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农业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2 次 更新时间:2014-01-16 11:12

进入专题: 农业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  

党国英 (进入专栏)  

 

农业竞争力弱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深度卷入国际分工,殊非易事。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稳步升值,国际贸易平衡有所改善,但农产品价格在国际比较中已显示劣势,这说明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不足。我国谷物已连年出现净进口,其中某些品种的进口数量已超过低关税配额。如果国内主要谷物的价格继续提高约60%,即使按照配额外关税标准,谷物的到岸价格也会低于国内价格,进口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这个趋势若得不到遏制,谷物增产将遇到“天花板”,价格提高将很难刺激国内产量的提高,财政补贴将有可能让进口商享受。

造成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差的原因,一是农产品生产的劳动成本比较高。我国谷物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1%;按实际劳动时间折算,这个数值也不超过5%。而我国农业领域日工资水平已达到美国最低日工资的20%。劳动成本高缘于我国农业经济的纵向专业化水平低,农户经营规模过小。二是我国农业的技术模式内含了高成本因素。欧美的谷物生产一般为雨润农业,较少灌溉,极大地节约了劳动成本与固定设施的维护成本,并有利于大型机械耕作。而在我国主产区的谷物生产中,灌溉因素形成了劳动总成本的30%左右,近年华北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因灌溉综合成本高而放弃了小麦种植。三是我国农业的化肥、农药等流动性投入也比较大,单位面积使用的化肥量约为美国的3倍。四是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此外,财政支农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隐形成本。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去年我国中央加地方对“三农”的投入,在去除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以后,仍为欧盟农业支出的4倍左右。

 

认清挑战的同时必须紧抓机遇

以人力成本为例,我国降低人力成本的空间有很大潜力。据笔者大略计算,如果我国全部农户数量减少到3000万户以下,其中谷物生产农户降低到1000万户左右,其余农户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则我国按实际劳动时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动态地说,在这个水平上,农业居民的平均收入将与城市居民相当。如果按农村人口为农业人口的4倍计算,这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率必须达到70%左右。今后我国城市化率每年递增1.2%,大约在2030年前后可实现这个目标。

从土地资源状况看,实现我国农业竞争力跃升的目标也并不悲观。按最新资料,我国有耕地13538.5万公顷、园地1481.2万公顷、林地25395.0万公顷、草地28731.4万公顷。如果按耕地户均13公顷,园地户均2公顷,林地户均100公顷,草地户均300公顷计算,再加上养殖业对农户的吸纳能力,3000万户职业农民按适度规模经营标准所需要的土地资源是有保障的。我国草地的品质不好,承载牧民的能力较弱,但要知道,荷兰这样的牧业发达国家户均草地也不过40公顷左右,却达到了很高的产出效率。

我国土地产出效率提高的空间还很大。如果我国播种17亿亩谷物,每亩产出500公斤,大体达到美国旱作农业的产出水平,即可产出8.5亿吨的谷物,远远超过我国人口高峰期对粮食的总需求。只要有了成本优势,我国就还有潜力成为粮食出口大国。据笔者调查,甘肃定西地区发展旱作玉米生产,在没有灌溉的平常年景,每亩产量也能达到600公斤以上。近几年,我国在荒漠治理上也取得了骄人成绩,数十亿亩的草地有望提高产出效率。另外,从国际比较看,荷兰的人口密度超过我国3倍以上,但它通过土地整治,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竟能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我们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有什么可悲观的?

从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看,资源是制度与技术的函数。只要我们下大力气深化改革,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我国农业的国际比较优势是可以形成的。

 

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路径

第一,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提高土地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土地产权明晰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也是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的制度保障。

第二,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化质量。不要怀疑我国城镇化对于吸引农村过剩人口的潜力,也不要怀疑传统农业释放人口的能力。与欧美快速增长时期比,我国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相对低,究其原因,一是职工实际工作日太多,二是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今后需要通过调整劳资关系、切实保护劳动者权利,来提升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还应大力调整城市人口布局规划,提高城市消费能力,扩大第三产业规模。

第三,增强耕地保护效力,提高耕地品质。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根本不影响城镇化,也不影响城市居民居住品质的提高,关键是要有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今后可以考虑将基本农田政策升级为农业保护区政策,对农区土地实行大范围连片保护,严格土地用途管理。对农业保护区外的土地管理,可扩大地方自主权,逐步取消指标管理办法。

第四,改变农业技术模式,大力发展雨润农业。今后应改革与完善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管理体系,大力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装备程度,把旱作农业技术开发作为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国家应改革农业大学办学与管理体制,让农业大学全面直接介入农技推广,使其成为农技推广的主力军。应考虑将农业水利投资集中于水资源充沛的地区,其他地区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应以更积极的政策鼓励私人资本开发连片荒漠,提高草原的经济价值。

第五,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提升农业产业组织效率。从我国现实出发,要限制城市资本圈地搞大农场,尽可能在现有农民中间培育家庭农场主。目前,我国合作社发展的确不尽如人意:一是农户规模太小,农户从合作社得益少,农户参加合作社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指导思想有缺陷,甚至错误地以为合作社数量越多越好;三是合作社管理水平低,经营人才缺乏。今后要使合作社做大做强,应放弃追求合作社数量的政策导向,鼓励跨区域发展。建议在县级以下不设立合作社支持项目,仅在市级以上政府建立合作社发展基金。可通过“村官”挂职政策来培育一批合作社的经营人才。

第六,调整财政支农方式,提高支农效率。目前,20多个国务院机构分散拥有“三农”项目资金的局面必须改变。支农项目必须清理、缩减,支农资金应集中支持大类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要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坚决给一部分寄生在国家支农体制上的企业“断奶”,让支农资金发挥应有效率。

 

链接

1.恩格尔系数: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创建,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个人或者国家越贫困。随着国家富裕程度的提高,这个比例将呈下降趋势。

2.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3.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敏感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进行数量或金额上的控制,其目的旨在调整国际收支和保护国内工农业生产,是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常见的配额有进口配额和出口配额等。

4.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即使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生产领域内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与另一国家相比),他仍然在某些生产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5.旱作农业:又称旱地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我国的旱地农业多集中于气候干旱的北方地区,地多水少、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资源短缺的平原地区和地形起伏、地表破碎、远离水源的丘陵地区。

 

来源:光明日报


进入 党国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农业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51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