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义:印度需对 “印太时代”有一客观认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55 次 更新时间:2021-02-03 12:39

进入专题: 印度   印太战略  

刘宗义  


近几年来,“印太”(Indo-Pacific)或“印太亚洲”(Indo-Pacific Asia)作为一个地缘学概念开始流行起来。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澳大利亚人提出的,在美国推出“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后受到美国人的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美国、印度、日本及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学术界和官方人士开始使用这一概念,并不断从各自角度和立场出发为这一概念赋予不同内涵。美国“印太”地缘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本地区一些国家的力量制衡甚至遏制中国在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区的影响。虽然,近来美国也提出建设“印太经济走廊”,但相对于其军事上的动作,“印太经济走廊”还只是一个口号。

对于美国和日本等国而言,印度是“印太”地缘战略中的关键国家。印度的许多官员和学者对此概念也非常欣赏,印度官方文件中曾不止一次出现“印太”的说法,但印度政府和学者关于“印太”的看法与美国等国有所不同:一方面,印度确实认为印度洋是它的势力范围,不允许其他大国介入该地区。看到中国与印度洋国家的合作增加,印度耿耿于怀,以中国威胁为藉口大力发展海军。但同时印度也认识到,目前印度洋上的主导国家仍是美国。对于美国希望印度在印度洋发挥领导作用的想法,由于实力所限,印度一直犹豫不决。

另外,由于中印之间存在领土纠纷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防止中国崛起对印度产生不利影响是印度政府的既定政策。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东向”政策从以前主要集中于经济和文化领域逐渐向战略和安全领域延伸,覆盖地域也从主要面向东南亚逐渐扩展到东北亚。2011年,印度宣布与越南合作开发南海油田,高调介入中越南海争端。莫迪上台后,进一步将“东向”政策发展为“东方行动”政策(Act East),加强了与日本、越南、澳大利亚等中国周边国家的战略合作,企图对中国的崛起加以制衡。虽然该地区的海上航行自由从未受到威胁,但印度声称它这么做的目的是确保该地区的航行自由,以保护印度与东北亚的贸易和能源利益。

但另一方面,印度也希望“印太”地区保持繁荣稳定,并从中获益。莫迪许诺十年之内给印度人民一个强盛的印度,希望印度能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为此,他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以集中精力推动国内经济结构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与中国、巴基斯坦等国保持稳定的关系,更需要从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引进资本和技术。这一需求相对于一些纯粹由自身建构出来的战略和安全威胁更加迫切,也更加实际。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即使有再大的地区和全球大国野心也无法实现。印度发展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靠美国是不可能的,单单一个日本也远远不能满足。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两廊”计划,其实质是一种地缘经济的“印太”构想,其最终结果将是实现亚洲世纪和“印太时代”。中国希望与本地区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将东北亚的产业分工链条和金融网络扩展到印度洋地区,实现印度洋国家的经济繁荣,当然也包含印度的制造业大国梦。印度对此还是有一定兴趣的,印度决定成为亚投行的创始会员国就是一个证明。但当前印度也显现出一些矛盾心态,虽然它已成为亚投行创始会员国,但莫迪婉拒出席APEC峰会和参与创建丝路基金。要实现亚洲世纪和“印太时代”,中印两国必须克服内外两方面的障碍:外部障碍主要来自某些国家的“印太”地缘战略,它们企图建立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排他性政治、军事和价值观联盟,这将导致地区国家间的军事和战略竞争,甚至是冲突;内部障碍主要是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特别是印度的军方和战略界。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印度。虽然习主席对印度的访问取得了成功,但访问期间的边界对峙事件对两国领导人的会谈及成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要进一步推动中印关系发展,印度需要消除两种错觉:首先,印度认为自己无论在亚洲,还是在全球,都处于一种战略平衡者地位。特别是在今天美国“重返亚太”、中日关系紧张、南海纠纷不断的背景下,印度认为中国在东部面临压力,有求于印度,所以中国应该在边界问题上让步。其次,印度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而印度经济马上就要腾飞,中国的过剩产能和巨额外储需要寻找出路,需要印度帮助消化。印度对自己的地位过于乐观了。边界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但只有双方互谅互让才能解决;而在投资问题上,关键在于印度能否创造一个真正亲商、真正公平的环境。中国既不会做冤大头,也不是提款机。在发展中印关系方面,印度需要对自己的地位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

    进入专题: 印度   印太战略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14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