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的支撑点和大选格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67 次 更新时间:2015-03-25 22:20

进入专题: 李光耀   新加波  

马亮  



判断一家书店是不是位于新加坡,其实很简单。走到书店的橱窗,或者步入书店的门厅,赫然映入眼帘的一排书,如果清一色是李光耀的面孔,那么毫无疑问,你是站在新加坡的书店里。

作为这个东南亚热带岛国的缔造者,建国之父李光耀的思想在新加坡深入人心,从书店的布局就可见一斑。去年本地畅销的一本书,就是李慧敏的《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一看书名就让你意识到,李光耀代表着新加坡,新加坡就像是李光耀的。

毋庸置疑,政治强人李光耀为新加坡留下了许多最关键的政治遗产。时至今日,他仍然像一个巨人一样,新加坡人活在他的阴影中。不管人们持怎样的态度,他都会在长久的时间里影响新加坡人的话语、行为和未来。


有“后李光耀时代”吗?

也正因为如此,李光耀去世的消息对新加坡而言影响巨大。国际媒体和政界也十分关心——上个月,英国《金融时报》不失时机地刊出了戴维·皮林的《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不吝铺陈新加坡可能面临的种种困境。

但是,经过了建国50年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特别是在李光耀于1990年卸下总理职位的最近25年来,李光耀实际上在日益淡出普通新加坡人的生活和视界。

新加坡的华文报纸《联合早报》,甚至在2011年李光耀退出内阁之际,就刊发社论《后李光耀时代的开始》,认为“今天就是新加坡谱写全新政治历史的重要起点”。

不错,他仍然担任所在选区的议员,仍然作为资政提供决策意见,仍然被媒体和学者追捧与热议。但是,新加坡过去20多年的平稳发展已经证明,“后李光耀时代”可能是个并不存在的伪命题。

政见观察员认为,没有李光耀的新加坡,可能不会像一些观察者所预测的那样危言耸听,但也不会像某些乐观者所期许的那样美妙绝伦。

国民心中的李光耀

由于问题较为敏感,有关李光耀的本地民意调查并不多。不过,大多数新加坡人对他的态度,以感恩、尊敬与认同居多。当然,私底下骂李光耀的新加坡人也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底层的低收入者和“夹心层”的工薪阶层,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往往更有怨言。

新加坡人对李光耀的态度,可以说是“爱恨交织”。禁酒、禁烟、限车、无处不在的罚款、强制公积金制度,这些不自由乃至被人视之不人道的政策,饱受国民和外国人的诟病。

相对来说,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对李光耀的认同感可能更高一些。在这里,至少你有了切实的参政议政权利。

强人政治会给一个国家打下深刻的个人烙印,并成为维系这个国家声望和前景的灵魂。于是,关于新加坡“改朝换代”或“变天”的忧虑和争论,一度甚嚣尘上。

尽管强势领导人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很大,但他们更为重要的影响,在于制度建设和文化塑造。“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或许会出现短暂的闹腾,但很快就将复归平静。

未来新加坡的信心点

对新加坡未来的信心,可以从以下方面找到支撑点。

与李光耀当年建立国家时不同,如今的新加坡以发展国家为首要任务。建国时的新加坡可谓“四面楚歌”,周边国家虎视眈眈,弹丸之地缺水少矿,执政者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只有通过高压政策和强力制度,才能将国民“拧成一股绳”,共同渡过初创期的难关。

经历了高速增长和巨大转型的新加坡,在经济、科技、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已然渡过了最艰难和最险峻的时期。在社会步入良序发展的阶段,许多原本出于自保和防卫的政策开始松动。

一些人将政府推动的公积金、健保计划等政策改革,视为执政党“讨好”选民的“糖果”。但是,财力充沛、经济平稳且货币稳健的新加坡,完全有能力作出这些政治承诺。

李光耀的宝贵遗产,就在于逐渐淡化人治色彩,而不断强化法治立国。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树立法律和规则的威严,以维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当我们在关注新加坡的政治时,实际上忽略了它至关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其官僚制的牢固稳定和高效运转。新加坡的总理和部长等高级政府官员们,大可以“走马灯”地调换。实际上,许多资深议员的确都在其政治生涯中,次第担任多个部门的部长。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固若金汤的公务员制度,却可以有效保障官僚体制的运转,以及各项公共政策的接续。

我们不必担心李光耀的离去,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国家已经形成了它独特而有力的社会文化。经过两至三代移民后的新生代国民,根深蒂固地有着强烈的新加坡人意识。他们会抱怨和投诉公共服务问题,但却少有人会选择行贿和涉腐。他们讲夹杂着华文和马来语的新加坡英语(Singlish),见人彬彬有礼又敬而远之。国民意识的塑造和不断强化,锻造了新加坡人的强烈的身份认同感,是这个国家可以屹立不倒的关键支柱。

如果当年的李光耀还会担忧,新加坡人会“大难来临各自散”的话,那么如今人们大可不必对此担忧了。新加坡人乐于服兵役,并会为捍卫自己的国家挺身而出。当这道密实的心理国境线树立起来以后,新加坡的社会稳定就不是一个值得过分担忧的问题了。

新加坡大选格局

两年前的榜鹅东区补选,人民行动党折戟,让许多人对其继续执政感到担忧。一些人开始讨论“两党制”和“多党制”的优劣,潜在地认为某个在野党可能会壮大,并对执政党形成有威胁的挑战。

李光耀离去的讯息,之所以牵动人心,还同下一届选举迫在眉睫密不可分。按照选举法的规定,李显龙要在2017年前选择一个时间进行大选。建国50年的大规模纪念,为其选举助力良多。但李光耀的离去,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民心。

由于选区划分规则、少数党的苛刻组阁要求、强制投票等制度设计,使“一党独大”往往成为新加坡政治的必然结果。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民行动党的得票比例,往往远低于其国会所占议席的比例。

为了赢得大选,政绩不俗的李显龙仍然可以再任一届,以择机培养和推出合适的接班人。可以预见的是,下一届大选仍然会是人民行动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并牢牢控制国会的多数议席。

但是,在李显龙以后,会由谁来代言人民行动党?这至今仍然是一个让人难以评判的问题。当强人政治的色彩日渐褪去时,平稳过渡后产生的新时代政治领导人,看似显得娇嫩和平凡,但却恰恰证明了一个成熟政体所应具备的特征,那就是它对某个政治领导人的依赖在弱化,甚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需要承认的是,当前的新加坡社会,的确面临许多亟待破解的经济社会问题。对外劳的过度依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乏力,不断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长期预期。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相叠加,使本国人口结构难堪改良。多种族和谐政策较为稳健,但风险和隐患仍不可小觑。但是,作为一个业已步入“第一世界”行列的发达国家,这些问题并不会“伤筋动骨”,不会影响新加坡的政权稳定。

也许李光耀离去后,新加坡的书店仍将会大做特做他的生意。我们仍旧可以一打眼,就辨认出我们是不是置身于新加坡的书店。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李光耀会永远活在爱他、恨他或对他已麻木的新加坡人的心中,恰如新加坡永远都是李光耀深感忧虑并难以割舍的心田。



    进入专题: 李光耀   新加波  

本文责编:luodam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67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政见,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