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洪华: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23 次 更新时间:2014-02-03 11:06

进入专题: 国家认同  

门洪华  

 

国家认同问题古已有之,全球化使之成为全球性现象。全球化既是削弱国家认同的力量,也是增强国家认同的动力;全球化给国家带来认同危机,也为国家认同重塑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全球化时代,建构国民及世界各国对本国的国家认同,利用国家认同促进国家整合、并在国际社会中以一个完整而确定的身份参与世界事务,成为一个国家维护尊严、完成历史使命的核心议题。

中国崛起与其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息息相关,国家认同自然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对中国而言,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密切互动,面临着挑战与重塑的双重压力。本文选择1982年作为分析中国国家认同演变的起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家认同处于剧变之中,历史包袱与时代嬗变时常缠斗不休。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就以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与主线,积极进行国家认同探索,期间历经坎坷波折,而最具有创见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和平发展道路的确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致辞中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此为开端,中国密切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渐进而坚定地融入国际社会,积30余年改革开放之功,积极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确立了比较稳定的道路形态,同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造就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格局,成功开辟了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推动着中国国家认同的实质性重塑。

…………

 

三、加强中国国家认同的未来战略取向

中国国家认同以新型社会主义大国为核心,追求全面开放、全面转型、全面发展。可以说,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正致力于创造一种新的制度模式、发展模式,致力于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和西方文化反思的基础条件下造就一种新的世界文化。尽管上述理想目标和现实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国家认同尚未提升到国家核心价值的层面,在国家认同建设问题上没有形成统摄性的国家战略,但如何促成这些认同维度的实现(identification)已经是摆在中国面前的核心议题。

科学设定中国国家认同建设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惟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形象才能保持良好的连续性、创新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有效地凝聚民心、统合社会、扩大国际影响力。通过对中国国家认同变迁的梳理表明,中国的大战略趋向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对内走科学发展之路,对外走和平发展之路,国内国际联动追求和谐发展,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长为中国所期许、国际社会所认同的世界大国。以此为基础,加强中国国家认同的建设,其战略取向体现在:

第一,强化公民意识。所有国家都应将战略重心放在加强国家认同教育上,而加强国家认同必须把公民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公民意识是国家认同的思想基础,它主要体现为国家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强化公民意识要求我们努力培养各民族公民的国家观念,以价值共识——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来引导各民族公民在文化差异基础上的国家认同,同时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世情教育,培育并增进国家归属感、责任感。当然,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意识不是封闭的,应将国家认同与全球认同联系在一起,培育具有世界意识的国家公民。

第二,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国家实力是巩固国家认同的物质基础,而提升软实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国家认同的稳固程度。中国多年来专注硬实力增长,软实力提升亟待加强,二者的不匹配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潜力的发挥。软实力建设事关中国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国际、国内两个舞台上塑造、展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它不仅要求中国把自己的优秀文化、发展经验和外交理念传播到世界上,争取他国理解和接受,更强调中国如何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社会和谐发展等领域进行富有吸引力的建设与创新,而后者更是基础性的关键议题。

第三,强化国家认同、地区认同与全球认同的关联。中国必须关注他国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促成国家认同之内生因素与外生因素的良性互动。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并行不悖的时代,国家认同必须关注国际认同变迁,强化与地区认同、全球认同的关联。当然,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认同的认知,既有偏重对中国现实因素的肯定,也有侧重对中国未来预期的考量;既有对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希冀,也有对中国国家实力增强的疑虑,求同存异方为大道。随着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能力的增强,中国应进一步强调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加强所在地区议程和全球议程的倡议能力,促进中国国家认同与地区认同、全球认同的良性互动,提升中国国家认同的国际认可度。

第四,积极担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桥梁。了解世界发展趋势,尤其既有大国和新兴大国的互动,是强化国家认同的必由路径。当今世界格局的主要矛盾和特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互动,中国处于二者之间的结合部,堪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世界的桥梁。以此为条件,中国的国际角色和国际行为必将有更积极的担当。。


本文相关附件下载: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档

    进入专题: 国家认同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96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