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寿龙:宪政与民主的争论:读《宪政与民主:当代世界的变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77 次 更新时间:2014-04-15 21:39

进入专题: 宪政   民主  

毛寿龙 (进入专栏)  


建设宪政制度框架,让政治在特定的制度框架之内运作;建设民主制度框架,让政治在民主的制度框架之内运作。这可以说是许多政治学家和法学家的基本理想。宪政与民主问题,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学术上,在当今世界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从实践上来看,宪政与民主是政治发达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也是政治发展中国家所孜孜以求的政治发展理想。在学术上,宪政与民主,可以说是宪法和比较政府研究的重要课题,是任何法学家和政治学家所无法回避的课题。

环顾人类的实践,世界上许多国家宪政与民主建设道路极其艰难;浏览宪政与民主研究,可以看到还缺乏具有普遍理论意义和具体实践意义的研究。鉴于政治转型国家实践的问题,也鉴于学术研究的空缺,The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ACLS)于1987年启动了比较宪法的研究项目,并举行了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其着眼点是宪政与民主的研究,不应该局限于法学家和政治科学家,还应该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宪政与民主:当代世界的转型》就是参与这一研究项目的学者的研究成果。

《宪政与民主》一书共六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政治“转型”,第二部分研究“人权”发展,第三部分探讨“多元主义与民族主义”,第四部分探究“制度安排”,第五部分探索“欧洲的宪政难题”,第六部分“反思宪政主义”。全书收集了25篇学术论文,涉及到宪政与民主的理论问题,还涉及到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与地区的政治发展实践。

该书的主题是,美国宪政与民主的经验是重要的,但世界各国的实践不能用美国的标准去衡量。宪政既是国家的正式结构,但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宪政涉及到法律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经济与政治各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各国宪政与民主的发展,其理论和价值具有普遍性,但是发展的实践与各国所面临的法律与社会的性质、文化与历史的特色、当前经济与政治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宪政法治和民主的发展,是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进程中,既需要我们了解各国的实践,也需要我们了解各国的研究进程,从而增加我们有关宪政法治和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存量。在这个意义上,《宪政与民主》一书,对于中国宪政法治民主的学术研究和实践都有一定的意义。这是笔者读罢该书的第一个想法。当然,我的感想不止这些。

在笔者看来,《宪政与民主》的可贵之处,首先是研究方法上的,它可以说是多学科学者共同研究人类治道变革问题的成功案例。参与研究的学者有不同的学科背景,这时必须在问题的切入点和学术研究的语言上有一定的共识。如何在多学科的学者之间形成问题理解、学术语言的最低限度的共识,然后开始跨国家的协作研究,并就激烈的分歧展开讨论,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

因此,在我看来,《宪政与民主》一书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在最低限度的共识基础上,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分歧与争论。在这里,很多见解,尤其是不同意见的交锋,富有启发意义。该书的学者区分了宪法与宪政、法律性与合法性,在这些方面,各个学科和国家的学者似乎有共识。但是,在许多问题上,人们却有极大的分歧。比如在人权问题上,对人权就有法律形式主义意义和社会政治意义分析的分歧,存在着人权的普遍意义与相对意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人认为人权是普遍的,而有人则认为,文化和经济的多样化,使得难以识别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也难以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效地推广和实施普遍的人权。权利也有其具体的历史和文化意蕴。当然,在我看来,这一争论之中也存在着基本的共识,人权是宪政与民主的基本因素,是宪政与民主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毕竟,没有人权,何来宪政与民主呢?

该书所反应的分歧与争议不仅仅在人权问题上。有关法治(the rule of law)也存在着争议。许多人认为,法治对于宪政是必需的。但不止一个学者认为,法治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人们可以制定法律规则并实施它们。这些学者有着强烈的冲动,把法治看作是政治稳定的重要源泉,有了法治,政治稳定就不见得要基于由特定阶级主导其他阶级的阶级结构或者直接采取暴力性的军事干预或威胁了。当然,更多的学者把法治与民主联系起来,与国家的存在及其权力的配置联系起来。对他们来说,要理解宪政不仅要理解制定规则的规则,而且还要理解制度建设(institution building)和价值型塑(Value formation)的本地进程。

有关制度建设的讨论可以说是《宪政与民主》一书富有成果的部分。学者们探讨了民主的议会制与总统制,探讨了威权至上的军事证券和一党统治,探讨了寡头制和君主制。非洲学者和东南亚学者坚持认为,宪政研究不能局限于民主制度的分析。宪政研究超越民主制度的范围,这反应了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宪政的不同理解,实际上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宪政的发展并不一定与民主的发展同步,或者说必然是相辅相成的。

《宪政与民主》一书一共有400多页,存在巨大分歧的论题还有许多。其组织者的初衷是要多学科、多国家地理解当代世界宪政与民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希望给发展中的宪政民主国家提供实践的建议。但是,研究项目的结果,却是一部充满争论的文集。这或许是研究组织者或者资助者所没有想到的。

但是,这实际上又是理所当然的。有那么多国家的学者、那么多学科的学者参与的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不充满争论,才是怪事。学术研究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者也只有在充满争论的过程中,才能相互挑战、相互促进,最终相互提高,共同提升有关宪政与民主的研究水平。

因此,《宪政与民主》一书,最大的价值,恐怕就在于它的尖锐的冲突与争论。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或者致力于宪法与民主发展实践的官员,在这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却可以学到如何开拓思维的空间,把宪政与民主问题,置于更为宽阔的学术研究空间里,也置于更为宽广的世界政治发展的背景里。


进入 毛寿龙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宪政   民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397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