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中国改革走的是正确道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48 次 更新时间:2014-08-04 11:25

进入专题: 中国改革  

武力  

 

今年是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伟人虽逝,但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却繁荣昌盛,不仅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面貌,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因为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得中国一方面坚持了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原则和信念,另一方面又吸收了世界文明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基本制度奠定了基础。因此,在人们普遍赞扬其伟大功绩的同时,也自然有人从左或右的立场和视角来解读他所推行的改革开放道路,或歪曲或贬低,甚至否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将中国的改革引向了歧路。至于中国的改革是否为歧路,自有客观的结果摆在那里,不用赘述,这里只想从逻辑与历史是否一致的角度,谈谈中国的改革和邓小平的贡献。

人们的理论和认识,都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这种反映有些是真实的、全面的,有些则是扭曲的、片面的,这既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有关,也与其立场和视角有关。我们对中国改革的认识和理论,就必须符合和能够解释中国改革的历史和现实,否则就是扭曲的、片面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未实行改革之前,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似乎只有三条路可供选择:一是走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老路;二是走“全盘西化”的资本主义道路;三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会选择最后一条道路呢?这要从中国为什么会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70年代末选择改革开放说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根本性历史任务。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表明,工业化是后发国家“求强”、“求富”的不二选择。因此,当新中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工业化,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但是当时情况却是中国正面临着“贫困陷阱”,其表现在于,1952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总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高达83.5%,城乡人均储蓄只有1.5元,国家的外汇储备1.39亿美元,财政总收入183.7亿元,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尚不足100亿元。作为主要产业的农业,人均生产资料非常缺乏,全国农户土地改革时平均每户仅拥有耕畜0.6头、犁0.5部,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低于200多年前的雍正时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靠市场经济,不仅不能积累,甚至会因为一部分人吃不上饭而引发社会动荡。国家有限的财力与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第一次台海危机又使得新中国必须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因此中国选择了能够同时实现高积累和社会稳定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这种经济体制保证了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国防安全需要,但是因其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管理僵化和微观经济低效。因此当战争阴霾散去和独立工业体系建立起来、消灭贫困成为最紧迫任务后,引入市场机制就成为必然选择,实际上,从1956年开始,党内就没有停止过这种探索。中国要改革的是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因此不可能再回到老路上去。与此同时,当时一些人提出的“全盘西化”,即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也不符合国情,只会导致中国的政治动乱;在绝大部分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发生动乱,即意味着暴力丛生,民不聊生。坚持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道路,是中国最好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事实上看是否为歧路?如果没有偏见,改革开放35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增速,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提高到2013年的41805元(均为当年价格),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28.2%已经下降到2013年的10.0%。城市化率则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3年的53.7%;我国已经突破“贫困陷阱”,从一个人均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由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中国不仅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世界第一,而且制造业在2013年也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13亿人口从人均收入一天不到一美元,经过35年的和平发展,就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在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吗?试问另外哪一条道路能够做到?

从历史和理论上来说,中国道路也同样是人类文明的阳光大道。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相对于封建主义或奴隶制的农业文明来说,无疑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相较于这一点,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封建王朝也难以避免坍塌的结局,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也由1820年的33%下降到1950年的5%。正是因为落后并挨打了,中国的仁人志士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开眼看世界,一直是要学习西方并实现富强的。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里,中国人学习和试验了各种理论和方法,都不能解决中国的富强问题,尤其是被当作“先生”的资本主义列强,总是欺负中国这个“学生”,不让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并不是天生就喜欢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但是为什么最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是因为它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能够使中华民族推翻压在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独立、民主和富强。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开始,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国的问题上,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盲目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的经验;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就是歧路吗?哪一种新的文明、哪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甚至新的思想,不是创新?关键在于这种创新是不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不是有利于人民福祉的改善,从而也就决定了其是否具有生命力。

从中国1978年以来的历史看,中国的改革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自然也就有曲折,但是邓小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改革和发展思想始终没有变,是一以贯之、逐步深入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进入专题: 中国改革  

本文责编:zhongshengyu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79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