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金融海啸和经济大萧条之前,那么多的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和市场观察家都没能发现危机的征兆,那些经济风险师的信息情报和预测力何在?直到2011年,欧盟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再度陷落深渊,这个事情再次引导我提出一个问题:当今的经济信息如此充实,完全足以为任何最详尽之经济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足够的依据,然而依然屡屡无法准确认知危机的到来,作为社会科学的最显学,经济学遭遇了最沉重的滑铁卢之役。究竟是现在的智慧不足,还是信息过多以至无法发挥判断的知性?
近来我认真阅读了小阿尔佛雷德·马拉博的名著《迷惘的预言家-当代经济学家的历史》(1994),看到其中说过这样很精辟的话:“我们可得到的信息更多了,但是对于事情却越来越糊涂。我猜想,这只不过是又一次证明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会发现他真正知道的就越少。”使我恍然大悟了很多事情。马拉博说当代的经济学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他们更易于取得信息,但是对于人类经济前途究竟如何判断却是比以前少有地混乱,比以前更为长久地摇摆不定。没有人知道谁是对的,与困惑搅合在一起的是,对经济前景的完全不同的评价都存在着看起来似乎合理的逻辑。因此,经济学作为一门抽象学科,已经走到头了。由于经济学如此模糊甚至云山雾罩,充满了很多“也许”、“假如”,可是全人类都寄希望于这样困惑矛盾的经济学,所以经济学被托马斯·卡莱尔贴上了“忧郁科学”的标签。“忧郁”的含义其实更是指:它导致的是经济危机。最后,市场经济只好让位于强权政治,因为只有政府才能动用危机拯救的强大工具,干预一片乱象崩盘的形势。这不是人类最大的自我反讽么?自由主义的市场最后导致的还是回到了极权主义的原点!——从经济学与人类经济危机的关系来看,人类已经非常恐惧地发现:资料越多,确定性越少。信息社会的欢歌还没有唱完它的序曲,就已经开始唱出了悲剧的尾声了。从这样的认知使我引伸出本文的主题:当今的信息泛滥,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困惑、糊涂和文明遮蔽!
本文想不识时务地反思一下“信息革命”这样一个最新潮的弊病。这个问题涉及到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的难题,压力与焦虑,浮躁与反应,遮蔽与认同,混乱与风险构成了连续的信息心理操作链条。现如今正是一个新潮盛颂的“信息时代”,代表作就是电脑、互联网、手机,数字化处理器,用英文表示如下:PC,INTERNET,IPHONE,IPAD,IPOD,DIGITAL PROCESSOR,这些都是“信息”高速、高清、高容量传输的最优化工具。信息越爆棚,那么传输工具则发展得越高级;或者应当反过来说,是因为传输工具发展得越超级,则这个世界的信息就生产和传输以至存储得越多、越快和越拥挤。相反相成。其中,最罪大恶极的就是高容量存储所导致的信息过剩或曰信息泛滥。过剩和泛滥导致了对每一个信息使用者的巨大压力,于是匆匆忙忙地共同投入了一个互相遮蔽互相不负责任的无力状态,默认互害。
可是,有谁想过这个问题呢?是不是信息越多,事情就越好办,人类就越有智慧,文明就越发达?我记得爱恩斯坦说过:“事情应该越简单越好,而不只是比较简单。”我的理解是:“越简单越好”是指方法论的优化,为了头脑的清晰和决策的明智,所依据使用的信息必须是最精辟而集中的少——此即谓“越简单越好”;而“比较简单”是指方式的方便而已。现代人的确是比较简单的了,却做不到“越简单越好”。例如方便面解决了复杂的烹饪问题;还有网购,不用花时间windows shopping,打开网购专页,这个内裤好,click here;这个夹克中意,click here;这个冰箱便宜,click here。于是天天有人送货上门,然后家里物质充盈逐渐堆积如山,一共有8个Hard drive (硬盘驱动器,因为电影、音乐、图片信息爆棚),18部电脑(因为要同时观察和跟踪全方位的信息),28个USB(手指储存器),38个揽枕,48双拖鞋,58套杯子,68箱方便面,78盒各类药物和避孕套,108个文胸。。。这就是比较简单比较方便的方法带来了很复杂的信息过剩物质过剩。
是因为“信息生产”造成了“信息过剩”还是相反?无疑,这是互为作用的结果。我特别注意到信息学指出,信息的被创造和被生产,是枝蔓、网络交织式带着几何级数裂变异延和增生的,信息的特点就是它是在被使用和被传播的过程中极速蔓延膨胀。Copy(复制),Paste(粘贴),Combine(组合,结合,兼备,接合,化合,合成),在这种所谓的创造过程中,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滥竽充数改头换面假冒伪劣重复制作已然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换句话说,信息生产和信息创造的负面作用就是劣质数量大于优质数量数百万倍,越泛滥它就越生产得多,你信不信?因为它越传播越广泛嘛。还因为人人都加入了传播与生产的链条。过剩是不容否认的,过剩的是垃圾,而金子就隐藏在垃圾之中。但是偏偏人类最缺乏的能力就是在沙里淘金的眼光和耐心。于是,垃圾充当金子的结果是常常发生的,有时因为太疲劳了,找不到金子,就把黄铜或者黄色石块来假冒金子。
电脑和互联网以超级巨量的装载容量和闪电般的处理速度,向人类有限的正确资讯下了战书。当资讯内容劣质化时,便产生了所谓的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Garbage out,简称GIGO)的现象。无数的媒体在制作同一内容的信息,或者说,一个内容的信息或事件,或言论,或数据,被无数媒体在重复报道,然后所有上网者都有潜在的可能性为这些报道添枝加叶然后辗转传播,于是,便以如下演进逻辑发生劣质化的生产过程:简单事实-重复信息-发酵信息-垃圾信息-堆填堵塞的垃圾信息!垃圾信息就像我们每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一样,一层层地包围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垃圾山成为了我们所有人都无法翻越的泡沫之层峦叠嶂。剑毁于剑鞘,正因为网络的超级极速和电脑的超级记忆功能,所以它们就成了埋葬极少量有用、有效、优质信息的坟墓!电脑和互联网不会疲劳,但是操作电脑的人会疲倦;电脑和互联网不会糊涂,可是人却会迷惘。遮蔽是最大的挑战!任何人都面临着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搜索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披沙沥金,找到最精华的1/500万的核心信息!这就是信息越多,机会越多,选择越难,智慧越少的道理。电脑和互联网除了“繁复堆叠”和“拥挤堵塞”之外,它还能做什么呢?于是我们就学会了浑水摸鱼。
当代人类文化由于信息生产与流通成了全球整体存在的主导大势,因此一切文明活动都已然变成了众生浑水摸鱼的过程。文字贬值,文章垃圾,语言狂欢,其实就是信息泛滥、知识爆炸、智慧退席的文化形式。信息太多、太太膨胀和无边无际所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人们每天都忙于在网络上疲于奔命地东窜窜西窜窜,像一只昏头苍蝇似的把头东摇西摆地左右张望,在一个个、无数个房间里急匆匆地打一个转,出出进进,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不知道要找什么,也什么都没找着,可是遇着某些腥的、荤的和厕所味的,就饥不择食地叮上几口,或者在别人的白床单上留下几点暧昧的脚印或者唾沫。最后累得躺在地上,喘着气,断断续续地说,累死我了,头晕,青光眼,低血糖,我没法再做爱了,饶了我吧,天哪!天天如此。
简约一下,现在是两个尖锐的冲突:(电脑和网络)数据化处理能力的开发过度——(人类尤其是专业人士)完整的价值判断、系统性的知性和复杂的智慧整体退化。何以会智慧退席呢?1,因为垃圾信息量进化的速度远远高于人脑特别是个体的进化速度,而当代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教技术,却没有耐心去教太复杂太灵活太虚无的价值判断和系统知性,结果变成人脑比电脑蠢。2,现代人太累了,专业程序、规章制度和管理系统把人消耗得只剩下喘气的时间了,所以所有的白领和管理人员一下班就集体直奔楼堂馆所,干什么?喝酒,吃肉,泡脚,捶大腿,然后发连珠炮。3,如果在某种政治化层级管理模式中,越重大的决策越是由远离前线、不愿意接触也无法亲自接触第一手信息的“统治专家”来作出,于是下面的工作人员只是负责选择信息,不作判断,除了技术性操作,不再思考任何问题,高层者只阅读工作人员送递的核心信息,据此作出判断和决策。好吧,大家都是浑水摸鱼了。
中国古代的学问家教导后来者的读书方法就是:把厚厚的一本书读成薄薄的一页纸,博学守约,提要钩玄,用宏取精,熟读深思子自知。当排山倒海般的泛滥信息将我们淹没之后,我们被遮蔽的眼睛究竟还有多少智慧可以博学守约?面对知识爆炸的背景,在信息泰山压顶的面前,我们是否还有“提要钩玄”、“用宏取精”以及“熟读深思”的精气神呢?除了惊鸿一瞥的扫描,skim through(略读浏览,轻轻掠过,粗浅对待,简略处理),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还需要伫足,反思,研究和智慧吗?我不知道。
对于日益陶醉于层出不穷的现代新科技成果和信息社会的新生代而言,没有任何理由会对令人头昏眼花应接不暇的新鲜事物去稍作“反思”的。反思意味着暂停和质疑,批判性思考,重新推敲若干次,换位思考,反面考量,假如反思先进的、时髦的和人人都热衷信奉的事情,就意味着保守或者不能与时俱进。所有人类的悲剧莫不如此:得时当令的主流派,他们主宰着文化文明的发展趋向,他们才有理所当然的话语权。但恰恰是他们,是无暇也不屑对正在发生着的事态进行冷静批判的。他们先天地是推波助澜者。随波逐流地跟着信息之源游走,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命运。然而,泰坦尼克号正在悄然驶向冰山。