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 田惠敏: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20 次 更新时间:2018-08-06 23:13

进入专题: 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  

李佐军 (进入专栏)   田惠敏  

引   言


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成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直属的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局。这是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促进总量平衡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措施。此外,本月还推出了一些重要法规和改革举措,如七届人大十五次会议通过《著作权法》;开发开放浦东新区政策规定出台;沪、津等地建立保税区等。


一、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开始施行。(1990年4月1日)

七届人大十五次会议通过《著作权法》《铁路法》《归侨侨誉权益保护法》。(1990年9月7日)

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关于上海浦东新区鼓励外商投资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1990年9月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决定》。(1990年9月16日)


二、重大事件

沈大(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全长375公里。沈大高速公路始建于1984年,是中国大陆兴建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1990年9月1日)

沪、津等地建立保税区。(1990年9月10日)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的九项具体政策。(1990年9月10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专项储备粮食制度。国务院要求坚决把农民手中的余粮收购上来,确保收购资金,多渠道解决仓储问题。成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直属的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局。(1990年9月11日)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办。(1990年9月22日)

皮尔·卡丹被特许在北京紫禁城举办了一场时装秀。(1990年9月)


三、重要论述

《财贸经济》刊发厉以宁《环境保护与资源重新配置》的文章。文章认为,环境保护过程中调整资源存量的途径:一是发展企业集团,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二是完善市场体系,开辟资源流动渠道。三是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础上,政府运用财政、金融等调节手段来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四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资源存量调整的阻力。(1990年9月28日)

《财贸经济》刊发李晓西等人《对当前若干经济问题的分析》的文章。文章提出,要想有效地解决目前以“诸侯经济”和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弱化为特征的财政困难,我国的财政体制须进一步改革。改革的要点有四:第一,尽快真正实行政企分开,国有企业应尽快移交国有资产管理局统一经营,而国有资产管理局应当成为经营主体,不应当引导其向政府职能部门的方向发展,严防使之成为“第三财政”。第二,尽快建立以划分税种为基本内容的分税制,同时保证中央财政在税收收入中占大头。第三,尽快建立或将现有的税收行政体系改造成为一个类如中央银行体系的中央税收行政体系,并将其置于财政部领导之下。第四,尽快建立一套以项目预算为基础的在政府间转移收入的制度。(1990年9月28日)


四、重要数据

新华社报道,近年我国家禽存栏数已达22亿多只,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6.3公斤,接近世界人均6.9公斤的水平。(1990年9月5日)

《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公路里程突破百万公里。(1990年9月10日)

《人民日报》报道,亚运会集资签约逾6亿元。(1990年9月11日)

《人民日报》报道,星火计划推动农业发展,五年增值220亿元。(1990年9月24日)


五、作者点评

【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粮食储备制度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我国粮食储备走过了“周转储备→周转储备+战略储备→周转储备+战略储备+国家专项储备”的不断完善发展之路。在1949年到1952年期间,为了保证大城市粮食供应,国家提出了“储备粮”的设想,并开始在重要城市组织库存。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以后,这些库存成为国有粮食部门的周转库存,由此形成粮食“周转储备”。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建立了“应付灾荒和各种意外”的粮食储备,从此储备作为特定用途的粮食,与周转库存分开来。从1962年开始,又建立了农村集体储备粮和战略储备,由此形成粮食“周转储备+战略储备”。从此,储备的类别、数量、用途、管理权限等都有了较细的划分,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食储备制度框架。到1990年,我国经济整理整顿取得显著效果。农业快速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4462亿公斤,创历史新高。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防止“谷贱伤农”,保护粮农利益,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并成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直属的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局,由此形成粮食“周转储备+战略储备+国家专项储备”格局。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粮食生产与市场、促进总量平衡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措施。


六、作者论坛

【制度资本增加或制度成本降低导致人们愿意勤奋工作】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制度改革提高了制度资本或降低了制度成本。陈志武教授站在美国角度看中国,得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众多廉价劳动力勤奋工作,弥补了制度资本的不足。我们站在中国角度看中国,则得出正是制度资本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大幅度提高,才导致中国人不再“出工不出力”,愿意勤奋工作以求致富。也就是说,不是勤奋工作去弥补制度资本不足,而是制度资本增加或制度成本降低才导致人们愿意勤奋工作。当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确实必须通过制度的深化改革,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长久地依赖于廉价劳动力在低收入水平上的超负荷劳动。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EB/OL],1946-01-01/2017-12-31.

[2]王振川.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1990)[M].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704-788.

[3]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4]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1949.10-1999.1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0.

[5]中国共产党80年大事记·1990年[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580/5581/20010612/487257.html.

[6]中国税收大事记(1986—1990年),新浪财经[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swgh/20061010/12412973176.shtml.

[7]我国“七五”期间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大事辑要(1986—1990年)[J].经济研究参考,1992(1):49.

[8]徐平华.政府与市场: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100.

[9]厉以宁.环境保护与资源重新配置[J].财贸经济,1990(9):16-23.

[10]李晓西,宋则,卢中原,李扬,房汉廷.对当前若干经济问题的分析[J].财贸经济,1990(9):3-15.

[11]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316.

[12]陈明明,毛长根.完善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设想[J].商业经济研究,1991(5):48-49.

[13]罗丹,陈洁,徐天详.对深化国家粮食专项储备制度改革的探讨[J]西部粮油科技,2001(12):3-6.

[14]杨羽宇.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4:1.

[15]赵继新.粮食储备制度应坚持市场化改革[J].经济问题,2000(11):17-20.

[16]李佐军.中国改革新思维——改出一个“人本市场经济”[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73.


进入 李佐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142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读书和笔记,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