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超:变革中的伊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88 次 更新时间:2005-09-06 00:24

进入专题: 伊朗  

唐志超  

除了真主安拉外,这里一切都在变。

上月,适值伊朗总统大选如火如荼之际,应伊朗外交部“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IPIS)之邀,本人有幸再次访伊。时隔3年之后,重返德黑兰,不仅亲身体验了总统选举,也强烈感受到了伊社会正在经历的巨变。

总统选举与“宗教民主制”

本人访伊期间,伊第九届总统选举刚刚揭开帷幕,这让我有机会零距离观察伊朗的“宗教民主”。这次总统选举可谓伊斯兰革命26年竞争最为激烈、火药味最浓、戏剧性最多的一次总统选举。共有1014人报名参选,其中既有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前议长卡鲁比和德黑兰市长内贾德等达官贵人,也有许多平头百姓,包括一位年方18的待业女青年,一位年过八旬的看门老汉。经负责选举事务的宪法监护委员会(简称宪监会)的审核,最后只有8人获得参选资格。

伊朗的选举与西方国家并无多大不同,除了各候选人不得互相攻击对方外。8名候选人都成立了自己的竞选总部,并在伊斯法罕等大城市设立分部。令人惊异的是,每位候选人还都建立了自己的竞选网站。内贾德还每天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的竞选日记。各候选人在竞选开始后,也开始马不停蹄地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拉选票。大街上随处可见候选人的招贴画。国家控制的广播电视专门为各候选人安排了发表竞选演说的时段。竞选新闻也充斥伊各媒体,各候选人的言论和活动占据了各报刊的主要版面。本人前往古都伊斯法罕参观期间,恰好在机场碰到了前来该市宣传的卡鲁比。刚下飞机,卡鲁比就被记者以及热情的支持者围了个水泄不通,候机大厅人声鼎沸,支持者们挥舞着旗帜,不停地高声呼喊口号。卡鲁比被人群团团簇拥着,几乎站不住脚,但还不失时机地发表演说。这一热闹场景持续了半个小时才结束。卡鲁比的支持者中,有一群来自伊斯法罕大学的女生格外引人注目,她们一边挥舞着小旗一边呼喊卡鲁比的名字,见到我这个外国人还特意散发给我一张印有卡鲁比头像的宣传画。

“宗教民主制”是伊朗的独创,其理论和实践创始人是伊朗前革命领袖大阿亚图拉霍梅尼。所谓“宗教民主制”,就是建立在伊斯兰基础之上的民主制。霍梅尼有关伊斯兰政府等一系列政治思想是“宗教民主制”的理论基础。1989年哈梅内伊继任领袖后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并亲自提出了“宗教民主制”这一概念。概括起来,它有几个特点:第一,强调政教合一;第二,建立伊斯兰政府;第三,主张共和,反对君主制;第四,实行三权分立,以领袖为核心的权力制衡体系;第五,强调民意与选举。

对伊朗这一“宗教民主制”,外界可谓毁誉不一,有的攻击其是“独裁专制”,有的称其是“半民主制”,也有的则是倍加赞誉,称其是伊斯兰世界的“典范”。依笔者看来,伊朗的“宗教民主制”确实有其特色,包含了很多民主成分,兼有伊斯兰和西方民主的成分,在伊斯兰世界也是独树一帜。如果要打分的话,伊朗、土耳其和马来西亚称得上是伊斯兰世界的三个民主样板。

很难想象,这都发生在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笔者在2001年曾访问过伊朗,时隔3年之后再到德黑兰,恍惚置身于另外一个国度,伊朗社会已发生巨大变化,变得日益开放、自由和多元。

1997年哈塔米当选总统后,尽管人们对其8年来在经济上的作为还存在争议,但对其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却基本看法一致。哈塔米执政以来,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改革措施,放宽对社会控制,积极倡导言论与新闻出版自由,扩大妇女权利,使一段时期以来伊朗僵化、保守的政治和社会氛围有了极大改观。从政治上看,政党政治重新活跃,涌现了20多个新政党,目前伊正式登记的政党团体达300多个。改革与保守等各种政治力量竞争异常激烈,各派在对美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存在明显政策差异。民众的参政热情有了很大提高。2001年总统选举中,有817名报名参选,甚至卖袜子的小贩和流行音乐歌星都报名参选。2004年国民议会选举有8000多人报名竞争290个议席。2005年总统选举有1014人报名参选,创历史之最。从投票率看,这次总统选举第一轮达64%,远超过人们的预期。

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是伊朗市民社会日益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据统计,目前伊全国有8000个非政府组织,其中德黑兰就有2000多个。这些组织相对独立,既不是宗教的,也不是世俗的,他们承担了原先政府和宗教组织所承担的任务,但不受宗教权威管辖,其影响力正越来越大。它们主要从事妇女权利、儿童权利、环境保护、人权、就业、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常举行会议和权利保护等各种活动。参与非政府组织成员大多为年轻人。德黑兰大学的一位教授称,伊朗社会正在“非政府组织化”。最近英国出版的阿文报纸《中东报》指出,哈塔米政府的最大成就就是建立民权机制,并逐渐把政权移交给社会大众。

伊朗的社会也正变得日益开放、自由。2001年在德黑兰时,在公开场合你会发现青年恋人之间总隔着很大一段距离,不得过于亲昵。而现在公园里到处是手挽手的情侣。男女一起出游很常见。陪同我的一位年轻伊朗朋友说,几年前,德黑兰的年轻人喜欢晚上爬德黑兰城北的山。到了山顶,“风化警察”就会呵斥男女分开,不得拥挤在一起。一些年轻恋人被迫分开,只能隔着这些警察遥望着对方。如今,“风化警察”已基本不再“多管闲事”了。爱美的女士穿戴的袍子和头巾也是五颜六色,原本的黑色越来越少,穿着也越来越大胆,身体露得越来越多,也可以涂脂抹粉。大街上,许多女孩都身着牛仔裤,并挽着裤脚,露着脚趾。

引人注目的还有伊朗媒体的繁荣。在中东国家,伊朗可谓媒体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尽管几年来有上百家改革派报刊被保守派取缔,但总是一家刚被取缔,很快又会出现一家新的来替代。哈塔米上台之初,全国只有5份全国性报纸,目前增加到60多份,日发行量从原先的12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350万。大学生媒体近年来也是异军突起。其拥有的报刊由8年前的200家增加到目前的2200家,发行量达200万。报刊上言论也相当自由,什么政治观点都可看到,除不得批评领袖和伊斯兰体制这一“红线”之外,可以批评任何人、任何事。不过,近日拉夫桑贾尼提出,对哈梅内伊的批评也不应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因特网发展迅猛,已成为伊朗青年人接触和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口。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称,到2005年底网民可达1500万(全国人口约6770万)。值得一提的是,波斯语的博客(BLOGS)网站达10万之多,据说其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在网络日志上年轻人无所不谈,几乎毫无禁忌。移民欧美的伊朗人与生活在伊朗的居民一样,一起参加讨论。有专家称,因特网正在改变着伊朗的政治进程。

与许多阿拉伯国家一样,伊朗的家庭卫星电视也是遍地开花。尽管议会曾专门通过决议禁止家庭安装卫星天线,警察也曾入门搜缴,但近年来实际上基本呈无人管理状态,如今在德黑兰几乎每个有条件的家庭都安装了卫星天线,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法不责众。据伊朗朋友讲,他们可以接收到境内外共200多个频道,尤其是欧美的电影、体育和音乐等频道非常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可惜的是,泥沙俱下,一些不良节目政府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进行限制。据说许多年轻人在家偷偷收看境外色情频道,对此家长们很无奈。值得一提的是,德黑兰还开有一个卫星电影频道,每天24小时播出配有字幕的美国原声电影。在伊斯兰国家中,尤其是反美国家中,这些应该说都是极为罕见的。

伊朗目前与美国问题实际上是伊朗内部的问题

中国和伊朗在许多方面非常相像,如都是文明古国,都在搞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伊朗的经济开放水平实际上只相当于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初。此外,与中国日益老年化不同的是,伊朗却是一个非常年轻化的社会。据统计,3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2/3。在伊朗,年满15岁就可获得选举和被选举权。因此,在这次总统选举中,近4700万选民中年轻选民就几乎占了一半。难怪年轻选民成为各位候选人争相拉拢的对象。在伊朗地位相当于北大的德黑兰大学更是每位候选人必须拜访之地。为了争取年轻选民,拉夫桑贾尼在第一轮选举前专门安排了与大学生进行对话,并进行电视直播。进入第二轮后,又再次去德黑兰大学发表演讲。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影响力有多大。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因特网和卫星电视的广泛传播,以及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1979年革命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伊朗人,正在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交流中,几乎所有伊方专家都指出,未来5~10年,随着青年一代逐渐成长起来,伊朗社会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包括对美政策。目前伊朗执政的主要是第一代领导人,平均年龄70岁左右。他们多参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巴列维政权的斗争,革命色彩浓厚,过于意识形态化,他们的思想信仰很难改变。与第一代领导人相比,第二三代领导人更灵活务实,重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融入国际社会,更强调伊朗的国家利益。现在与欧盟进行谈判的以鲁哈尼为代表的伊朗核谈判代表团成员多属于第二代。

未来5~10年,第一代领导人将陆续退出政治舞台,政权将过渡到第二、第三代领导人手里。伊朗人认为,第一代领导人与青年一代之间有着很深的代沟。伊朗目前与美国等西方世界的问题实际上是伊朗内部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代际问题。老一代现在所持的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思想观念,做不到与时俱进。因此,短期内现有政策将继续维持,如果现在谁要改变政策,那无疑于政治自杀。但5~10年后,随着新一代的陆续接班,这一切将会发生变化。一位专家称,伊朗新一代崛起后,他们的革命观和价值观都会发生变化,也会改变对美国的态度。一位青年学者甚至表示,10年后,随着现在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并掌握大权,届时除了真主安拉外,其余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保守派人物内贾德意外当选总统后,人们开始担忧起伊朗的未来,是继续向一个现代社会方向发展,还是转向宗教色彩更浓,更保守呢?笔者认为,与其说内贾德是一个保守派,更不如说他是一个务实保守派。因此,对内贾德时代伊朗的未来走向目前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伊朗日益走向开放、自由的大趋势任何人也不可能阻挡,内贾德也不例外。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室主任)

(本文摘自《看世界》第8期)

    进入专题: 伊朗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7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