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偶然的原因,我的遭遇被一些朋友关注着。我理解,一个人的遭遇常常是镜子,照出许多人的命运来。在这个意义上我更加关注“卢雪松停课事件”,我盼望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按其自由意志而鸲地恐惧地生活。日子紧张而慌乱,但许多昔日星散的朋友得以恢复联系,我又结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对心念的分享得以实现,这真得感谢网络的力量。
不过,不知为什么,在我的遭遇中至关重要的一些人,始终没有走到我面前。我所在院校的负责人仍然没进入我的视野,我的学生也杳无音讯。停课后,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关于这一两年我增设的“传播价值论”部分,“自由”一章只讲了个开头,“正义”一章也没有触及,我就失去了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因为不甘心,因为一种对学生们的责任,我匆匆把后面部分的讲义整理出来,趁早晨上课前发给了大家,并附上了自己的联络方式。这之后是漫长的等待,我所期待的与学生们在下课后仍能够继续的愉快的交流迄未来临。
今天,2005年7月31日下午,有朋友告诉我,燕南网傅国涌先生文章下面有自称是我的学生的发言。我看后很吃惊,我无法确认那真的是我的学生,因为网络。但同样如此,我希望,如果真的是我的学生,不必如我一样,公开自己的身份、姓名和处所。因为网络对你会有所保护,你在一种扭曲的教育机制下所承受的痛苦和风险不必因我而增添。我暂且信任你是我的许多学生中的一个。艾晓明教授说:“信署名全体同学,后来被证明全体同学的绝大部分不知此事。”加上“们”字并不真正增添力量。你,我的学生之一,我尊重你并基于这份尊重而回答你的话,因为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正因“这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事情”,面对我,你将永远是安全的。如果你不能坦诚地与我面对面,以下的回答,在虚实相生的网络,将是你我师生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对谈。
关于我被停课的真实原因。我自己已经听到过许多版本:据分院书记说是由于我和班上一个女生私下的私人交流。该书记说这交流是被另一个学生反映上来的。在我反复询问下,停课的理由又变更为:我在课堂上“使用不当材料,持有不正确的倾向”。学院私下里的巷议,有说我是分子的,有说我反动的,这我倒有耳闻。没有人是完美的,我的授课同样有许多遗憾,但“我没有错”只能是对待停课处理的唯一回答。我被停课一事至今得到的只有拖延和搪塞,连书面的决定都讨要不到。你,我的学生之一,竟比我这个当事人更头头是道,我除了震惊和迷惑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关于基层党组织。我并非它的一员。最近大半年,5月17日晨宣布停课决定的一次谈话是我与它的第一次遭遇。匆匆宣布,然后下逐客令,与我面对的像是留声机。
关于读书。我想我和包括你在内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爱书人。分享书的智慧,传递书香书韵是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9年的教学生涯里,在课堂上,我推荐给学生们的经典好书可谓不胜枚举;私下里,与一些学生成为书友,触机而随心,彼此交流过的书籍讯息就更多了,因并无严格详尽的记录,大多已无印象。不过既属私人交流,并非教学一类的公共事件,那么,有趣的书肯定会多些,像《李慎之文集》、《哈维尔文集》等印刷品都可能被先后提及过。读书让我们很多人哭泣,但从未有人与我谈起。我想,成年人之间的私人交流所承担的就是这样一份批判鉴别和自主选择的个人责任。
关于私人交流。你的发言让我犯难的是,它触碰了我的人生原则。我相信一个有尊严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我将两个成年人基于友情的私人交流视为一种神圣的约定。首先,不管别人怎样,我不愿(也不该)将美好而温暖的私人交流擅自转换为在公共平台上嚼舌的内容。它们,对于我,不是公共话题。你懂吗?其次,两个成年人,A和B,在他们私人交流之外,他们各自对这场私人交流的表述都已不再可能重现这场交流。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出于记忆,出于各自的理解,出于人文背景,出于遗忘,等等,这种表述只能扭曲曾经有过的交流本身。不过,我还是愿意基于我对真诚表达的信仰,就这场私人交流的边缘问题给你透露一二:我们曾经朋友间的私人交流没有违背我个人对政治开明和文化昌荣的信念;这交流是绝对纯粹、平等和没有功利目的的;它与“污蔑”和“捏造”无关;它与林昭有关。
关于林昭。我这学期同时承担了四个班的传播学课程。《寻找林昭的灵魂》,我多么希望能够把对于它的放映和讨论进行完啊。可是终究有一个班的同学只观映了半部,这一轮放映就被迫嘎然而止了。竟如与某种东西抢时间,这是偶然的吗?我很担心你并没有真正理解林昭。作为教师,我个人崇拜林昭,但我的讲授若没能帮助你完整地理解林昭的意义,那是我的责任。设想一下,如果林昭透过时间机器来到21世纪中国大学的课堂,林老师会给你讲些什么?我相信那一定是精彩、深刻又震撼人心的讲授,它来自林昭独特而高贵的力量。林昭与张志新不同,她试图揭示的不仅仅是表象的荒谬。“反者道之动”,那是一种大境界。我猜,你会因之而愤怒,因之而举双手赞成将她送回历史,送回监狱。而这,正是我们在课堂上讨论林昭的意义。我认为,传播的背后是人性,好的传播有赖于一个人性的社会。一个人如果仅仅因其言论而获罪,不管这言论是什么,他都是在为所有人背负十字架。如果这言论是公开的,那么,这将其治罪的社会是个昏暗的社会;如果这言论竟是私密的,那么,这是个黑暗的社会。缔造人性社会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你,我的学生之一,我想说,我在课堂上的全部努力,是希望你在一个荒谬的世间逐渐做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如果你是02届的,你很快就将步入社会。人在社会上立足可以有许多方式,我比较欣赏回归真实的内心生活。但那就需要退出许多虚假丑陋织网的纠结,这已只能做为个人化的选择而存在了。做为老师,可能没机会为你写临别赠言。这里,我有三句话送给你,盼你能细细思量。
一、成年人之间,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交往当中不应当有胁迫与强制,有的只应是坦诚与善意,多元与包容。在多元格局当中学会与思想迥异的他者友善地共存,同时又不失去自我,这是独立个体无可逃避的真实担当。
二、当你要反对一个人的意见时,你如果能同时思考一下:使你这种反对得以顺利实现的力量是什么,它是否会同等地支持对方。你是否在无意识地运用某种力量来加剧某种不公正的实现。也许你会慎重得多。至少对于我,如果规则有欠公正,我不会上场。
三、请记住,一个不能保护私人交流作为私人交流而免于恐惧地存在的社会,一个不仅压抑私人交流的空间而且转过头来详加辨别私人交流的内容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
200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