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佛教的社会批判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88 次 更新时间:2017-08-08 16:52

进入专题: 佛教   佛学  

何琳  


大乘佛教是出世间法,其以缘起性空为核心的超越的价值理念和彻底的否定精神,应当作为对世俗主义的最为坚决有力的批判力量而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生活最为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完整佛教教化学的开展就是提倡完整佛教观,通过开显真实,引导建构,对治否定的三重意趣,而对社会现实在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批判理性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入和提升。这是现时代佛教居士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和承担的历史使命。

菩萨展开社会批判,当知世间是轮回,不能用轮回对抗轮回。用一种业力对抗另一种业力,只能加重轮回,更深地陷入轮回。这种批判是“对治”,而非“对抗”。对抗是轮回因,对治意趣与开显意趣、引导意趣三者非一非异,融贯相通,使佛教的批判始终保持向上的维度,而非“对抗”。而不同于世间的对抗性批判。

对治是修“止”,遮止轮回。即跳出轮回的立场,如实认知世间法的如幻空性而解一切缠缚,使批判成为修行之道。这样才能超越善恶两边,超脱整个善恶的业力过程。

在世间,善恶互缘,善恶互根。对抗以善恶为据,对治超越善恶而摄持善恶为大善。世间善恶因执碍而为有漏、性属杂染,大善因系于无漏关切而具清净分,故善有胜劣之别。大善穿透恶,是无痴之善,无嗔之恶,是有能量的善。有能量的善才能产生对治力。这个力能是智慧之能,慈悲之能,引向解脱之能。

菩萨发心,非善非恶。依于善根平台之大善发心,不落善恶,不避善恶,不畏善恶,不趋善恶,最终消弭善恶,转共业平台为善根平台,成就大善伟业。有道是,发心决定一切。

对抗是世俗事----是善、恶两极化取向的战争。对治是圣事----没有二元对立的修行。对治也是修止,但并非简单的止息,而是止观融贯不二。止观双运,方能化染为净,止以慧见为剑,方能斩断业缘。

对治的方式是多样性的:不仅需要以善制恶,还需要以恶制恶,以善制善,以恶制善。为善为恶,无非妙用。对治之后,无善无恶,不留一物。消解本地善恶,转而能在更高的层面再谈善论恶,对治善恶。因为对治是以平等心为关照,与慈悲心相顺应 。其作用重心在内部。

对抗则是偏执反智。与嗔恨心和分别心相应。被烦恼无明所裹挟,或固守于善,或固执于恶。而没有对行为本身的回视觉照,更多是外在指向。

现代社会,最当对治者莫过于由于公器之恶质化运用而导致的恶行体制化趋势,它具有制度性、组织性、普遍性的特征。唯有通过自觉的政治改革引导的法制化、民主化、公正化的社会治理过程,方能得以匡正和纠拨。

胜义的开显提撕“批判”成为良性的“对治”,而免于沦为世俗之“对抗”。只有究极真理才能为一切价值提供真正的基础,才能为一切权利找到最终依据,也才能成为社会制度的必然基础。如此,才能为执政、改革和革命的合法性进行最彻底的辩护。也才能成为批判以及一切人类行动的正当依据 。

世间生活和社会制度本身的正当性不可能在经验领域得到说明。佛教的政治教化学有能力超出经验现象之外去追问一切人类行动与生活原则之所以可能的前提,并把由于这种追问所确立起来的原则当做人类行动正当性的最后根据,作为社会生活,制度安排等一切原则之上的绝对原则、第一原则和最高原则。完整佛教教化学的学理构建,就是要通过找寻一切权利的最终依据,而赋予制度以与胜义真实相应的绝对性,并为社会文化提供一系列普世性的价值理念,赋予生活以尊严,使真理成为我们生活的最后理由。

    进入专题: 佛教   佛学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佛学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263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