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祥林成为悲剧明星后,被广东一家民营医院接到佛山进行颈椎病的治疗。不少人指责院方此举有炒作之嫌,而有人更认为“这是商业泡沫的泛滥”,认为“不愿看到“悲剧明星 ”的商业化表情传达”。(陈阳: 悲剧明星消解佘祥林案价值www.thebeijingnews.com ·2005年4月20日) 但我却看不出这种炒作和商业化表达有什么不好。既然 “同情、怜悯、济危扶困、爱心传达等,是使人们尽快走出灰色地带的人性助推器”,那么,我们社会需要这种炒作。它能强化人们对悲剧的记忆,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唤醒社会的良知,我们何必苛求行善者要没有任何商业动机呢。
商家的举动让我想起了美国的米兰达案件。现在美国的人们几乎像熟悉忠诚宣誓 (Pledge of Allegiance)或主祷文 (Lord's Prayer)中的话语那样熟悉米兰达规则。它的开头总是:“你有权保持沉默......”。埃内斯托 ·米兰达是名有前科的中学退学生,因强奸一名未成年少女而被捕。从1963年 3月2日天一亮,警员们就轮番盘问这名年轻的墨西哥裔美国人。他们的目的是:供词。承办此案的警察事后说 “我记得我们几个人对他连续讯问,”他说。“我们拼命使他供认。过了片刻,他招了。我想,坚持就是胜利吧。” 米兰达最终在书面供状上签下字。法庭上,警方承认没有告诉他有权获得律师或提醒他可以不回答警方的提问。
后来,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因警方违背宪法权利而推翻原审,米兰达一案在没有供词的情况下重新审理。结果,仍然判决有罪。但当时最高法院在推翻第一次裁决时的判词中却创立了里程碑式的米兰达规则。今天但凡看过有美国警察逮捕犯罪嫌疑份子情节的美国电影的人都会看到警员宣读米兰达权利: “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保持沉默的权利,你说的一切会在法庭上用做对你不利的供词。你有权获得律师。如果你希望有律师,但没钱请律师,警方讯问开始前可为你找一位律师。” 为了方便这一权利的告知,警察局把它制作成了记载有这段话的卡片,被称为“米兰达卡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米兰达和凤凰城警察不愉快的经历之后,他的侄子戴夫却成了警察局的探员。戴夫每天背读米兰达警告给犯罪嫌疑人听,但是那些词语对他更加意味深长。“念米兰达权利给别人听,有股子怪怪的感觉,”有 19年警龄的老手边抽动黑白相间的八字须边说道。“我每一次念它,都要想起他。” 名声给米兰达带来了微薄的收益。据说他在凤凰城大街上以一、两块美元出售有他签名的印着米兰达权利的小卡片。没多久,米兰达又因违反假释规定而被送回监狱。
1976年米兰达被释放后又和他哥哥住在一起。由于误解,他拒绝参加在家举行的婚礼仪式,而去了市中心的拉阿马波拉酒吧 (La Amapola Bar)。一场扑克牌游戏成了拳打脚踢的殴斗。米兰达把手上的血洗去后再次出现时,被人用弯菜刀刺戳致死。凶手始终没有捉拿归案。那天夜晚抓到一名帮凶。把他带往警察局前,一名凤凰城警察掏出一张寛 6.35厘米、长9厘米的卡片,开始念道:“你有权保持沉默...... ”
“我每一次念它,都要想起他”,我想当凤凰城的人们从米兰达这位名人手中购买米兰达卡片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米兰达好了伤疤忘了痛,拿自己的痛苦叫卖吧?也没有必要去指责后来以米兰达为原型的电影电视制作者们的商业动机。佘祥林成为明星并没有消解悲剧的价值,而是扩张了悲剧的价值。炒作也好,叫卖也好,比沉默和忘记要好上一万倍。就让我们把佘祥林作为中国的“米兰达卡片”吧,它可以被拍成电影电视、可以间接作为佛山那家医院的广告,对于他的名字,让办案人员每办一个案件都想起他,也让我们“每念一次它,都要想起他”,想起中国法治史上那一段令人痛心的往事。
附记:过去国内关于米兰达案件的不少描述有很多的误传,本文关于米兰达案件的描述来自: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2000.4.14。 http://www.usembassy-china.org.cn/jiaoliu/jl0401/miranda.html。
2005.4.19于美国丹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