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容:如何同“正常化”的日本相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72 次 更新时间:2014-07-13 19:42

进入专题: 日本  

陈有容  

 

急切要把日本变成军事"正常"国家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最近进行了一次宪法政变。日本内阁决定重新解释《和平宪法》第9条,解禁集体自卫权,让日本自卫队可以到海外参战。

根据新"解释":自卫队的角色不再限于日本本土的自卫,在符合国家利益的必要时候,理论上也可以参与海外的战争。

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愤怒的日本人,即便大多数都受过教育,但也根本无法了解他们的鹰派首相如何回避了宪法改革一般需要的艰巨法律程序,和对他们珍惜的宪法第9条做了什么样的扭曲,是可以理解的。尽管他们多数感觉到来自中国的威胁日益强大,也希望加强国家的安全,但还是对安倍的做法感到不满。日本内阁甚至没有和国会磋商就任意释宪,这种"先斩后奏"的方式也引起了同法律相关的重大问题。

现在,安倍终于突破了《和平宪法》战后69年以来的限制。日本人和世界也只能面对现实,并希望他三思而后行,不要随便扣动扳机。

和对失去69年来所享有的和平感到焦虑的日本人相比--自卫队在这期间从未出于愤怒而开过一枪--日本历史性地转向军事"正常化"似乎并未在海外引起特别强烈的反应。

首先对安倍决定表示欢迎的是美国。面对重重困境的美国,对其亚洲最亲密盟友日本将能肩负起区域更大的安全负担,可谓如释重负。然而,对于日本的新军事地位,加上安倍众所周知的鹰派民族主义,可能对已因为中国扩张实力而日益紧张的区域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华盛顿却不能掉以轻心。

这正是日本大多数邻国与朋友的担忧。它们都能理解近70年来尽责任维持和平的日本,有变成"正常"国家的需要。但主导这改变的是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安倍,却让区域感到不安。

中国对日本放弃《和平宪法》感到遗憾是可以理解的,但北京却没有直接谴责安倍的举措。中国大概预料到这是迟早的事情,因此觉得没有必要过度反应。在警告日本军事主义复活的同时,中国可能觉得,不动声色地争取俄罗斯、韩国等邻国对明年迎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支持,在国际上大事进行反日活动,是更好的做法。

 

中国自己也难辞其咎

无论如何,中国若对感到受威胁的日本的最新举动不满,自己也难辞其咎。近年来,尤其是因为东海的领土纠纷,日本在区域日益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

韩国的反应模棱两可。作为美国-韩国-日本联盟的伙伴之一,首尔是应该欢迎日本在区域安全上扮演更积极角色的。但由于目前韩国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政府要正确评估安倍的做法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相反地,首尔抨击安倍用来实现其集体自卫权目标所假设的情境,一些是朝鲜半岛上的危机。韩国对日本统治的惨痛历史记忆犹新,因此严厉地警告东京不得在没有明确获得其同意的情况下,计划在朝鲜半岛进行任何军事活动。

对台湾来说,日本新的军事立场意味着在它被大陆攻击时,日本理论上是有可能进行干预的。当然,顾忌到外交敏感性,没有人会公开地讨论。但台湾位于日本重要石油生命线的最后一段,为了保护国家利益,日本显然有参战的理由。

对一个在安全问题上将更为自信的日本,东南亚国家的反应不一。尽管有日本侵略的历史,亚细安国家一般欢迎日本在区域有更进一步的参与,以便平衡中国目前所造成的威胁。因为美国的注意力再次被中东与欧洲(乌克兰)局势干扰,日本在东南亚更显眼的存在,为对抗中国在区域的霸权提供了急需的平衡。

自上任以来。安倍便一直努力阻挠中国在东南亚扩张势力。他向在南中国海面对中国直接威胁的菲律宾与越南表示愿意为它们提供准军事协助。他也同亚细安其他成员国加强了经济与安全合作。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向缅甸、老挝及柬埔寨伸出触角,希望把它们从"中国那一边"争取过来。

有了在国防事务上的新自由,日本将会对中国在东南亚实力的扩展采取更坚硬的立场。在他访问过的亚细安国家,安倍对他遏制中国的渴望几乎毫不掩饰。区域国家对安倍这种对立的立场"又爱又恨",毕竟,它们必须同中国维持微妙的平衡,也不能选边站。菲律宾选择欢迎日本帮助它加强抗衡中国的国防力量,但亚细安其他成员国却可能希望日本节制其强硬态度,避免区域的紧张气氛进一步升温。

日本在国防上的新自信,获得包括澳大利亚等大多数朋友欢迎,因为这可以抗衡中国实力的不断扩张。然而,安倍政府不应忘记,日本的这些朋友也需要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做生意,日本若过度向中国展示力量,将让它们感到为难。

 

作者是退休法国外交官,曾派驻日本、美国、新加坡和中国

叶琦保译


    进入专题: 日本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22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联合早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