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锋:教育公平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底色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87 次 更新时间:2016-06-19 23:28

进入专题: 教育公平  

谢伟锋  


第29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日来到大连看望大连第二十中学新疆班师生,并与大连市支援西部地区及西部在大连进修的教师座谈。(9月9日中国新闻网)

教育公平从来就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最起码底线。在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中国梦”之时,我们再谈教育公平则有更多的现实意义。李总理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选择去大连这所和西部地区有“联姻”的学校,和老师学生进行互动,在话语之间,凸显教育公平的国家之力。

2012年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达到4%。这到底是件可贺之事,然而对于泱泱大国的教育版图来看,这只是“在路上”的座标而已。我们应该看到国内教育难题依然众多:地域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倾斜、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的不相同待遇,甚至是教师内部的待遇分水岭。这些带有社会转型期之下的教育症结,告知我们当下依然还处于深水区的改革过程中。

教育改革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体现“公平”二字,然而要真正还原这两字,又是何其艰难!让国人纠结万分的高考户籍限制就是其中病灶所在。这样一则带有地域不公平性质的限制,让多少家长和学生心灰意冷于高考之前。近来高考户籍改革有所行进,在山东等地已先行一步,但在优质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譬如北京、上海,还是让人望眼欲穿。不仅高考,中考似乎也难辞其咎,“占海特事件”便给了人们太多拷问。大家呐喊许久的“教育公平”,在成为阶段性热点之后,似乎热情难以为继。

教育不公平,消极影响不仅仅发酵于自身领域,因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又具有连贯性,最突出的恐怕就是留守儿童。要打破这个壁垒,首先就要厘清多方面利益问题,避免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消除人为树立的地域歧视,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入手点之一。当然持续、系统的教育改革,并非三言两语就可道破,然而民众之所望,不也正是政府之所举吗?

李克强在大连和师生们一起交流之时,还强调“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在中国扎根近30年,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受益。即便如此,在现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现在很多中小学为了打响自己的牌子,人为的编制“普通版”“尖子班”,这种带有功利性和歧视性的教育手段,就是对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最彻底的打击,也是颠覆教育公平的奇葩怪象。同时很多学校利用自己公办教育的资源,公然收取借读费、择校费,这种摊派式的教育成本,实在不是百姓所能承受之重。

教育公平是全民皆可讨论的话题,因为它事关每个家庭的未来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每个公民的幸福感。做个有素质的人,让我们的中国梦实现的更加彻底,必须要有教育公平来进行托底。只有在尽可能公平的教育覆盖下,每个人才可以更近距离触摸自己的未来!

    进入专题: 教育公平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755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