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国正在关注近期的几件庭审事件时,律政题材电影《全民目击》以法律为载体,借助其与道德、情感、传统观念等的冲突,以追逐真相为线索,展现了悲剧面前真挚的父爱。
影片以一件女儿涉嫌谋杀父亲未婚妻的案件为故事内核,讲述了富豪父亲林泰费尽周折,利用检察官、律师的职业特点和限制,在庭审中上演“乾坤大挪移”,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场景,让自己变成真凶,换取了女儿自由,促成女儿知错悔改重获新生,可谓一波三折。
撇开专业角度,不去对电影中的“错误”吹毛求疵,单站在一个社会人和法律工作者的角度,去观察评析其中折射出的刑事诉讼各方典型的心理,还是淋漓尽致、发人深省,大致可以从控方、辩方、嫌疑人方三方来看。
司法者应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克服感情因素介入,才能有效预防冤假错案。检察官童涛,一开始就认定林泰是个奸商恶人,对林泰涉案穷追猛打,进而陷入了林泰设定的圈套和陷阱之中,直 到影片结尾,才幡然醒悟,不免为自己的鲁莽和感情用事追悔莫及。司法实践中,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失误,对真相对当事人都可能造成百分之百的伤害。
可见,在司法过程中,思维中道德与情感战胜了法律,就容易出现问题。不论法官还是公诉方,看待问题都应站在中立的角度,不管面对的是富二代还是农民工,都不应率先假设推定他人犯罪。作为司法者,必须通过对证据的严密审查、通过确凿的证据链条定罪量刑,而不应通过陈年旧怨、当事人的身份推定他人具备犯罪动机,不应通过有没有犯罪动机就断定他人是否犯罪。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和防范冤假错案。
警惕媒体干预司法。影片中,作为国内顶级律师周莉,一开始既定的辩护策略就是充分利用社会公众对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儿的同情心理,利用报刊、杂志、微博、微信等媒体进行轮番轰炸,企图以此干预和影响法官的判断和裁量。正如她说“要相信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尽管此种辩护方案因为剧情推进没有实施,但这种策略在司法当中的普遍程度可见一斑。实践当中,一些名人案件、重大敏感案件中,法院也会面对类似场景,应该警惕这种不当干预。
此外,作为律师,周莉在意外获得林泰给予的关键证据——自编自导的“录像”视频资料时,也陷入了艰难的选择和矛盾之中。作为律师,按照其职业伦理和道德要求,周莉不应该将不利于代理的当事人的证据提交法庭,但是出于正义感,她又不想放纵“真凶”,继而也被林泰迷惑,轻信了表象的证据,将视频资料发给了公诉组。
情与法的纠结。直至影片后半段,林泰代女服刑,为亲情欺骗法庭和世人,诉说着一个现代版的“龙背墙”传说。扑朔迷离的真相背后,暗藏着一个父爱的催泪救赎,从情感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伟大的。但在法律面前,真相才是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允许被欺骗的。伴随剧情,检察官、律师、司机等各方展现了各自的职业道德。法律、道德、亲情,三者紧紧相绕,互相角力,道德和法律都认同的真相,其实根本就是亲情使出的“魔咒”。
正如林泰所说,“什么是真相?大家相信什么,什么就是真相。”。这不免也让我们心惊,如何从案件事实当中提炼出、上升到法律事实,如何接近实质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正是司法者的责任。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比命要重要”,这是林泰坚持的逻辑。电影最具教育意义的是,当孩子犯了错,家长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及态度去面对?动员孩子拒不认罪,还是让其彻底重生,这是一个问题。林泰替女定罪,不惜自己的生命和荣誉换取女儿的自由和悔悟,可谓“法不可恕,情有可原”。其方式固然为法治社会所不提倡,但是以爱之名,展现了富豪面对家庭悲剧时,触动人心的内心 苦楚和艰难抉择。毕竟,法律原本的用意也并非是冰冷的刑罚,更暗怀一分仁慈。
出处:法制日报 201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