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暗示即将为17万亿美元银行储蓄中的一大部分提供保险,这将是中国推动金融市场化的关键一步,但对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来说意味着风险。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让储户相信金融市场化不会影响到储户资金的安全,但对中国国有大型银行来说则是坏消息,大型国有银行一直享受政府的隐性担保,但在新的存款保险制度下却需要为此买单。
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一次行业会议的间隙表示,大型银行对存款保险制度完全缺乏热情。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和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Ltd.)均未回覆置评请求。
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可能给储户传达一个信号,那就是银行也可能倒闭,这会促使人们把钱放在更大、更强、从而也就更安全的银行。政府智囊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曾刚称,存款保险制度对小型银行来说并非全是好事,因为它会提醒储户注意风险,促使人们为了安全而选择大银行。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计划在上个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获得通过。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说,建立这一制度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官方媒体新华社此前援引易纲的话称,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存款保险制度相关方案,可以考虑抓紧出台。
存款保险制度是中国放开信贷管制的必要条件。为了建立更有竞争性的金融体系,中国需要更强大的安全网。
多年来,中国一直对利率实施严格控制,这限制了银行之间的竞争。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使中国国有企业坐拥巨大的资金池,也使中资银行的利润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
但现在中国希望让人民币成为与美元比肩的全球性货币,这就需要中国放松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管制,这意味着中国有让国内利率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的动机,避免因为利差巨大而导致资本的频繁进出。
中国还希望银行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后者一直抱怨国有银行主导的银行体系让它们难以获得负担得起的贷款。中国也希望促进消费信贷和增加储户收益。而所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放开竞争。
今年7月,中国放开了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但放开存款利率限制仍有待时日。这一步的迈出可能会促使银行上调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从而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甚至会威胁到一些实力较弱的金融机构。在中国,遭遇困境的金融机构通常会被重组,但未来可能会出现银行挤兑和破产的情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发表在月刊《金融市场研究》上的文章称,挤兑是银行的噩梦,如果一家银行发生挤兑,形势可能会蔓延,并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更多银行发生挤兑。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官员方星海在近期的一个金融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一至两家中小型银行可能会发生挤兑,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在明年出现,而且影响可能会蔓延。
大型银行仍在争取降低存款保险制度的苛刻程度。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网站刊登的一篇由副行长王永利撰写的文章称,中国应该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但仍须留意这一制度对银行的影响。目前,大型银行必须将20%的存款以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央行。
他写道,如果要求存款银行另外缴纳存款保险金,可能令存款银行难以承受。
而中小型银行通常会更渴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中信银行(China Citic Bank)行长朱小黄在一个金融研讨会上表示,在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网络金融等冲击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大。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围绕存款保险赔付额度的争论。一些分析师指出,人民币20万元(合3.3万美元)的赔付限额已经足够,但现在制度设计者似乎更倾向于将限额设在人民币50万元。赞成高限额的人士称,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中国居民的多数财富都存放在银行。
业内人士称,另一个问题则是围绕中国应设立一个由银行支付的基金还是单独创设一个类似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可以接管倒闭银行的机构的争论。
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至少暂时如此。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期出版的一本书中称,中国应该设立一个基金来进行存款保险赔付。分析师们指出,这似乎是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个方式,不必设立新的机构来管理问题银行。
但中国可能给一个更强健的选择留出了空间。今年10月,中国央行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签署了一份技术援助和信息交换的协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董事长Martin Gruenberg表示,美国正同中国等国家合作,来确保濒临破产的全球性金融机构能够被监管者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