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初冬的日子,天气晴朗,但又带有几分寒意。我和老伴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苏州灵岩山下,寻访林昭烈士的墓地。灵岩山位于苏州西南郊,南麓有条简易公路。我们乘坐三轮摩托,沿着公路边问边前行,终于在宋代名将韩世忠墓的西侧几百米处,找到了名为安息公墓的小型墓区。有几个兜售香烛的村妇,听说我们要寻找林昭,便主动为我们带路。
墓区依山而建,我们沿着山间小路爬坡而上,直至半山腰、墓区的最高一排,眼前突然一亮,“林昭之墓”四个大字就显现在山路的右側。我们急切地走上前去,仔细端详这面南而立的墓碑。上面除了这四个苍劲有力的隶书大字外,右侧镌刻着她的生卒年月,左侧刻有“苏南新专、北京大学部分老师同学敬立”等字样。墓碑背面则是她在狱中用自己的鲜血写下的诗句:“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这掷地有声的诗句,浓缩了她的人生信念,体现了她的高风亮节。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这光辉而又神圣的誓言。
林昭墓的右边,是养育了这位英雄的彭国彦、许宪民夫妇的墓穴。父亲彭国彦是个正直的文人,在林昭入狱后愤而自尽;母亲许宪民早年参加过抗日战争、协助过地下党的活动,解放后任苏州市政协委员,林昭被害后,经受不了痛失爱女的打击,精神崩溃,不治身亡。
这里是安葬平民百姓的普通公墓,看不到精致的大理石碑刻或雕像,也没有宽阔整齐的石板甬道,一切都显得简陋而朴实。林昭本来就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她在这里安息也算是适得其所。她的墓旁有棵年轻的柏树,苍翠挺拔,正象征着她那不屈的生命。墓的四周长满了各种绿叶灌木,冬日的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墓地上,留下绚烂的斑纹。这些树木都是自然长成的,没有精心培育修剪的痕迹,但却相当茂密旺盛,充满勃勃生机,这也正是英雄处境的真实写照。
林昭墓碑上还留有几朵金灿灿的菊花,这是几天前的来访者留下的。据陪同上来的村民们说,这个墓是今年春天设立的,此后不时有人来前来瞻仰祭扫。她们几个都能说出林昭的一些事迹,谈起她在“文革”中无端被害、杀害后凶手竟还要向家属收取五分钱子弹费,谈起她的父母亲痛失爱女后悲愤辞世、从此家破人亡,大家都充满着同情和义愤。我们在同这些普通民众的交流中,深深感到真理自在人心,我们的烈士依然活在民众的心里。
我们满怀悲情,向这位秋瑾式的女中豪杰献上了鲜花,献上我们深深的敬意。鞠躬致敬后,默然无言,伫立良久,村民们也神情肃穆地陪伴我们一起默哀,四周顿时一片静寂。
我和我的老伴都是林昭的同时代人,追随革命半个多世纪,历尽劫难,备尝艰辛。林昭生活的年代至今历历在目,林昭的悲剧遭遇感同身受。在这短暂的默哀时刻,各种苦涩的记忆、各种惨烈的景象、各种纷繁的思绪,不禁一起涌上心头。在翻腾起伏的心潮中,有些问号总是挥之不去:
在绵延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因言获罪、因文入狱的仁人志士固然不少,可是20世纪中叶短短的20年间竟有数以百万、千万计的人同此遭遇,这是为什么?无视人权,草菅人命,这一切竟然发生在一个以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为奋斗目标的政党治理之下、这个政党曾有许多优秀的儿女为了这个目标而慷慨献身(其中就有林昭的舅舅和叔叔);这一切竟然是一个被视为“人民救星”的人一手导演的,这个人一再声称要“完全彻底地”服务人民、一再自诩是人民意志的化身: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为国为民殉难的先烈,历来受到人们的景仰,彪炳史册、流芳千古,人们用各种口头的、文字的方式传诵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反观这段历史时期,林昭这样的先烈应该不在少数,在百万、千万因言获罪的人士中,即使以万分之一计,也该有成百上千个坚持真理、宁为玉碎的英雄,可是今天人们能举出几个英名来呢?有几个英名见之于经传呢?
对于林昭这样已为人们寻找回来的光照日月的人物,冤狱的档案仍然封存,被害的经过依然扑朔迷离,真相还不能大白于天下,后人要缅怀她、纪念她依然阻力重重,发表文章的刊物遭整顿,出版的书籍限制发行,这又是为什么呢?中国人究竟几时才能真正走出专制时代的阴影,几时才能彻底地无所顾忌地反思过去、并从中引出必要的教训呢?
……
问号多多,让人备感压抑。我们只好带着悲情来、又带着悲情回,转身准备下山。可这时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村民们却围了上来,恳求我们给一点“上坟钱”,说:“随便给一点吧,我们自己会分的!”语气恳切,看来并无强横之态。我毫无思想准备,自己的钱包本来就不鼓,何况面前充满期待目光的人已增加到十多个了。尽管我比较快地反应过来,拿出了几张印着大人物头像的零钞让他们自行“分割”;可是这一幕确实使我纳闷:根据报道,苏州市国民生产总值不是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的么?这里的人均年收入不是远远超过小康水平了么?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市区边缘,竟还有这样衣衫褴褛的乞讨人群,这说明了什么呢?回想四十五年前,在那“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浮夸声浪中,全国经济濒临绝境,几千万农民挣扎在饥饿线上。早已被打入另册的林昭和她的同伴,毅然站出来为民请命,创办刊物、联名上书,要求纠正“大跃进”带来的灾难,结果一个个被投入牢狱,惨遭杀害。如今林昭地下有知,目睹在墓旁发生的这一切,又将作何感想呢?想到这些,我本已沉重的心情,不禁越发沉重了。
(2004年12月)
注:林昭,北京大学学生,人称江南才女。家乡苏州刚解放她就投身革命,1954年考入北大学习。1957年因对错误路线表示异议,被打成“右派”;大饥荒时期上书中央,为民请命,被捕入狱;“文革”中被升格为“反革命”。遭难以后一直坚持真理,奋力抗争,1968年4月29日在上海被秘密枪杀。1981年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