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从两个层面实现增长动力转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69 次 更新时间:2012-12-19 23:02

进入专题: 增长动力  

李佐军 (进入专栏)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寻找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是下一步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动力转型是新动力的重要来源。

记者: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您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

李佐军:寻找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需要转型,这涉及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由主要依靠“需求边力量”拉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供给边力量”拉动经济增长转型。

很多人在讨论经济增长时,动辄以需求边的“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消费来进行分析,其实出口、投资、消费只是GDP总量的三大组成部分,更多的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供给边力量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认为,供给边力量可概括为“三大发动机”,即制度变革,要素升级(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加等),结构优化(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按照斯密的理论,供给边力量可以综合为生产率的提高。从微观角度看,企业是主要的供给边力量,要想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第二个层面是指需求内部结构的转型,即需求边的结构转型,包括三个方面:由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转型;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转型;由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社会投资或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型。

记者:您认为,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应从何入手?

李佐军:要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主体转型,包括政府转型、企业转型、民众转型;制度规则转型;改革方式转型;发展目标转型;财富分配转型;产业转型;区域转型;要素投入转型;排放转型或生态转型。

首先,政府转型要转变职能,找准定位,解决长期存在的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制定公平竞争规则,保护产权,主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企业转型主要是指企业结构转型和国有企业定位转型。企业结构转型涉及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关系问题,方向应是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各得其所,为民营企业、非国有企业创造更宽松、更公平的发展环境。国有企业则要找准自身定位,主要承担公共责任,做民营企业不愿做但社会又需要的事。民众转型是指民众要向现代公民转型,既要有民权意识,也要有公民责任意识。

其次,制度规则转型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市场经济制度转型,即由现在的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法治市场经济转型。二是法律制度转型,即要向现代法治转型,法律要平等约束所有社会主体,维护宪法权威,就如十八大报告所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三是文化制度转型,即按照十八大要求,“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四是政府政策转型,即由替代市场的政策向促进市场的政策转型。

第三,我们要推进科学改革、人本改革、公正改革,扭转一些人对改革的质疑和误解。现在有些人把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腐败严重都归结于改革,其实,这些问题大多不是改革带来的,而是改革不彻底、改革不平衡带来的,唯一的出路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科学地推进全面改革。

第四,发展目标由追求速度型增长向追求效益和质量型增长转型,由偏重追求有形物质财富增长向追求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平衡增长转型,由主要追求大国向主要追求强国转型。要使其他各个方面的转型顺利推进,发展目标首先要转型。发展目标转型涉及到考核指标、考核制度的转型问题,考核指标转型的方向是要提高民生、效益质量、资源环境等方面指标的权重。

第五,按照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实现财富分配结构的转型。具体来说:一是在政府与老百姓之间,要推进由追求国富民强向追求民富国强转型。这意味着政府要减税,要藏富于民。二是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要推进资源过度倾斜国有企业向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公平分配转型,按照十八大要求,“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三是在不同群体之间,要推进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向财富公平分配转型,就如十八大报告所说,“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六,产业转型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主要发展低端、低附加值产业向主要发展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由主要发展农业、一般性制造业向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三是由主要发展贴牌产业向主要发展品牌产业转型。

第七,区域转型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由主要推进土地城镇化向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型,具体包括推进人本城镇化、城乡统筹城镇化、特色品牌城镇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城市人口的比重,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二是由区域不公平发展向区域公平发展转型,尽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缩小区域差距。三是由城乡分割发展向城乡统筹发展或城乡一体发展转型,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人口城镇化,既要防止“城市病”,也要防止“农村病”。

第八,要素投入转型是其他转型的重要条件,要由主要依靠土地、资源、普通劳动力等向主要依靠技术、人力资本、信息、现代融资等高级要素转型。

第九,按照十八大最新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进入 李佐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增长动力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03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