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勇:假如苏荣没出事——选择性报道又一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643 次 更新时间:2014-06-24 07:39

进入专题: 苏荣   选择性报道  

李伯勇 (进入专栏)  


1

可以肯定,苏荣被中纪委调查的消息在江西最为炸响,因为他刚刚主政江西数年,又刚刚荣升为副国级(全国政协副主席)。江西曾经有过主政者临近退休而调入京城的人大或政协,却是平调,名义自然没苏荣光彩照人,这在坊间看来,一是苏荣在江西的工作得到了中央的认可,二是他“朝中有人”背景硬,毕竟这是比部级更显赫的副国级,能从一介农村公社的大队书记(文革期间)熬过来,并不是他家的祖坟和风水,而是他揣摩吃透这个体制一路升迁的内在秘密,跟准了关键领导而赌了一把,得以胜出。在如此尽管有些边缘化的位子,个人及家庭待遇和安全保证不须说了,他得以继续成为在江西官场的脉系的“定心丸”,还能继续对江西的政局产生影响。此定心者,当体现在两个方面,苏荣在江西结成的“铁三角”“铁四角”可以继续的抱团图一番事业,在官场上有可能走得更远,也就可能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更有底气即更狠地维护以苏荣为名聚集的巨大财利,更加肆无忌惮地利用手中权威让一切觊觎者、不满者和反对者消音--被消音者之一便是举报他的官员周建华被法律“制裁”成阶下囚。这是官场权斗处理对手的一个“法制”武器。既然成了一个罪犯,其人所说的一切等于零,说了白说,在场不在场的旁观者内心也许认为其人蒙冤(相信遭到定罪的周建华揭露的事实是真的),但都清楚“台上”当权者的脸色,于是只好装成一脸默然,装出衷心拥护法院判决的明朗姿态,从而显示与领导保持一致。

其实苏荣这类从基层熬出来的领导干部,怎会不知道僚属中有人恨他藐视他呢?他能做到并达到最好的效果,就是让其人不出声,或其人出声无效,加上他利用权力陆续在主流媒体上亮相和发声,他的王国便安然了,至少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印象。然而江西还是有人当众揭他的底,因而又可以断定,从省部级到副国级,苏荣是起了狠心出了狠力的。只要据守权位,他不怕来自下面的反弹。因为他相信,也通过铁杆官员叫别人相信,反他的人是罪犯(如周建华),是对社会主义别有用心的人,是被反动势力利用的人,官员中的败类,根本称不上是群众。这样政治意识形态又成了他天衣无缝的保护伞。有多少落马的官员在位时鲜明地力挺政治意识形态啊,内心就存有如此款曲。

因此,苏荣很可能不出事。

 

2

人在算,天在看,不料形势急转直下,苏领导终于出事了--在突然之中出事了。

其实几个江西几个副省级官员出事,就是剑指苏荣,只是行走江湖的一般民众不知道究里罢了。

不过,在读了凤凰网6月21日转载中国经营报的《周建华法庭上称:人民法院不是苏某的私家刑庭》,我却想到“选择性报道”问题。此篇报道面世就是选择性的结果:在主流媒体披露苏荣被查,这篇对苏荣来说负面性的报道就立马横空出世了,抑或说,当今形势需要这样的报道。这样的报道已被选择,在准备之中(可见国中充斥了克“敌”的“弹药库”,按需发射)。报道中,入狱的周建华的揭发颇有义正辞严的意味,就是说,此时此刻,选择了周建华夫妇的举报,媒体选择了中国经营报这样不起眼的报纸,经凤凰网选择地转载,就亮眼多了。

有众多的举报者而挑出入狱的周建华和为丈夫奔走的周妻亮相,有某种道义补偿的悲壮意味,但我也品味出让他们夫妻继续做出头鸟的意味。官场深似海,一时得意者或失意者,犹如塞翁失马,安之非福?还是老子识出人世真味: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倚,这在古今中国官场屡被应验,还会继续应验下去。看似与公平正义之天道有关,其实亦无关,倒是与权柄的置换有关,所以被冤屈的并不必然会遭遇昭雪,能昭雪者是运气好。

那么,我不禁要问,庭审前庭审中庭审后周建华夫妇锲而不舍的举报,难道相关方面、相关媒体记者--旁观者就不知道?除了周氏夫妇,那些知道苏荣及同伙大肆贪腐的部门和官员就不知道?但是这些人选择了沉默和漠然。选择报道选择执法驱使人们选择了沉默和漠然。这次反而轮到另一拨人(另一派)消音了。

从正义(正压邪)立场,这另一拨人(另一派)消音也许是必要的。但是,谁来界定“正义”?比如一个案子,只能由法院界定,但中国实际的情形却是以政治权力来界定,有权就有正义,无权就无正义,延伸一点,就是权力让正义通过主流媒体得到表达,通过法院表达,同样权力可让媒体封杀正义。因而在政治权力至上的国度,许多基于常识的东西被弄得似是而非,导致人们遇事首先关注的不是对或错,而是权力者的层次和脸色。即使权力有时体现了正义,人们往往只是口头上表达“正义必胜”,心里服膺的仍是权力获胜。这样,正义和真理就难以扎根--扎在人们的心灵中。别说一般民众,就是某些“研究院”的智囊们,也走捷径地操起文革中初澜、梁效作派,以帝王师自居,挥舞革命大批判大棒,为权力张目的意味相当明显,他们才不怕正义被践踏被颠覆。

 

3

国人,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在数十年政治文化环境里,已成选择性极强即善变的社会角色,本应更加阳光却更加阴柔,为自保和自身及团伙利益,抛弃冠冕堂皇的原则,甚至抛弃做人的底线。这也是一种常演常新的权力赌博。所以选择性执法、表态和报道成了法官和记者的人生技巧。更确切地说,一些记者其实并不基于选择性(含反向选择)而是基于客观报道,可报纸广播的选择性律令,让那些相异的报道僵死屉中。而政敌不管谁执政,都奉行这一游戏规则。

这次所提“报道”说的是:周建华2012年1月4日被江西省纪委“双规”,2014年1月23日被江西省宜春市中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据称,周建华受贿金额高达1410万元。而江西省高院在5月23日二审时因周建华及旁听公民“闹庭”未能正常进行。周建华在其举报材料中称,他是遭构陷而入狱,起因正是向国家监察部及相关领导举报时任新余市委书记、现调任江西省发改委的李某某和苏荣夫妇违法乱纪问题遭打击报复。在二审法庭上,周建华甚至高呼“人民法院不是苏某的私家刑庭”。

我相信这是真实的一幕。一个要“鱼”死,一个“鱼”要破网,生死时速,无需再观望和沉默。周建华这一句高呼道出当下我们国家普遍的公权私用现象。我也相信,当时包括记者在内的旁观者记下了这一幕。但是,作为二审,控方和辩方的意见,为什么只保留(登载)控方意见,而删除辩方意见?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其时苏荣还在国家领导人(政协副主席)位子上,于是控方天然正确。这就是讲政治。控方及其背后的权力,也就有选择性地以周氏获罪告示于天下,当然也告示于在京城坐等佳音的苏领导了。

现在这篇记者报道又作为正面报道面世,同样也是选择性报道啊。在我看来,此时推出这样的报道,并不是彰扬记者如何忠于记者职守,而是此报道成了克敌之利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表明苏领导早就有有贪腐嫌疑了。所以,在举国利禄滔滔,宣称以法治国之下,权斗双方都施浑身解数,利用权力资源,暗中收集对方的经济罪状,不到时候不求一逞--周氏夫妻关键时刻以求一逞,但是周氏夫妻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我还觉得滑稽的,是报道采纳入狱者周氏而不是别的人说出“人民法院不是苏某的私家刑庭”这句话,这一司法现象却由一个入狱者“揭露”。不过,这只是记录了当时的情形,这样的“揭露”对于权力来说是乏力的。同样,这样的报道今天面世,也不表明入狱者周氏的“揭露”符合真相而具有力量,而是通过这个倒霉者之“杯”,浇包括官场中人在内的人们的心中块垒。这样我们又能看出,即使苏荣正式垮台,相关报道和相关人员也小心翼翼,不敢多有暴露,把“有力的揭露”仍落在周氏夫妻身上最为合适。因为入狱者已是死老虎,而被中纪委点名的苏荣仍有软着落的可能。跟选择性报道一样,这是选择性聚焦又一体现。

这篇报道还说,(数年前)苏荣上任(江西)伊始即在大会上强调要防止“项目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之后多次强调反腐。其在台前“唱红打黑”、幕后伸手谋利的两面性在江西主政期间表露无遗。人民网2009年12月6日刊发题为《看苏荣反腐那股子狠劲》的文章,同样是选择性报道啊。所以,一种选择性报道也叫主旋律报道,也叫政治正确报道,它成了体制要素,决不会因某领导人出事而改弦更张,与其说是特色,不如说是体制软肋,可在前赴(腐)后继的官员,却成了不能缺少的护身符。因而,“苏荣出事”及其报道方式,连同其人出事前的报道方式,并不会销声匿迹,像活剧一样继续上演,举国需要这样的主旋律演饰。在坊间,是接受教育,在官员,是护身符。

 

4

不过我耿耿于怀的,是“假如苏荣没有出事”,还有由“项目上马、干部下马”转接的“项目上马、项目回视”。

苏荣如果仍在台上,除了经济贪腐,他在江西的一些决策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反思。比如他数年前到江西做首席行政长官,就要全省在路道两旁密密匝匝种树,造成人在路上看不见村庄的绿海洋景象,路道两旁的田块也要弃稻种树。于是全省境内国道旁皆能看到这一苏记景观。相当密,不符合乔木生长所需要的间距,一看就知道违背种植规律。一次我乘长途汽车从赣南到省城南昌,一路上见抢种的“篱笆”林,十分不解,江西这样的环境需要这样载树吗?在县里也见县城路道两旁加密种树(在原来的两树距离中加植几颗树),我认为不必这样种,过两年树大又得移栽,不是劳民伤财吗?有县领导就说:你说的有理,可上面会来检查呀,没办法,要改以后改吧。检查什么?还不是看是否符合苏领导模式的尺寸?我当然无法理解官场中的他,此时考虑是“与上头保持一致”--应付检查,怎会考虑“劳民伤财”呢?就是劳民伤财,又怎么样?就像被打成坏人周氏的那句高呼,当时他说了又怎么样?

于是我相信,重来一次“大跃进”是可能的,重来一次“学大寨”是可能的,重来一次文革是可能的。

我想,假如苏荣没有出事,他毕竟调离了江西,除了一般百姓弄不明白的经济问题,他的一些劳民伤财的决策和举措,是不是来一番认真的检视呢?从经验出发,人去政息,一些官场中人可以有选择地发表“批评意见”了,结果只是一声叹息而已--其经济和人心损失又有谁在意呢?

所以,苏荣出事,演戏照旧。

2014年6月21日


进入 李伯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苏荣   选择性报道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571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