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离右派还差“50米”
陈云在八大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正处在政治巅峰上的他,便遭到了麻烦。毛泽东和陈云之间,在经济建设的速度问题上,逐渐产生了不同看法。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广西南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南宁会议的主题,便是反反冒进、亦即批判右倾保守。毛泽东约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到会。陈云称病,没有去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很称赞柯庆施195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上海市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即《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这一报告,是当时担任柯庆施政治秘书的张春桥起草的。
在南宁,1月16日,毛泽东在大会上拿出柯庆施的报告,当众问周恩来:“恩来同志,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周恩来只得答:“写不出来。”毛泽东便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毛泽东此言,使周恩来很尴尬!
不过,在1月17日晚,当毛泽东约“管经济”的李富春、李先念和薄一波三人谈话时,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打开天窗说亮话,说“批评主要是对陈云同志的”。这样,毛泽东才把他的“反反冒进”的“底牌”透露了出来,即“主要是对陈云同志的”,当然也包括周恩来以及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
1958年2月18日,毛泽东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陈云出席会议,不得不在会议上作检查。这一回,毛泽东把“反冒进”跟右派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向周恩来、陈云发出了警告“右派把你们一抛,抛得跟他相距不远,大概五十米远……”这就是说,你周恩来、陈云“右倾”,跟“右派们”相距不远,只差50米了!
纵观中共八大以来,陈云经历了三起三落:第一回合:1957年9月,毛泽东经过“反右派运动”,急于发动“大跃进”,便不采纳陈云意见,批判所谓“反冒进”。第二回合,1958年底,毛泽东的“大炼钢铁”遇麻烦,请陈云帮助降低钢产量指标,并在庐山会议初期赞扬陈云为“良将”。但是庐山会议后期开始“反右倾”,又不采纳陈云意见。于是,陈云称病。第三回合,1962年初,毛泽东的“大跃进”失败,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在“七千人大会”上作了自我批评,恳请陈云出马“调整”。于是,陈云在西楼会议上提出调整措施。但是才过了半年多,毛泽东批判“包产到户”,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从此,陈云又称病。
“文革”中受到冷遇,长期“养病”
1962年9月的八届十中全会给陈云沉重的打击。毛泽东称陈云为“老右倾”。这样,虽说陈云的职务仍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但是他不再主持中国的经济工作了。陈云受到冷遇,长期“养病”。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在被打倒的名单上,并没有陈云。究其原因有几个:陈云工人出身,没有“剥削阶级”之类根源可挖;陈云从未被捕,也就不存在“叛徒”之嫌;陈云讲话谨慎,没有多少“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辫子可抓;陈云为人清廉、作风正派,没有什么可供揭发的。
不过,也有人一直“惦记”着陈云,在周恩来的干预下,造反派们才悻悻离去。九大上,陈云离开了中央政治局,之后,中苏关系陷入极度紧张之中,为防止苏联的突然袭击,中央决定把一批老一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紧急送往外地,即“战备疏散”。林彪、江青集团借“战备疏散”之机,把一大批“靠边”、“接受审查”以及被“打倒”的老干部驱离北京,其中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陶铸、王震,等等。陈云被“战备疏散”到江西,名义上是“调查研究”、“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这样,陈云在江西过了3年的“闲居”生活。
1972年4月下旬,陈云回到北京,过着“一天打鱼一天晒网”的生活。在1975年1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陈云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云自1949年10月起,便担任历届国务院副总理,但这次国务院副总理的名单上,没有陈云。
粉碎“四人帮”之后,1977年8月,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陈云的名字虽然出现在222名的主席团成员名单之中,但仍只是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领导核心成员中,没有陈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以至候补委员的名单中,也没有陈云!其实,那是由于陈云从1962年以来称病,在人们的印象中,他已年老多病,该是担任荣誉性职务的时候了——虽说陈云比邓小平还小一岁!
“文革”后,扔出重磅炸弹
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斗争,依然尖锐。已经很久没有公开发表文章的陈云,在1977年9月28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强调了实事求是,对两个“凡是”进行批判。这时,陈云仍住在北京北长街的老房子里。虽然“解放”了,但还没有安排工作,没有事干,还在“待命”。
“待命”中的陈云,在几个月后终于发出了震惊中国的声音。中共中央在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了历时36天的工作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沉默已久的陈云,作了两次重要发言,引起极大的震动。陈云一发言,便引起全会的广泛注意。人们惊讶地发现,陈云的话是那样的尖锐而有分量,见解是那样深刻。1978年11月12日,陈云在东北组作了第一次发言。
陈云首先指出,“文革”中震动全国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一案应予平反。陈云此言,一下子引起全会关注。他提出要把“文革”大案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翻过来。接着陈云又对“文革”中的大案——陶铸以及王鹤寿案件,提出尖锐的意见。又为另一大案——彭德怀冤案提出平反;又提及了最敏感的话题——“天安门事件”——认为应该予以平反。
陈云最后还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康生必须批判。
“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陈云的发言,可谓“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其实,倘若从1962年算起,他已经保持沉默14年了——除了1977年3月他为了支持邓小平复出作了一次书面发言。
翌日,各组都对陈云的讲话作出了强烈反响。鉴于陈云的发言得到众多的与会者的支持,11月25日,华国锋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上表态接受了陈云提出的意见。尤其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陈云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人们认识到,陈云虽然年已古稀,但是目光锐利、思维敏捷。这样,陈云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大得人心,威信迅速提高。
就在中共中央会议结束后的第3天——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令人瞩目的是,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委员、常委,并出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陈云从“待命”到重新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工作量猛增,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增多,北长街的旧屋显得不够用了。经过有关部门力劝,陈云这才终于同意迁入中南海居住。就在陈云重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的时刻,1979年,他得了直肠癌。所幸发现早,手术做得又很成功,所以他很快就恢复了工作能力。
(摘自《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联合出版叶永烈/著)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