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新旧动能转换是决胜之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55 次 更新时间:2017-12-10 16:14

进入专题: 新旧动能转换  

李佐军 (进入专栏)  

目前,各地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作,但许多地方政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如下困惑:一是靠房地产、基建、低端工业、低端服务业、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模仿复制等旧动能越来越拉不动经济增长了;二是这些旧动能带来的副作用越来越大、后遗症越来越多;三是新动能究竟是什么?如何找到适合本地的新动能?四是如何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将本地的新动能培育起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经济发展到“三期叠加”阶段出现的新生事物,有困惑是正常的。要解惑,首先要正确理解动能、旧动能和新动能等。简单地说,动能=动力+能力,动能可包含影响经济发展的所有主要因素。如何区分新动力和新动能?在大部分场合可不对二者作严格区分。若硬要区分的话,新动能=新动力+新能力。

要理解新动能,首先要说清楚旧动能。旧动能包括规模速度型目标导向、模仿跟踪型主体支撑、GDP导向制度引领、传统低端产业发展、粗放投入型要素配置等内容,具有大目标GDP增速、大国企外企主导、大规模造城运动或房地产开发、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发区建设或工业发展、大规模要素粗放投入、大规模招商引资、大规模模仿跟踪复制等特征。

新动能则包括质量效益型目标导向、创新型主体支撑、可持续制度引领、新兴高端产业发展、高级要素配置等内容,拥有新制度、新要素(包括新技术、新人才、新信息、新融资、新资源)、新市场、新产业形态(包括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新主体(包括新企业、新企业家、新居民、新平台等)等表现形式。

其次,要正确理解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更多地依靠新动能来发展经济。由规模速度型目标向质量效益型目标转换;由旧主体支撑向新主体支撑转换;由政府推动向市场主导转换;由低端产业形态向中高端产业形态转换;由低端要素粗放投入向高级要素集约投入转换。而实现新旧动能平稳继续转换,需要旧动能平稳退出或下降,新动能稳定形成或增长,还要实现新旧动能无缝对接。

第三,要避免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认识误区。在新动能没有完全起来前,不能完全否定旧动能的作用;不能将大规模投资等旧动能当成新动能;不能仅看到新动能的局部表象,比如将“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理解为新动能全部,没有认识到新制度、新市场、新主体才是新动能的深层内容;没有认识到新动能的本质是效率,旧动能强调高速粗放发展,新动能则强调集约高效高质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是一个过程,不能拔苗助长地追求新动能。

第四,要找到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正确路径。形成新思路或新理念、新目标、新路径;依据本地优势、市场发展趋势、技术进步趋势、绿色低碳潮流、政策鼓励方向找准新定位;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有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建设能成为新增长点的区域;培育技术、人才、信息、知识等高级要素;塑造创新型企业、个人、平台等新主体;建立能促进新动能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实施新工程,如实施创业者培育工程、企业家激励工程、企业助长工程、产业集群倡导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产业转移承接工程、产业品牌塑造工程、政府服务改善工程等。(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进入 李佐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旧动能转换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724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环球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