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或称埃拉多斯,其范围并不限于今日地图上的希腊国家,而是被古人称为“大希腊”的地区。它包括现今希腊、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意大利南部、小亚细亚等横跨欧、亚、非3大洲的地域。古希腊是欧洲最早的文化摇篮,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古希腊曾经有过十分发达的外交。在希腊神话中,赫耳墨斯被尊为最早的外交官和外交官的保护神。荷马诗史《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曾多次描写了使节和传令官的形象。最初的外交使节就是传令官,而担任传令官的主要条件则是强健的记忆力和响亮的嗓子。后来,要求是演说家,须能言善辩。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就记载了许多雄伟和滔滔不绝的堂皇演说。此外,他还记述了不少希腊召开国际会议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说,希腊人是西方外交的鼻祖。但是,希腊式的外交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影响到后世的欧洲外交。正如英国外交学家尼科松指出:希腊人的外交有3个缺点:第一,他们沾染了所谓“希腊人的老毛病—喜欢倾轧。”他们中了猜忌的毒,其程度足以损害、瘫痪他们的自保本能。第二,希腊人的气质不是优秀的外交家,而是拙劣的外交家。他们因为聪明过人。对机巧和谋略评价错误,因而破坏了一切正常交涉的基础—那就是信任。此外,他们不圆通,而且唠唠叨叨;他们缺乏随机应变的观念,轻率从事异乎寻常。第三,他们对内对外未能建立立法与行政的正确权责划分办法……这一缺点终于导致他们灭亡。
第一节:《荷马史诗》与神话外交
外交活动由来已久,其萌芽在原始公社末期已露出端倪,在外交史上通常称为“原始外交或神话外交”。在史前时期,原始公社各个部落之间,除了战争以外,也会存在某种其他联系。按照孟德斯鸠的说法,交往是普遍性的习俗,“甚至连吞食战俘的北美印地安易洛魁人……也派遣和接待使节。” 英国外交学家尼科松也指出:“如果把外交看作是处理一群人和另一群人之间关系的正常行为,那它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前就存在了。”“即使在史前时期,一群野蛮人和另一群野蛮人在竟日战斗之后,有时也愿意休战一时,以便收集伤员和掩埋死者。”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西方外交思想的最早的源泉。希腊的外交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荷马(Homeros)专门记载了史前时期希腊与小亚细亚地区特洛伊之间发生的一场神、人共同参加的传奇式的战争,其中也包括古希腊原始外交和神话外交的情况。《伊利亚特》主要叙述了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希腊将领阿喀琉斯与统帅阿加米农因一名美丽的女俘发生争吵;阿喀琉斯盛怒之下退出了战斗,致使希腊军队连遭败绩。不久,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伊主将赫克特刺杀,阿喀琉斯幡然悔悟,重新加入战斗,杀死特洛伊主将赫克特并曳尸绕特洛伊城3 周。后在赫克特之父的请求下,阿喀琉斯同意特洛伊人领回赫克特尸体并为其举行葬礼。特洛伊城也叫伊里昂,《伊利亚特》意即《伊里昂战争记事》。《奥德赛》主要叙述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获胜后,希腊军队的“智囊”奥德修斯渡海返回家乡伊大卡与妻儿重新团聚的故事。奥德修斯在途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和奇遇,最后则扮着乞丐杀死向其妻蓓涅罗帕求婚的人,使其家庭保持完整。
相传荷马是一位生活在公元前9-8世纪时古希腊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部)的盲诗人。《荷马史诗》所反映的公元前11-9世纪希腊氏族部落解体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代。在荷马时代,希腊半岛的雅典有4个希腊人的部落,分居于阿卡亚的4个地区,组成4个部落的12个胞族,都已经有自己的单独聚居地,即揩克罗普斯的12个城市。部落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公共权力制度,有了议事会,人民大会和巴昔勒斯(军事首领)。当时国家尚未建立,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已经出现,已经有了贵族的宫廷,贵族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女奴隶人数最多可达50人。在部落之间的协定中,已经有了国际联系的萌芽:阿尔果斯和迈锡尼的领袖阿加米农,曾说服一些军事首领去远征特洛伊。首领们开会讨论,作出共同决定,随后出发进行远征。阿加米农还曾代表全体阿卡亚人与特洛伊王普利亚莫斯签订条约。条约经过向神祉宣誓,并经过献祭及将祭肉分给阿卡亚和特洛伊民兵首领等手续而加以认定。违反条约则被视为犯有背誓罪。 《荷马史诗》还描述了最早的外交使节的形象。当时的外交使节被称为传令官。在荷马时代,传令官不仅是受命谈判的代表,而且还要办理王室事务、维持议事会秩序和在某些宗教仪式中担任司仪等任务。传令官的职业常常是在家族中世代相传的,一个得力的传令官的主要条件是强健的记忆力和响亮的嗓子。根据《伊里亚特》的叙述,在特洛伊战争爆发以前,希腊阿卡亚人的使节曾经前往特洛伊,要求交还被帕里斯劫去的海伦。特洛伊人的报信者也曾向阿卡亚人各部落领袖及其民兵的全体会议提议媾和。在全体会议上,这些建议得到了全体民兵的讨论。在荷马时代,还逐渐产生了给予传令官某些外交特权的惯例。传令官们被赋予一种半宗教的威权,他们受到天神赫尔墨斯(Hermes)的特别保护。传说中的赫耳墨斯神,即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是天神宙斯和迈亚的儿子,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和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他首创字母、数学、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油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他为众神的使者,接引世间亡灵到达冥府。赫尔墨斯风度翩翩,奸诈狡猾,能言善辩。传说他在出生之日,就曾偷了他哥哥阿波罗的50头牛,并把它们藏在山洞里,然后又回到摇篮里酣然入睡。赫耳墨斯的这些才能不久得到了他父亲宙斯神的赏识,曾多次派他担任最棘手的外交使命,包括执行暗杀阿果斯的任务。希腊人认为,赋予潘朵拉以谄媚和欺诈才能的是他;给予传令官记忆力和大嗓门的也是他。但是,赫尔墨斯神尽管名气很大,才华横溢,但却并不受到人们的尊敬。后来的一些外交家常常遗憾没有另外选一个才华虽不如他、但品行比较可靠的天神来做他们的保护神。
第二节:修昔底德的外交思想
修昔底德(Thucydides 约460-400年),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任雅典将军。他出身于贵族的家庭,在色雷斯拥有金矿。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修昔底德加入雅典军队作战,并于前424年升任将军。同年,在指挥色雷斯军队时,因未能及时援救安菲波里城,以叛逆的罪名被判放逐。20年(前404年)以后,修昔底德返回雅典。从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起,修昔底德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前后约30余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开头,修昔底德就告诉我们:“在这次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我就开始写我的历史著作,相信这次战争是一个伟大的战争,比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任何战争更有叙述的价值。我的这种信念是根据下列的事实得来的:双方都竭尽全力来准备;同时,我看见希腊世界中其余的国家不是参加了这一边,就是参加了那一边;就是那些现在还没有参加战争的国家,也正在准备参加。这是希腊人的世界,可以说,影响到几乎整个人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共有8卷,内容包括战争的背景、原因和经过,资料翔实,是一部研究古希腊史的重要著作。在书中,修昔底德把持续了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当作一个整体来叙述,各部分存在着有机的联系。第1卷是绪论,其中第1章是作者的序言,说明了希腊的历史及其著作历史的方法和目的;第2-11章则说明战争的远因和近因。第2-5卷第2章记载最初10年,即阿基达马斯战争的历史,自战争的爆发至尼西阿斯和约止。第5卷第3-7章记载尼西阿斯和约和西西里远征之间5年半的历史,雅典和斯巴达间虽然订立了和约和50年同盟条约,但矛盾的根源并未消除,战争在有些地区并未停止。第6卷和第7卷记载公元前415-413年间雅典人的西西里远征及其全军覆灭。第8卷记载战争最后阶段最初两年间的历史,即狄西里亚战争和爱奥尼亚战争。由于修昔底德在回到雅典后不久即去世,他未能写完他的著作,所以他的著作只叙述到公元前411年冬季就突然中断了,而没有写到他自己所称的公元前404年。
为什么会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事情要从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兴起说起。在荷马时代之后,希腊各地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国家,这些国家通常以一城为中心,包括附近若干村落的小国,这就是所谓的“城邦”,即城市国家之意。最初,希腊半岛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大约900多个城邦。公元前600年左右,减为200多个,其中以雅典和斯巴达为最大。公元前500-449年,发生了波斯侵略希腊的战争。在外族入侵面前,雅典和斯巴达结成了同盟,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外族入侵的危险刚过,雅典和斯巴达就为了争夺古代希腊世界的优势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初围绕着重建雅典城墙双方发生了冲突,雅典运用了灵活的外交手段,在冲突中占了上风,达到了重建雅典城墙的目的。雅典的强大,破坏了两雄并峙的局面,最终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正如修昔底德在他的著作中写道:“这次战争的真正原因,照我看来,常常被争执的言词掩盖了。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雅典公开宣称了要确立在希腊半岛的霸权,并推行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在公元前432年于斯巴达召开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会议上,雅典的使节在发言中对与会者进行了恫吓,并认为雅典理所当然地拥有在希腊世界的领导地位。雅典使节表示:“我们这个代表团不是到这里来和你们的同盟者争辩的……我们想向你们说明,如果你们作出错误的决议来的话,你们将来和它进行战争的是怎样的一个城邦!”这位使节还强调说:“我们所作的没有什么特殊,没有什么违反人情的地方;只是一个帝国被献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接受,以后就不肯放弃了。三个很重要的动机使我们不能放弃:安全,荣誉和自己的利益。我们也不是首创这个先例的,因为弱者应当屈伏于强者,这是一个普遍的法则。同时,我们也认为我们有统治的资格。” 在发言结束后,雅典使节就离开了会场。最后伯罗奔尼撒同盟会议决定对雅典宣战。战争爆发后,雅典人对弱小国家继续推行强权政治的帝国主义政策。公元前416年3月,雅典入侵了中立的弥罗斯小岛。在与弥罗斯人谈判时,雅典代表傲慢地要求弥罗斯归顺,而不必等待最后的决战。雅典代表宣称:“大家都知道,经历丰富的人谈起这些问题来,都知道正义的标准是以同等的强迫力量为基础的;同时也知道,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力做的一切,弱者只能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我们对于神祉的意念和对人们的认识都使我们相信自然界的普遍和必要的规律,就是在可能范围以内扩张统治的势力,这不是我们制造出来的规律;这个规律制造出来之后,我们也不是最早使用这个规律的人。我们发现这个规律早就存在,我们将让它在后代永远存在。我们不过照这个规律行事,我们知道,无论是你们,或者别人,只要有了我们现有的力量,也会一模一样地行事。” 雅典人的强权政治逻辑并未说服弥罗斯人,最后雅典进攻弥罗斯,弥罗斯人大败,雅典人残酷地将弥罗斯的男性成年人杀得精光,把妇女儿童出卖为奴隶。雅典人的所作所为,揭示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非正义性质,雅典人对战争的爆发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斯巴达人也不代表正义的一方。斯巴达发动战争和试图摧毁雅典帝国的决定,更主要是它自己对日益强大的雅典的担心,而不是为了援助受到雅典侵略的盟邦,更不是斯巴达声称的自己所从事的是正义的解放战争。 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斯巴达人变得至少与雅典人一样富有侵略性。例如,斯巴达曾背叛诺言攻占了布拉底。在包围布拉底之后,斯巴达人还屠杀了所有投降了的布拉底人,目的是为了取悦底比斯人,因为底比斯人是他们在战争中的一个有用的同盟者。后来,为了换回300名战俘,其中包括100名门望族的子弟,斯巴达人竟出卖了那些根据斯巴达领导人慷慨承诺而起来反抗雅典的城邦。斯巴达的行为验证了雅典代表在与弥罗斯人谈判时对斯巴达的指责:即斯巴达的对外关系的宗旨是:“合乎他们利益的就是正义的”。 由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非正义性,这场持续27年的战争成为希腊历史的转折点,战争只之后,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各城邦都面临经济衰竭,农民破产,贵族专权,豪富横行的局面,希腊奴隶社会从此由繁荣走向衰落。
从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叙述中,修昔底德不动声色地表露了他对外交的看法,特别是通过书中人物的演说来说明其对事物的观点。如对雅典强权政治的帝国主义政策的谴责,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非正义性以及他对利益在城邦对外行为中的作用的看法等等。修昔底德指出,许多城邦或国家参加攻打或保卫西西里的战斗,但他们的行动一般并不是出于正义,而是出于利益和其他动机。 除此之外,修昔底德还摆脱了偶然性的观念,第一次主张要揭示事物发展中的真正因果联系;他还第一次看到了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反映了经济、政治和军事的互动关系。在书中,他常借伯里克利之口,说明长期战争要依靠经济的支持。 同时,修昔底德并不认为雅典的失败是神的惩罚的结果,也并非命中注定,例如对于西西里远征,他认为尽管野心过大,但要是有更好的领导和更多的后方支援,本来也会成功的。雅典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内的党争,这削弱了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要同时对付自己的敌人和自己的同盟者。
第三节:亚历山大的外交思想
伯罗奔尼撒战争削弱了希腊的两个最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这时,原来处于落后状态的马其顿王国在希腊北部边界迅速崛起。在腓力二世当政时期(Philippos II, 公元前359-336年),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和外交手段,建立了马其顿在希腊的霸权,诸如收买、护送外交公文、对希腊的“马其顿之友”给以物质和精神支持、与邻近的蛮族酋长结盟、与波斯王友好、在敌视他的国家内部组织暴动等等。当时希腊的奴隶主阶级对马其顿的霸权有两种态度,如雅典就有以演说家德摩斯西尼为首的反马其顿派和以伊索克拉特为首的亲马其顿派,前者代表雅典民主派的利益,后者代表雅典富裕公民特别是商人的利益。为了征服雅典,腓力二世曾多次给雅典人民写信。其中一封为公元前342年发生的爱琴海加隆尼索斯岛事件辩白的信这样写的:
“腓力谨向雅典民众会议和雅典人民致以良好的祝愿!以前,我曾数次派遣外交代表团前往你处,其目的在于保证遵守誓约义务并表示建立睦邻关系。但对于这些外交代表团,你们未予以任何重视。现在我决定写信给你们,谈一谈人们加在我身上但我认为并不公正的某些非难。”腓力在信中指责是那些有意挑起战争的雄辩家们臆造了这些非难。“原来是你们的公民们自己在说:对他们来讲,和平就是战争,而战争也就是和平。一方面,他们支持武夫,并为此而从后者得到他们需要的一切。另方面他们却装出一副效忠于人民利益的面孔去诋毁好人,去攻击那些即使在雅典国家之外也享有盛誉的人。”
腓力的两手政策很快取得了成功。公元前346年,他当选为德尔菲—德摩庇里近邻同盟的委员,并成为希腊各城邦间发生争执时的仲裁人。公元前338年,他主持召开了全希腊的科林斯大会,并同希腊各邦订立了永久的攻守同盟。科林斯大会还决定远征波斯,腓力二世亲自担任希腊同盟军的统帅。公元前336年,在准备进军波斯期间,在其女儿的婚礼上,腓力二世遭一马其顿青年贵族刺杀身亡,其子亚力山大大帝遂成为他事业的继承者。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是西方历史第一个被尊称为大帝的人,也是西方第一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亚历山大大帝,也叫亚历山大三世(公元前356-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著名军事统帅和战略家。拿破仑曾高度评价亚力山大大帝,称他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
亚历山大年轻时曾拜亚里士多德为师,受过良好的教育。16岁随父亲腓力二世远征,18岁参加喀罗尼亚战役指挥。腓力遇刺后继承马其顿王位。公元前334年,亲率3.5万人侵略波斯帝国。经伊苏斯之战和高加米拉之战,打败大流士三世的雇佣军,灭亡波斯帝国。然后进军伊朗高原和中亚细亚,遭到当地部落顽强抵抗。又率军南攻印度旁遮普,未果,返回巴比伦。亚历山大东侵达10载,建立了东起印度河、中亚细亚西至巴尔干半岛,南到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达多瑙河下游南岸的亚历山大帝国。在远征中,他以进攻为主,并以速战速决多次战胜强大的敌人。他发展了马其顿方阵战术,创建了既能乘马作战,又能徒步作战的龙骑兵。除了军事的战略和战术外,他还富有政治谋略。如在入侵波斯时,宣称要“解放”波斯统治下的臣民。灭亡波斯后,他还在帝国内采纳了波斯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自我神化,并令其臣民崇拜。他还起用当地上层分子为官,并鼓励将士与当地女子结婚,他自己就曾与大夏贵族罗克珊娜联姻。因此,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将军认为,亚历山大发展了一种大战略,这种大战略是国家学(statecraft)和军事学(warcraft)的结晶。当时亚历山大已经认识到:军事力量并非是战争中的唯一取胜的因素。
亚力山大的一生是不断侵略扩张的一生。从公元331到323年,他率领大军东征西讨,扬言要“直捣世界的尽头。”传说亚力山大进军到小亚细亚时,曾用利剑斩断了佛迪癸亚国王戈尔迪所系之结。神谕凡能够解开此结者,便是亚洲的君主。在征讨中,亚力山大常常表现得专断和残暴。例如他曾把希腊古城底比斯夷为平地,对提尔居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戮,攻陷推罗城后将3万居民宣布为奴隶以及对中亚一些山区部落实行种族灭绝等等。但是,亚力山大不仅仅是一个暴君,他还是希腊文明的传播者,他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亚力山大能够从狭隘的世袭权的观念中摆脱出来,提出了各民族平等合作的观念。亚力山大有一次总结说:人们应该把所有好人视为自己的同族,只有坏人才是异族。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晚,亚力山大因病死于巴比伦。在他去世之后,亚力山大留下了一个幅员广阔的大帝国和希腊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