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钱荒”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31 次 更新时间:2013-07-03 15:33

进入专题: 流动性恐慌  

华尔街日报  

访谈及资料显示,中国领导层不仅面临如何转变经济模式的挑战,还需要化解因缺乏有效沟通而引发的各种传言。近期出现的市场震荡就和传言有关。

中国央行对银行间市场的“钱荒”作壁上观,致使银行间利率在过去两周大幅飙升。而《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看到的一份内部会议资料显示,央行此举另有隐情:面对信贷增长失控,央行已别无对策。

不过,眼下围绕中国需求放缓的担忧本就吓退了一些海外资本,加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的政策暗示导致全球资金流逆转,因此中国央行与市场的沟通欠缺无疑更是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安情绪。

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动荡,甚至有传言称,一家大型中资银行出现了支付违约。监管层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市场猜测和媒体过于猛烈的报道难逃其咎。不过,一些批评人士称,央行和一些高层官员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其笨拙的应对方式暴露出了他们在预见市场(国内外)如何解读官方行动方面缺乏经验。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中国问题专家Eswar Prasad表示,如果央行缺乏透明度以及与市场的明确沟通,那么再好的政策意图也会引发市场动荡。

而这是一个缺乏透明度的政府和党派需要面对的新领域。从过去两周“钱荒”事件的背后可以看出,中国领导层正在摸索抑制信贷飙升的办法,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后反而将“钱荒”问题引发的一些市场反应归咎于媒体报道。

据掌握一手信息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已责令对有关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Ltd.)无力偿债的市场传言进行调查。这可能意味着领导层正在寻找6月20日引发市场大震荡的消息源头。

中国国内及海外经济学家表示,自6月初以来,中国央行已试图要求中资银行将贷款撤离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包括信托公司、典当行、租赁公司及其他非正规贷款机构,这些贷款令本就正在放缓的中国经济进一步承压。

为了敦促中资银行将贷款撤离影子银行,中国央行停止向银行间市场投放流动性,这实际上相当于倒逼正规银行调整贷款行为。

到了6月20日,中国领导层开始担心银行间市场的“钱荒”问题失控。银行间隔夜拆款利率当天飙升至30%的高点。上海市场有传言称中国银行的一笔银行间支付出现违约,《21世纪经济报道》网站当天下午6点左右的一则报道也加强了传言的可信度。

据该报网站报道,中国银行在6月20日下午出现支付违约,因资金短缺延迟资金支付半小时。

当天晚上8点,中国银行发布澄清声明,称该行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而且当天按时完成全部对外支付。

中国银行还称,对于恶意制造和散步谣言的机构和个人,中国银行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不过,中国政府无意就此打住。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务院总理马凯已指示中国相关机构就此事着手调查。

一位知情人士称,调查的重点在传言是如何开始的。此举将引发何种后续动作尚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据几位知情官员透露,中宣部要求国内媒体在报道流动性短缺时不要使用“钱荒”和“流动性匮乏”等字眼。

对于记者提出的置评请求,中国公安部、国务院、中国银行、《21世纪经济报道》和中宣部的有关人士没有做出回应。

自2009年起,中国国内的债务规模一直在迅速膨胀,目前的局面已和欧、美、日、韩陷入衰退前曾经历过的信贷泡沫非常接近。今年春季,中国央行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加大了监管力度,但似乎成效不大。

2013年前五个月,中国社会融资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52%。

据中国央行6月19日内部会议的纪要显示,6月份前10天总计1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合1,630亿美元)引起央行的格外关注,央行称这种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在上述新增贷款中,70%左右是短期票据,而不是面向前景良好的企业或项目发放的贷款;其中大部分不会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银行可以更容易地绕过监管部门的信贷限制。

纪要显示,中国央行认为,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上述举动,是因为一些银行认为政府会在经济放缓时出台刺激措施,所以提前布局站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Citic Bank Co., 0998.HK, 简称: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 1988.HK, 简称: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Bank Co., 000001.SZ, 简称: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遭到了点名批评。

上述几家银行和中国央行的有关人士均未发表评论。

上述内部会议是由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主持召开的。张晓慧暗示,商业银行在遇到麻烦时不应当指望央行提供资金支持,就算经济放缓央行也不会放松货币政策。张晓慧表示,货币政策既不会放松,也不会收紧。

6月19日晚些时候,中国央行的决定得到了中国国务院的认可。国务院在央行会后发布声明称,将合理保持货币总量,并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

国务院会议传递出来的信号意义非凡,原因之一:声明中并未提到政府的目标是稳定市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Peking University's National School of Development)副院长卢峰表示,这说明政府仍将坚持调结构路线,不会迎合市场对刺激政策的期望。

为使银行业认清这一点,央行在决定向金融市场注资的同时也向部分银行作出指示,据知情的银行业人士透露,央行的意思是:“钱在这儿,但要妥善利用”。

在这之前,中国央行因为在“钱荒”面前作壁上观而广受市场诟病,这促使中国央行出面缓解市场对流动性持续短缺的担忧。上周,中国央行连续三天发布公告,称中国金融系统总体流动性依然充裕,央行已向部分金融机构注资,必要时还将继续采取注资行动。

但央行的行动要发挥作用需要几天时间,因此未能迅速安抚投资者情绪。6月24日,中国股市创出近四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拖累亚洲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普遍走软。

在6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再度试图安抚市场。会议发布的一份声明出现了此前一周会议上没有的措辞,称政府必须“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央行和国务院的行动帮助降低了中国银行间基准拆借利率,7天回购利率周一从6月20日收盘时的11.62%降至5.45%,但仍远高于3%-4%的区间。分析人士预计,该利率将保持在高位,以向银行发出警示,促其调整贷款行为。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称,央行要引导金融机构保持合理的信贷投放;同时,也将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适时调节市场的流动性,保持市场的总体稳定。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能否坚持这一计划可能还取决于中国经济的表现。去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多位分析师目前预计,中国在连续15年经济增速超出年度目标之后,这一次可能无法实现7.5%的全年增长目标。

巴克莱(Barclays)近期发表的观点尤为悲观。该行称,考虑到下行风险不断增大,中国GDP增幅未来三年可能降至3%甚至更低,不过任何硬着陆都会促使中国批准经济改革计划,进而带动经济显著反弹。

    进入专题: 流动性恐慌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53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