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不平等状况加剧、没有安定的秩序、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等权利得不到政府的保障、官员腐败、贪污盛行、大量的人失业、物价高昂、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伦理道德失去了约束力、人们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到清洁的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冲突不断,人们的心理紧张焦虑愤怒。。。造成这一切可能有很多种原因,但我们必须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治理的失败。
国家的强弱、社会的繁荣混乱、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否都是衡量国家治理结果的尺度。好的国家治理不是以公共利益的名义谋取少数人的私利,或者是运用强制性手段压制民众的诉求,好的治理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权力,是运用制度和法律激发出人类的创造力和人性中的善,好的治理能够把沙漠变成绿洲,把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使恶劣的环境适宜于人的生活,更能够把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变成国力强大的大国。而失败的治理导致的恰恰都是完全相反的结果:不好的治理把稳定变得无序、把一小部分人变成巨富而把绝大部分人推向贫民窟、把昔日的美好环境变成污浊不堪,更能够把一个自然资源充裕的大国变成积贫积弱的弱国。。。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国家治理对国家的领导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挑战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考验他们的胆略和能力。从国际社会的角度看,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国家的治理者之间的竞争,那些在竞争中崛起的国家和失败的国家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国家治理的制度和治理的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
治理既是对经济和社会以及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治理,也是对治理者自身的治理,而后者尤其重要,建设一支优秀的治理者队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它会涉及到治理者自身的观念尤其是利益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治理就是对官僚主义及其治理方法的克服。
所以,治理者和被治理者都必须意识到,经济和社会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治理的出现是对传统的国家观念和作用的颠覆或者修正,是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一个治理的时代来临了,在这个全球化的、市场化的、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统治方法失灵了。治理与统治的不同在于,统治是单向的或者单独的,是少数掌权者的事情,而多数的被治理者只是服从者和执行者,但治理的出现说明,传统的统治方法已经过时了,治理者不再是统治者,统治的条件和土壤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必须放弃权力崇拜和权力万能的观念和做法,治理者再也不能单独地发号施令,国家治理成为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共同的事业,没有被治理者的参与和合作,治理者事业就无法进行。
没有普遍适用的一成不变的治理方法,领导者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国家治理的方法,既不能以保持自己的特性为理由而拒绝变革,又不能在变革中迷失方向,甚至否定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这要求领导者既要以包容的宽阔的开放的胸怀去推动变革,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坚持那些正确的东西。
作者简介:刘智峰,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现任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北京日报》、《战略与管理》、《开放时代》、《领导者》、《新视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等报刊发表有关中国政治、中共党史、执政党建设论文40余篇,6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学术专著《中国政治---当代中国政治若干问题分析》(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010年第二版)、《渐进的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反思》(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