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鸣:有厚度的人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29 次 更新时间:2013-05-12 11:00

进入专题: 任东来  

李剑鸣  

在送别任东来教授的仪式上,每个参加者手里都拿着一份介绍逝者生平和学术的小册子,标题是《生命的厚度》。这五个字很有分量,也十分切合任东来的一生。他在盛年谢世,生命没有足够的长度;但是在有限的岁月里,他做了许多有意义、有成就的事,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享受了充沛的友情和关爱,生活平顺而丰富多彩。他用52年相对短暂的时间,展示了一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生命的意义主要不在长度,而在厚度。

美风仪,善谈吐,兼具才情和学识,这是任东来留给人最鲜明的印象。

任东来是江苏宜兴人,1961年生于长春,17岁上大学,27岁获得博士学位,在学术界素有少年才俊的美誉;而且,他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美国史博士,因而在国内这个领域占有特殊的位置。他在中国社科院念研究生,后师从南开大学杨生茂先生攻读博士。毕业论文《争吵不休的伙伴——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论证严谨,资料详实,是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史的一部力作,已成一家之言。

任东来的学术训练跨越法学和历史学两个门类,研究和写作的题材则涉及众多学科。在南京大学执教二十余年里,他不仅发表了许多优秀的学术论文,也在报纸上开专栏,撰写国际评论。因其学术训练扎实过硬,又具有广泛的知识兴趣,故而其史学论著通常蕴含相关学科的理论,政治学和国际时评文章则具有史家的见识,眼光敏锐,新见叠出。

当美国加州宣布取消照顾少数族裔和女性的措施时,他迅即撰文评说,断言此举必引发激烈的社会政治争议。在他之后,国内陆续有人写文章讨论这方面的问题,证实了他当初的判断完全准确。当国内还很少有人留意“族裔特性”的政治意义时,他便在《读书》发表文章,评介“ethnicity”在美国国内政治和更大的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驱动他在百忙之余,坚持在公共领域发声的力量,是他强烈的现实关怀——东来绝不是枯坐书斋的学者。

大致在2000年以后,任东来把研究兴趣从中美关系史转向美国宪政史。据他自己说,这一方面是受到了王希教授《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的启发,另一方面是他觉得宪政对于国家治理、公民权利这样具体的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任东来曾谈到,中国人讲宪法已近百年,却不知晓宪法的本义在于限制政府、约束官员和保护公民。在他看来,历史上有宪法而无宪政的国家有之,无宪法而有宪政的国家亦有之,而美国则是既有宪法也有宪政的国家。美国的经验表明,宪法的意义在于转化为宪政,施行宪政的关键则不在于宪法条文有多完美,而取决于制度、文化和人。

因此,他在研究美国宪政史时,关注的重点不是纸上的宪法条文,而是宪法如何在复杂的社会政治语境中被人诠释和运用。《美国宪政历程:塑造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就是这种理念的产物。他从法官、案件和判例来考察美国宪政的确立和演变,这不仅是一种历史研究的路径,也是一种真正有助于理解美国宪政的方式。

这本书影响深远,很多人就是通过阅读此书,了解了美国宪法史,学到了许多宪法与宪政的常识。贺卫方教授评价此书道:“本书最大价值在于,它通过联邦最高法院在过去两百余年25个重大案件的审判的再现,向读者展示了一部形象的美国宪法史。这幅历史图画在细节刻画上栩栩如生,而评论则从大处着眼,要言不烦,对于相关制度演进过程及其历史和现实的意蕴给予了深刻的揭示。”

此外,任东来还关注国际国内的学术动向,参与了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的讨论。他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数篇文章,介绍欧美学术规范,批评国内学术现状,倡导规范、公正和严谨的学风。在国内学术的规范化进程中,这些文章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3年5月2日,任东来在南京因病去世。去世前的两三个小时,有朋友专程从外地到南京看他。当时他极度虚弱,说话困难,喘息不止,但仍然心系学术,并且反复叮嘱朋友们注意休息和保重身体。他还说,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要走了。说这句话时,他声音哽咽,眼眶发红。他确实是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因为他钟情学术,热爱生活,倘若天假以年,一定能写出更多有价值的书和文章。但他这一生又是相当完满的,因为他的事业自有学生继承和发展,这个世界由于他存在过而具有了不同的意义。(来源:财新网)

    进入专题: 任东来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84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