。拥护李登辉的人士则认为李登辉是民主先生,说他对於台湾民主化、现代化是有贡献的,并且也认为他把政权和平转移给民进党的现象很像苏联哥巴契夫的新思维(Prestorika),其推动苏联改革之后终将使苏联解体,进而使昔日东欧社会主义独裁国家转变成为今日资本主义民主国家。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产主义政权何以仍然在表面上屹立不摇呢?中共因为走上富有中国文化的「大同社会主义」,而中国经济传统思想是私有财产制度和市场经济为主轴的。由於中国文化有整合性、持续性和创造性,所以中国共产主义依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依然屹立不摇.若我们再进一步探讨现阶段中共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本质,则不难看出中共已从马列主义的共产主义体制,特别是史大林模式的经济发展体系似已完全崩溃、瓦解无遗.中国共产主义本土化之后,事实上已经走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同社会主义.换言之,孔子的「大同理想」正是中国人共同努力奋不懈的目标。(註十三)具体的意义是中国的经济已回归中国,特别是「经济的中国」。这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九年台湾经济奇蹟期间的经济发展模式甚为相似。

由於台湾与大陆的长久彼此敌视;但很不幸的是台湾经济虽持续发展,但近年来逐渐西化,同时台湾经思潮济明显远离「经济中国」,失去社会正义,甚为可惜。若能摆脱政治因素的考量,台湾与大陆经济制度与政策自然会逐渐趋同,迈向富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经济发展方向已使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成绩亮丽,超越台湾经济奇蹟期间(一九四九-一九八九)所创造的经济成长,此一成就已令举世注目。

而中国大陆市场的经济改革成功之后,此是否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大陆的民主的政治改革,此亦令举世关注。可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摸式不足取,而台湾经济发展后的民主政治过程也可以为未来中国大陆政治改革的殷鑑.若中国大陆政治改革能够顺利成功,此足以提供经济再发展的基础.其中,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教育观念极为重要。台湾经济、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崇洋派」,已造成了台湾现代化的重大代价,这是中国大陆必然也会发生,应该给予适当的防范。(註十四)

中国民主政治改革过程中的选举制度若实施不当,岂止於中国社会政治的混乱而已,也可能产生中国的分裂与内战,进而使中国同胞再度受到严重的伤害。此不可不慎。这是基於中国人的民族性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了,当然这有百余年来中国落后的经济和薄弱的民主政治教育有关.

四、西方文化、资本主义在中国

西方帝国主义是从十八、九世纪以后的殖民地政策开始逐渐变本加厉,这与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盛行有关;这是由经济资本主义,转而为政治资本主义,进而是文化资本主义的侵略。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区域民族主义的盛行,民族国家风起云涌;新兴民族主义兴起,这表示经济资本主义或政治资本主义的殖民政策逐渐告终,起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资本主义.他们企图以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行为模式为工具来渗透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是要迈向政治民主化的途径的,但绝对不是西方的那一套,这是因为中国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民进党籍陈水扁总统於二○○○年五月二十日的就职演讲特别强调自由、民主的意义,此似乎要以此为政策工具来刺激中国大陆的自由化、民主化,并且也要讨好美国等西方国家。(註十五)当然的这多少暗示他在抗拒中国的统一,也有台湾国际「地位未定论」的呼唤。陈水扁先生是一个弱势的总统,他是一个典型的「畏威而不怀德」而且富有殖民地特色奴隶性的台湾人。陈水扁与李登辉不同,李登辉是一个富有日本人武士道精神的台湾人,他有促成台湾共和独立的使命感。(註十六)

再说,陈水扁的日本人,美国人的背景不甚强烈,还有他站在民进党的立场上又与李登辉站在国民党「监守自盗」的性质不同。所以陈水扁的政治资源比较薄弱,但陈水扁可塑性高,投机性强,他为了执政,保持其所谓的新中间路线以培养其政治资源,有朝一日若他的政治羽毛已经丰富以后,或许也会展示其权力欲和使命感。但这对他来说,机会不大,因为只要有强大的中国,那会有独立的台湾呢?眼看中国在二十一世纪里势将强大,另外,美国、日本为支持台湾的势力也不敢正面支持台湾的独立,因为中国的强大,这些列强国家也不敢得罪中国大陆的看法,只好採取联合台湾施展其「文化资本主义」以改变中国的策略。台湾民进党的新政府将竭力力求表现,防止黑金等腐化,为了继续执政,其当会戮力以赴把台湾治好。基本上新政府对台湾来说应该还是利多。而值得注意的是陈水扁先生的就职讲话里两次强调台湾人站起来了。确实如此,陈水扁先生也暗示台湾仍有独立的可能,惟只要中国强大那里会有四邑的分裂呢?正如当今的西藏、新疆等地表面上不敢藏独或疆独一样,但根据目前趋势观之,台湾跑出去的可能性不大。(註十七)

陈水扁先生的当选台湾第十届总统,自称台湾之子,而李登辉则应为台湾之父,若无李登辉的长期政治铺路工程,陈水扁是不可能当选的。李登辉沾沾自喜说政权交给民进党是成功,这也证明李登辉替国民党总统候选人连战的助选是虚假的。总而言之,李登辉过去十二年的执政,都是在真真假假的政治争议当中渡过,他被誉为台湾的民主先生,走出了台湾的李登辉路线。所谓李登辉路线,自喻为爱自由,爱民主,爱台湾,其实李登辉是假藉爱自由、假藉爱民主、来搞台独。所以说他是台湾之父,其是有朝一日台湾若独立成功,他则可从「台湾之父」摇身一变成为「台独之父」。具体而言,从蒋经国的中华民国(第一共和)到李登辉的中华民国在台湾(第二共和)(註十八)

以至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第三共和)等是李登辉奋斗努力的目标。这可能吗?目前台湾的新国民主义和台湾教义派的主张是主流思想。并且认为台湾统独之争是国共内战的产物;并认为如今国民党在台湾已下台,固然「一个中国」的基础也当然应该下台。(註十九)并且说中共的北京政府心中没有台湾人民,台湾人民不热爱一个中国,中共谈一个中国是患了历史盲症等语.(註二十)此种说法极为不正确,也相当危险.

五、汉唐对匈奴、吐蕃的和亲政策

中国历史上汉唐的「和亲政策」正是大中国、堂堂正正中国人宽宏大量的象徵。中共对台湾,对西藏、新疆、蒙古等地应给予协助与支持,避免发生冲突,中国应帮中国人,中国人应对中国人的让步。推而远之,对於其他民族国家应採取扶弱济贫的政策。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王道思想的表现.以上所表现出来的是政治经济层面的落实。「一个中国」的原则甚为简单,但在某些人士看来何以相当困难.这个前提,在二十一世纪里基本上似乎可以解决,否则必然会带来战争的危险.这是中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若「一个中国问题」原则可以和平解决,台湾与大陆将可省下钜款的军事负担,共同和平发展经济合作,如此中国人一定可以富强起来。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以汉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贞观之治」为模样,若能实现,当然是中国人的福气。因为这不但是两岸彼此间的零敌意,也是中国人的双赢.此大家瞩目以待。(註二十一)

当前台湾何去何从的国际定位似有前途「未定论」的感觉,此颇为危险.从台湾近四百年的历史观之,自从一六二三年荷兰人的?琢炜?迹???啻握?ǖ母?妫??旧隙嗌儆η阆蜢吨泄???涔?市缘钠?障嗟迸ê瘛R痪虐税四暌岳蠢畹腔韵壬???甑闹凑???固ㄍ宓匚荒:??恕#ㄔ]二十二)

二○○○年五月二十日陈水扁先生的新政府似乎更使台湾何去何从「悬案化」了。诚如陈水扁所说的他的就职演说要使国人满意,美国人接受,中共没有办法找到藉口来反对。的确,他的就职演说,各方反映相当不错,但是若从另一角度看,不满意的人士也非常多。这就是所谓「放诸四海而怕准」,反之或则为「放诸四海而不准」的矛盾现象。(註二十三)这莫非是陈水扁先生殖民地台湾人投机心态的具体表现吧!

陈水扁的新政府何去何从各方甚为关注。他口口声声台湾人站起来了,但他也说要两岸共同来处理未来「一个中国」的问题.这可以看出来彼此可以努力的空间甚大。(註二十四)台湾是统、是独皆有可能,这要看中共与国际;但若又从中国历史观之,只要有强大的文明中国,那会有分裂的四周呢?台湾问题更不会例外。「联邦」、「邦联」、「国协」等均不合於中国的文化与国情。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诚如王阳所说的是万物一体,或多元化一体.中国应以汉族为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心的多元化一体,可是几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地区如蒙古、新疆、西藏、广西等地仍然将是未来历史中国中的重要隐忧.为了消除中国后代子子孙孙的后患之忧,「共和国」的体制仍将是中国的最主要。(註二十五)

台湾与大陆之间最大的问题在於台湾教义派人士的狭隘族群主义与中国大陆激情民族主义之间的落差太大。这是历史造成的悲哀。唐太宗所言「社稷一戎衣,文章千古事」可为殷鑑;中国大陆的中共如何效法汉唐盛世的「和亲政策」以解决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敌对状态.

中国历史上始自两周,一向以华夏中原为中心,而以逐唐中原为目标,尤以柬周春秋战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代表。举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三国、南北朝的五胡十六国或五代十国等等皆是典型的例子。中国历史上总是分分合合的「大统一」或「大一统」政权;统一时期是所谓的「大统一」时期,分裂时期则为「大一统」时期,分裂是为统一的准备,也是统一的过渡。这个历史规律一再、不断的循环.这似可供研究台湾前途的学者们参酌。可惜的是「历史的悲剧」的重演。唐太宗有言,以史为鑑可以知兴替,请识者三思。西方世界的所谓新剑桥学派(Neo-Cambridge Shool )所引伸的「七块论」试想支解中国的想法甚值国人警惕,他们的代表性人物有奈罗(Lester c.Thurow),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ezeziniski),杭亭顿(Samuel P.Huntington)等人。(註二十六)

台湾的国际地位似乎又回到一九五○年代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Truman)所说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这,虽然台湾政治当局一再否认这个事实;这,或将带来海峡的新危机.

六、结语

五十几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的方向、制度、政策等,虽非尽善尽美,但基本上是正确的,成功的。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又大陆经济,由於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均不利於中共,於是不得不採取那些不能为经济学家所接受的经济发展方向、制度、政策。这些都是阶段性的过渡,因为二○○○年以来中共经济已经回归本土化的「经济中国」。这已将一九四九年以来中国大陆经济脱了胎、换了骨。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如何从经济的「恶性循环」转换为经济的「良性循环」呢?除了上述经济制度与政策之外,中国经济如何拥抱世界市场经济,走出世界市场经济等极为重要;其中如何吸引外资及发展外贸是关键性的手段。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资与外贸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另外,台湾一向重视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同时也崇尚宗教自由,特别是民间信仰甚为发达,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为文化与宗教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註二十七)

台湾经济发展也有一些错误经验可以为殷鑑的,譬如说官商勾结贪污腐化、黑社会的介入工商界等现象;还有,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皆可能在未来的中国大陆出现.不过一九四九年以来,台湾经济发展所採取的藏富於民、民富国强的市场经济,这个方向甚为正确,因为此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文化是一致性的。这一点,中国大陆也朝此方向正在实施中,因此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前途将是一片蓝天。(註二十八)

註释:

註一:魏萼,「中国国富论」(一个富中国特色的新国富论),时报出版社,台北,二○○○年,第一至二十页。

註二:林荫庭,「追随半世纪」(李焕与经国先生),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台湾,一九九七年,第二五○页。

註三:同註一。

註四:同前。

註五:理查。伊凡着,庄胜雄译,「邓小平传」,希代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台湾,一九九四年,第一三三页至二六五页。

註六:同前。

註七:同註二。

註八: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ezezinski),林添贵译,「大棋盘」(The Grand Chessboard),立绪出版社,台北,台湾,一九九八,第二五八至二八二页。

註九:同前。

註十:同註一。

註十一:魏萼,「中国国富论」(经济中国的第三只手),时报出版社,台北,台湾,第一至二十五页。

註十二:同註一,第六一六至六一八页。

註十三:同註十一,第四十二页。

註十四:同前。

註十五:陈水扁先生於二○○○年五月二十日就职第十任中华民国总统,他的就职演说内容似又重回「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历史阴影。

註十六:李登辉,「台湾的主张」,远流出版社,台北,台湾,一九九六年,第二十一至三十八页。

註十七:李登辉,「经营大台湾」,远流出版社,台北,台湾,二○○○年,第三至十三页。

註十八:陈水扁自命为台湾之子,详请参考他的着作「台湾之子」,晨星出版社,台湾,二○○○年。

註十九:吕秀莲於二○○○年五月二十九在「国家展望文教基金会」所主办的一项学术研讨会发表专题演讲.

註二十:同前。「台湾地位未定论」乃一九五一年九月旧金山和约签订的建构。在此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於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发表声明中谈及。

註二十一:「盐铁论」,中华书局印行,台北,台湾,一九八五年。

註二十二:同註十六。

註二十三:同註十五。

註二十四:同前、

註二十五:黄丽生,<正史中分裂时代的「中国」>,「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夏潮基金会编),海峡学术出版社,台北,台湾,一九九七年,第一四六至二○七页。

註二十六: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着,林添贵译,「大棋盘」(The Grandchessboard),立绪出版社,台北,台湾,一九九八年,第二五八至二八二页。

註二十七:同註十一。

註二十八:同註一。

(魏萼,淡江大学国际研究学院院长、教授)

http://www.future-china.org/csipf/activity/20001018/mt200010_01.htm

来源:http://www.future-china.org

    进入专题: 台湾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